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兽医学正文

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现状调查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12
  • 阅读量22次
  • 评分0

摘    要:通过分析山丹县县级动物防疫体系现状,针对任务过重、力量明显不足和乡镇动物防疫机构职能不具体、岗位不明确、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动物看病难等问题,提出了按需设岗、引才育才、"先打后补",推动两个"转变"、靠实责任、强化督查的建议,以期为山丹县后续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确保不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现象,确保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确保活有人干、事有人管。为全面掌握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对全县动物防疫体系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1 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1 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和人员

2019年机构改革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入农业农村局,核定编制14人,现有人员13人;取消动物卫生监督所,保留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核定编制事业编制13人,现有4人,其中,领导2人,干部2人;2019年成立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实行局队合一,队长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核定副队长2人,组建畜牧兽医执法中队,现有8人。


1.2 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和人员

2020年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职责和农村公路管理所职责整合,设立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安全监测服务、农村“三变”改革、公路及其设施建设和管护、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农村能源、农作物、林木草原病虫害和农业灾害等多项农业农村工作职能,对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草局、交通局等部门的二十多个单位。全县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共核定事业编制102人。据调查,实际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乡镇人员有13人,本专业11人,非本专业2人,兼职12人,兼职1项工作的9人,2项2人,4项1人,兼职率达到92.3%。


1.3 村级防疫员及兽医社会化服务情况

全县共有村级防疫人员119名,其中61岁的以上25人,占比21%,51~60岁54人,占比45.4%,41~50岁28人,占比23.5%,31~40岁8人,占比6.7%,30岁以下4人,占比3.4%。初中及以下学历116人,占比97.5%,中专(含同等学历)3人,占比2.5%。全县共有执业兽医师7名,助理执业兽医师1名,均为国家公职人员,乡村兽医15名,从事兽医服务的有15名。县内共有兽药销售企业7家,无兽医社会化服务企业和机构。


2 动物养殖现状

近年来,山丹县畜牧业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化程度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21年,全县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45.63万头(匹、只、羽)和132.27万头(只、匹、羽)。其中:羊饲养量158.84万只,出栏量77万只;牛饲养量4.64万头,出栏量1.34万头;生猪饲养量7.51万头,出栏量3.99万头;鸡饲养量71.36万只,出栏量47.92万只。建成万只肉羊养殖园区3处,培育肉羊规模养殖场233个,存栏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000多户,千头以上牛场3个,千匹以上养马场2个,规模养殖比重由2010年的26%提高到60%以上。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89亿元,肉羊饲养量居全市第二位,产值达到5.7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8.3%,占整个农业总产值24.5%,草食畜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凸显。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县级动物防疫机构任务过大,力量明显不足

随着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养殖数量逐年增加,活畜调运日渐频繁,动物疫病呈现高发频发的特点。特别是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抬头,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疫病入侵致使动物防疫形势更加严峻,防控病种逐年增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此之外,县级动物疫控中心还承担了原本该由乡镇兽医站承担的常规动物疾病诊治工作,成了为群众解决动物看病难问题的“救火队”,工作任务再度大幅增加。况且,现有人员年龄断层现象和老龄化程度都非常严重,动物防疫队伍后继无人的征兆已十分明显。因此,现有的编制和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防疫工作难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削弱。


3.2 乡镇动物防疫机构职能不具体,岗位不明确

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职能很多,动物防疫一项并未具体加以明确,在其“三定”中未发现“动物防疫”“畜牧”等关键词,未单独核定承担动物防疫工作的岗位数,也未明确是否延续兽医体制改革时核定的岗位数,动物防疫岗位不明确、数量不详,强制免疫、疫情监测预警、检疫监管、疫病诊治等关键岗位缺人,甚至无人。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作为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乡镇动物防疫机构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工作任务能否落实,落实的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乡镇动物防疫机构。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已经出现了“人散”的现象,就整个动物防疫体系而言就是“线断、网破、人散”,动物防疫工作被淡化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3.3 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隶属乡镇政府管理,人财物均由乡镇政府调配,岗位调整和人员分工都围绕乡镇中心工作进行,动物防疫队伍稳定无法保障,人力配置无保障。民生项目招录的基层兽医因为考取编制、提拔等原因转岗到其他部门单位,未能及时补充,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目前,乡镇动物防疫人员数平均不到1/2,全县除清泉镇有4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外,其他乡镇实际只有1~2名,还都承担着畜牧技术推广、草原管护、动物防疫等多项工作,与省畜牧兽医局“乡镇动物防疫人员不少于5人”的要求相差很大。此外,一些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较多,不务主业、不担主责的问题比较突出,无法做到“专人专岗”,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4 依法防疫落实不够,权责尚未厘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群众做好本辖区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予以协助。”实际上,乡镇政府管理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权”有了,“责”尚未担起来。由于权责不对等,动物防疫体系才会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农业农村部门监管和技术支撑缺少抓手,“事有人管、活有人干”无法充分保障。


3.5 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动物看病难问题突出

乡村兽医数量少,村级防疫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县内无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企业和机构,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等原因导致动物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在一些偏远村社动物生病后由于不能及时诊治而死亡,给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养殖户为了给动物看病高价从外地请兽医,还有的从网上找兽医看病,结果上当受骗蒙受巨额损失。动物看病难问题已逐步演变成了一个民生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 意见建议

4.1 按需设岗,增加动物防疫人员编制和数量

按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根据全县地域特点、养殖规模、动物疫病流行态势、防控病种等实际情况,合理定编设岗,增加动物防疫人员编制和数量。确保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兽医门诊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数量能满足需求,并做到“专人专岗”,不断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打造一支与全县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


4.2 靠实责任,理顺工作关系

进一步靠实乡镇政府动物防疫属地责任,做到权责对等,从根本上防止动物防疫工作被淡化,杜绝“纸上有名、实际无人”的现象发生,切实保障乡镇动物防疫队伍稳定,让专业技术人员务主业、担主责。理顺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机制,形成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相互支持,兽医公共管理与行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构建机构完善、人员齐整、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动物防疫体系和网络。


4.3“先打后补”,推动两个“转变”

完善“以钱养事”机制,积极推行“先打后补”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推动“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逐步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防疫主体责任,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有效防控疫病、避免疫苗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的目的,让畜牧兽医部门与规模养殖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服务和监管更加到位。


4.4 引才育才,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兽医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领域没有随之相应的提升。现在急切需要引进兽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动物防疫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型企业,加大对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解决兽医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使动物看病难的难题得到缓解。只有提高畜牧业兽医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5 强化督查,健全执纪问责机制

依据《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办法》《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乡镇动物防疫督查办法和细则,定期督查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免疫密度、抗体水平不达标的乡镇要限期补免,并在全县通报,形成倒逼机制。对落实动物防疫责任不力、造成巨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把执纪问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