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兽医学正文

我的老师孙桂芹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88次
  • 评分4
  • 53
  • 0

赵培培

写在前面:2014 年《兽医导刊》开设“兽医故事”栏目,以故事形式讲述兽医工作者的从业经历和感悟。作为记者,我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孙桂琴。但是,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为这篇文章定了调,这不是一篇采访稿,而我也将抛开自己记者的身份,从一个学生角度,叙述我的老师孙桂琴的故事。当然,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一名兽医或者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兽医工作者,那么不妨把自己或者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发送给我们(sydk2007@263.net),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次见到孙桂芹老师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学生。新学期开学,我们增加了“禽病防治”课程,最开始为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可能是她没有太多的从事过临床工作,所以上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照本宣科地读教科书。与现在的很多学校一样,老师的魅力决定学生上课的人数,渐渐的,学生都不去听这门课程了。这让学校领导很着急,他们决定从外面聘请一位有临床经验的人做我们的老师,就这样,孙桂芹成为了我们的“禽病防治”老师。

结合临床授课 培养实用人才与之前的年轻老师不同,已经从正定(石家庄下属的一个县)畜牧局退休几年的孙桂芹老师一直在石家庄从事禽病诊疗工作,她经营的兽医门诊在石家庄颇有影响,甚至周边地市的养殖户都会拿着病死的家禽去找她诊治。当时正值禽流感疫情肆虐时期,她为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禽流感。实际上按照教科书,禽流感排在第一节课,之前的老师已经为我们讲过。但是,孙老师的授课方法与之前的老师完全不同,她甚至都没有让我们打开课本,而是按照自己的临床诊疗过程,从进入鸡舍观察鸡群状况开始一步一步的将禽流感的发病症状、病例变化进行讲解,最后孙老师将自己带来的一只病死鸡放在了讲桌上,把我们叫到跟前,将每个器官的病变一一指出。就这样,从来都没有过为学生讲课经验的孙老师用自己平和的语言,丰富的临床经验征服了我们这群叛逆的孩子,以后上“禽病防治”再没有人故意旷课,甚至有些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其他课程的老师都跑来听孙老师的课,“禽病防治”成为了所有课程中上课人数最多的。

孙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她经营的禽病门诊离我们学校不远,几乎每天都有养殖户拿着病禽求诊,如果遇上的病例正好是我们上课的题目,她都会带到课堂上为我们“现场教学”。对于一些现时讲不到的典型的病例,孙老师都会细心的做成标本,保存起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展示给我们看。不仅如此,在课余时间,如果有养殖户来就诊,她都会打电话叫我们过去,边解剖边给我们讲解。渐渐的,她会把剪刀给我们,在边上指导我们解剖,就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解剖的技术,有时周末她还会叫上我们一起出诊,让我们了解养殖环境对家禽疾病的影响。就这样,我们边上课边实践,而对于我们的师兄师姐,甚至大部分兽医高校的学生而言,这都是非常难得的接触临床的机会。

我们毕业的时候,正值兽药企业“技术营销”的黄金时期,很多企业来学校招聘技术人员。因为孙老师结合临床的教学方式,我们有了扎实的临床功底,我们的同学进入企业后相比其他学校的的学生就领先了一步,不用再进行基础的培训,因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编写禽病图谱 传播诊疗经验随着我们这一届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在行业中形成的影响,孙桂芹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被很多人所熟知。我们毕业之后,除了学校还继续聘请她为我们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教授“禽病防治”课程之外,其他的学校、兽医诊疗培训机构和兽药企业也找到孙老师,请她讲授禽病诊疗知识。之前为我们上课的时候,孙老师会带标本,后来她发现,时间一久标本就会变颜色,不能准确的显示病理状况,这时候小型的数码相机刚开始流行,正好有人送给了她一部,再遇到典型的病例,孙老师都会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冲洗成照片,在讲课的时候向学生们展示。

孙老师渐渐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接触临床的机会,导致很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缺乏。这时他就有了将自己用于教学的病例照片编辑成书,让更多的人能够快速、全面的掌握禽病诊疗知识的想法。为此,孙老师在从事禽病诊疗和授课之余挤出时间开始对自己几年来收藏的病例照片进行整理。终于,在2011 年2 月她主编的《新编禽病快速诊治彩色图谱》出版发行,图谱中收录了鸡、鸭、鹅、鸽病73 种具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图片492幅,其中许多图片填补了以往出版的禽病图谱中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图片不足的空白,除此之外,孙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每一种病的症状、病变写了28 万字的注解。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主任林孝栋称赞她是“第一个出书的基层兽医”。

