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兽医学正文

鸡几种常见肝病的防治对策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552次
  • 评分4
  • 14
  • 0

何国秀/ 渑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经常遇到鸡的肝病,近两年鸡的肝病发病率较高,成为养殖业危害严重的病类之一。能引起鸡肝病的原因有很多,有营养性因素、疾病因素、寄生虫因素、中毒因素等。

( 一) 营养因素

鸡脂肪肝综合症,又称鸡的脂肪肝。该病是由于营养物质过剩及某些微量养分不足所致。如饲料中玉米及其他碳水化合物过多、日粮中蛋白质过多等,使其在代谢中转变为脂肪,营养过剩又运动不足,饲料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引起鸡群慢性中毒等都会导致本病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成年鸡,主要症状为鸡群精神食欲无异常,产蛋突然下降,个别鸡肝脏破裂突然死亡。

剖检:可见皮下、腹腔、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呈黄褐色,肝质脆,切面油腻,肝破裂,腹腔内及肝被膜下有凝血块或血液。

防治:预防本病关键在于科学的饲养管理,日粮要全价合理,既不使营养过剩,又不致造成营养缺乏。对发病鸡群在消除病因基础上,每100 kg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1 000国际单位,VB121.2 mg,氨化胆碱100 g,肌醇90 g,连喂2 ~ 4 周。

(二)疾病因素

1. 病毒性肝病。

(1)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性疾病,内脏型马立克多发于18 ~ 21 周龄鸡。

剖检:肝肿大,表面有灰色肿瘤结节,内脏器官也有肿瘤结节,但法氏囊萎缩。

防治:无特效药物,关键是做好本病的免疫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在雏鸡出壳后12 ~ 24 h 内进行接种。在马立克氏多发区或怀疑有超强毒存在时,可选用二价苗或三价苗,最好选用“998”细胞结合性疫苗。

(2)淋巴白血病,又叫大肝病。是一群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以鸡淋巴性白血病最长见,以病鸡造血组织发生无限制肿瘤性病变为特征,多发于18 周龄以上的鸡。

剖检:肝脏极度肿大,弥漫性肿瘤,法氏囊、胸腺处形成大小不等肿瘤。

防治:本病目前无疫苗可用于预防,也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是重视种鸡群中本病的净化工作,发现病鸡和可疑鸡要及时淘汰,建立健康鸡群。

(3)鸡包涵体肝炎,又称鸡贫血症,俗称“烂肝病”。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病鸡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出血坏死,突然死亡增多为特征。主要侵害4 ~ 10 周龄幼鸡,肉鸡比蛋鸡更敏感。

剖检:肝脏明显肿大,呈暗紫色或淡黄色,表面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并有隆起坏死灶,肝包膜下有凝血块,腹腔内积有血水。

防治:无疫苗也无特效药,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 杜绝传染源传入。用包肝灵预防和治疗, 清热解毒, 保肝利胆可取得一定效果。

2. 细菌性肝病。

(1)鸡霍乱。各种家禽与野禽均易感,以3 ~ 4 月龄以上育成鸡和成年鸡多发,发病鸡突然高热、下痢、拉白色、绿色稀粪。

剖检:肝肿大,表面布满黄白色针尖大坏死点, 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 十二指肠严重出血。

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外,以药物预防是当前常用的有效方法,常用的药物有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等,药物交叉使用以防止抗药性。

(2)鸡沙门氏菌病。多发于雏鸡和青年鸡,雏鸡拉白色糊状粪便。剖检:肝肿大,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灶,鸡得伤寒,肝脏呈青铜色或褐色。

防治: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通过检疫淘汰阳性种鸡,建立无沙门氏菌鸡群。治疗:用瑞福欣或鸿福特Ⅰ号效果特别好,也可用诺氟沙星、恩诺杀星等。

(3)鸡大肠杆菌病。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病,病鸡拉黄色、白色或绿色粪便。

剖检:肝脏肿大,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包炎,成年鸡由于蛋黄易落入腹腔而形成黄性腹膜炎。

防治:应搞好鸡群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饲养环境条件、避免应激,该病易与呼吸道病并发或继发呼吸道病,所以搞好呼吸道病的预防及防治,是减少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治疗:金牌杆克、杆菌特号、瑞福欣等,治愈效果都很好。

(4)鸡弯曲菌肝炎。多发于青年鸡或开产前后的母鸡。球虫侵袭、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以及滥用抗生素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等均易诱发本病。

剖检:肝肿大,表面和实质内有黄色、星状的小坏死灶或布满菜花样的大坏死灶,肝包膜下有大小不一,不规则的出血区,形成血肿,偶有肝破裂、肝硬化、萎缩等。

防治:预防以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舒适环境,保证鸡群健康,可减少本病发生,病鸡隔离治疗,每只鸡10 万IU 链霉素连用3 d,大群鸡用瑞福欣饮水,降脂强肝散拌料,连用3 ~ 5 d。或降脂强肝散+ 土霉素拌料,连用3 ~ 5 d。

(三)寄生虫因素

鸡组织滴虫病。多发于8 周龄至4 月龄的鸡。由于火鸡患病时头部呈黑紫色,故又称黑头病。患鸡表现便血、贫血以及盲肠、肝脏的炎症为特征。

剖检:肝肿大,表面淡黄色或淡绿色,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凹陷、周边隆起的溃疡灶,病灶大小不一,有针尖大、黄豆大到小指肚大,散于肝脏表面,一侧盲肠肿大,内有香肠状干酪样凝固栓子,切面呈同心圆状。

防治:预防本病应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定期驱虫。

治疗:甲硝唑按0.06% ~ 0.08%的比例拌料,连用3 ~ 7 d。或用温中土泻散拌料,全天的药量一次拌料投服。

此外,黄曲霉中毒、磺胺药物中毒等都会引起肝肿大、出血、坏死等,在此不再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