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兽医学正文

当前家禽免疫应注意的几个技术要点

  • 投稿Lesl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180次
  • 评分4
  • 44
  • 0

钟传勇/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西街道水产畜牧兽医站

目前,传染病仍是我国家禽业的主要威胁,而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免疫接种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免疫效果不好甚至失败时有发生,使免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引起家禽发病、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饲养积极性。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当前家禽疫苗免疫接种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一、免疫抑制对家禽后天免疫的影响大

家禽有先天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生产中的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既影响家禽的先天免疫,也影响后天免疫,尤其是免疫抑制对后天免疫的影响比较大。

(一)氨气影响大

氨气含量超标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氨气影响比较厉害,它会损害家禽气管黏膜的纤毛摆动,而纤毛摆动可帮助气管排除异物,纤毛摆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无疑会影响到家禽的呼吸系统的健康。因此,应注意通风与保温这对矛盾的解决。

(二)饲料和营养是影响免疫的重要因素

饲料和营养是影响家禽免疫器官的重要因素。在饲料中应适当添加VE,VE具有抗氧化作用。另外,饲料中如含有霉菌毒素,会影响家禽的免疫器官的发育,抑制机体免疫力的发挥。

(三)影响后天免疫的其它因素

在孵化期、出雏后,一些外在条件会影响家禽的免疫系统。比如没有及时饮水、未及时将雏苗放到育雏室、温度不适宜等。其它一些应激条件,如转群、换羽、换料、噪音等,也对家禽的免疫系统有影响。禽舍环境,除氢气外,还有灰尘、气源性细菌等也会影响呼吸道。气源性细菌裂解产物如类毒素会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影响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

二、可适当降低家禽免疫密度

免疫密度,是指接受免疫动物占动物总量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在生产实践中,要严格注意免疫密度,重点把握。如果一个养禽场疾病频发,难以控制,可以降低家禽的免疫密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科学合理使用疫苗。机体的二次免疫应答,应有一定的频率,但不能频率太高,次数太多了,容易导致免疫麻痹。所以,养殖场应首先抓好生物安全工作。

在国外,根据养禽场疾病发生的风险来决定是否打疫苗,风险小的,不打疫苗,风险大的,打疫苗,但使用频率有讲究,不能太高。

反观我国的饲养模式,我国的密集式饲养模式值得商榷。以前新城疫疫苗免疫保护期是1年,现在已经不是了。其次,养殖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抗体监测来制定。一个上规模的养殖企业的兽医总负责人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制定疫病防治与免疫规划。

三、家禽强制免疫的副反应

(一)免疫副反应的涵义

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生产过程中,对那些需要强制免疫的动物品种如家禽,应该妥善处置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问题,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顺利进行。

(二)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的界定

按严重程度将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分为三类,即一般副反应、严重副反应和副反应死亡。工作人员对需要强制免疫的家禽,按相关技术要求实施免疫注射后,48 h内出现的注射部位肿胀、注射一侧肢体跛行、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减食或短暂停食等为一般副反应;如果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充血或水肿、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鼻腔出血等为严重副反应;48 h内未经救治死亡或经救治死亡的为副反应死亡。

(三)家禽强制免疫副反应的防控措施

1.制订科学的家禽免疫程序。对家禽疫苗的选择、运输、贮存、接种方法、接种前准备、接种后跟踪等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

2.做好家禽免疫前准备工作。在家禽疫苗免疫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认真调查家禽的健康状况,对发病禽群暂不进行免疫,待家禽机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免疫。

3.疫苗免疫前投喂抗应激和免疫促进剂。可在免疫前投喂黄芪多糖粉、VC、VE、速补维生素等药物。个别禽群还需投喂抗生素控制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感染。免疫前3 d进行带禽喷雾消毒,免疫24 h后带禽喷雾消毒,减少疫苗散毒污染。

4.提高兽医人员的诊断与防疫技术水平。兽医人员应做到疫病诊断准确,抗体检测程序化,要熟练掌握疫苗的接种时间、方法、部位、剂量等,尽可能减少因防疫人员免疫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免疫副反应。

5.对已产生免疫副反应的禽群及时治疗处理。在接种疫苗后,要对被接种的禽群进行观察,对有反应的禽群应予以登记,加强对免疫反应情况的跟踪监测,剖析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造成反应的因素,避免免疫反应范围扩大。

6.强化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改进饲养方式,逐步实行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完善禽场防疫条件,改善家禽生长环境,保持禽舍通风和适宜的温度。

四、禽20日龄至30日龄易发病的原因分析

家禽为何在20日龄到30日龄之间容易发病?就是免疫程序存在问题。如果免疫早了,因机体有母源抗体干扰,起不到免疫效果;如果免疫晚了,又怕抗体上不来,强毒易感染,因此,在这个阶段容易感染疾病。

但是,生产中有人认为可以实行加大免疫密度的做法,比如对鸡新城疫免疫,可以增加免疫次数或者提高疫苗毒力。但是免疫次数太多,有的达20多次,有必要吗?这种做法不一定正确可行。

此外,自家苗的疫苗株不是随便筛选的。生产中要注意免疫抑制因子(疾病、抑制因素等),可以实行“疫苗定制”,选择合适的疫苗株。同时应注意,相同的免疫程序不一定能获得相同的免疫效果。禽的上呼吸道粘膜免疫比较有难度。

五、细胞苗与禽胚苗的使用

实际上,用禽胚生产的流感疫苗与用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是不等价的。细胞苗比禽胚苗稳定性好,所以,大规模细胞悬浮培养是个趋势,但细胞苗主要用于人流感疫苗的研制。哺乳细胞苗用在禽上,能否达到同源?禽细胞与哺乳细胞同源性是不一样的。国外疫苗研制方向是尽量将疫苗应用在胚胎过程和炕坊阶段,出生后尽量不再使用疫苗,而国内许多地方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