由于《新编禽病快速诊治彩色图谱》能更直观的看到各种禽病的剖检病变,被很多兽医专业学生当成教科书;而因它对每一种病具有时效性的注解,让很多基层兽医技术人员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当前禽病的发病状况,《新编禽病快速诊治彩色图谱》很多兽药企业团体购买,技术人员人手一本。

分析总结诊疗经验 不盲从权威孙桂芹老师的认真还体现在她对诊疗技术的严谨上。禽病诊疗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孙老师一直在基层从事禽病诊疗工作,对于每一个病例的症状、病变、诊断结果等她都会做详细记录,慢慢的,病历本都收集了很多箱,有时她会把过去的病例翻出来看,她说这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发病规律和某一种疾病的变化。例如孙老师根据自己接诊的经验总结出禽流感发病规律:2009 年刚进入11 月份,我国北方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晚上鸡舍内的水常发生结冰,由于气温较常年下降了很多,一般不超过10℃,故鸡舍内鸡粪发酵速度大大减缓,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明显减少,因此,在2009 年的冬季和2010 年的春季就没有看到禽流感的踪影。而根据学者的研究,禽流感病毒的最佳传播、流行环境温度在10℃~ 20℃。这就是为什么禽流感病毒会在12 月~ 2 月温度偏高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大面积扩散的原因之一。孙老师依靠这些积累,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的诊断准确率很高。

除了注重经验积累,孙老师也很关注禽病的研究动向,将它们与临床结合以更好的运用于诊疗。但是,对于学术专家的研究成果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判断,当看到某些学者与事实不符的言论时,她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予以指出。如在某论坛上,安排在前面发言的两位国内著名禽病专家在演讲中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家禽气囊上没有毛细血管”,而孙老师准备的发言也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孙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在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的时候能观察到气囊上的毛细血管,以及在血管瘤疾病流行时能在气囊上发现血管瘤,如果没有血管,何来的血管瘤?)。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专家的权威性而放弃事实,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她对此作出了指正。

与时俱进 网上讲解禽病知识

孙桂芹老师很少透露自己的年龄,因为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上面提到过她第一次为我们授课的时候已经退休几年了(孙老师退休后开始开设门诊,从事禽病诊疗工作),而今年是我毕业的第九年,但是,如果你想用“老当益壮”这样的词语来恭维她,那么一定不会得到她的欢心,相反她会微笑着告诉你“我还不老呢”。是的,孙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她长期在基层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但是从未放弃过学习。在专业方面,每逢遇到不懂的地方,她都会虚心向别人求教,或查阅资料,刨根究底,一部《世界禽病学》被她翻得破旧不堪,她还经常参加行业内的技术讲课,一方面她将自己的诊疗经验教授给别人,另一方面她也会听取别的老师的经验分享;孙老师对社会上的新事物接受的也很快,我上学的时候手机开始流行,很快她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学会了发短信,后来人们都开始上网,她也申请了QQ,在网上和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兽医工作者交流,解答他们在养殖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交换诊疗经验。

因为孙老师用丰富的诊疗经验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和临床兽医,渐渐地,她在网上有了大批粉丝,业内知名论坛网站找到孙老师,聘请她做版主,考虑到能把自己的诊疗经验传播给更多的网友,她欣然答应。和做老师时的认真态度一样,她几乎每天都会上网发帖子,把自己对在禽病诊疗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总结出的好的治疗方案与网友分享,提醒大家注意气候变化对家禽的影响,她还会及时回答网友的提问,倾其所能,毫无保留。现在孙老师已经成为了该网站的首席版主,是网站点击率的保证。

在决定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为了增加“故事性”,我问老师了一个问题:您从事兽医诊疗工作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最后却被克服了?老师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道:好像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只是踏踏实实的做事,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或许是因为中年之后才开始开设门诊从事禽病诊疗工作,让她能有一颗更加平常心来看待所有事,而对于很多年轻的兽医从业者而言,所缺乏就是这样一颗不急于求成的平常心。这就是我的老师孙桂芹——认真、朴实、和蔼、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