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兽医学正文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98次
  • 评分4
  • 81
  • 0

余海波/ 武汉市农业学校

(一)流行特点

PED 常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重,我国多于每年11 月至翌年4 月流行此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尤以哺乳仔猪最易感且病死率高。其中,哺乳仔猪、保育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发病率可达15% ~ 90% ;7 日龄以内仔猪越小,症状越重,发生腹泻后2 ~ 4 d 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70% ~100%,7 日龄以上仔猪持续3 ~ 4 d 腹泻后可能会死于脱水,死亡率为50% ~ 90% ;育肥猪死亡率为1% ~ 3% ;成年猪感染后一般经4 ~ 5 d 即可康复。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病毒存在于肠绒毛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衣服、鞋子、车辆及工具等而散播传染。根据感染毒株的毒力和猪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潜伏期为:哺乳仔猪8 ~ 36 h,保育猪和育肥猪1 ~ 3 d。发病顺序一般为:育肥猪-保育猪- 妊娠母猪- 产房母猪和哺乳仔猪。

(二)临床症状

育肥猪、保育猪和母猪: 水样腹泻,粪便呈水泥浆样或黄色;保育猪消瘦,体表沾满稀粪,多扎堆取暖;产房母猪常出现乳房萎缩,奶水不足。

哺乳仔猪:最早出生后12 h 内就出现呕吐,随后开始腹泻,粪便呈黄、棕、白等色,脱水后畏寒,多数很快死亡;耐过猪一般成为僵猪或弱仔,表现为精神沉郁、眼睛无神、皮肤无弹性、生长缓慢且消瘦。

(三)剖检病变

发病仔猪胃内充满未消化的乳糜,胃底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小肠病变明显,肠管膨满扩张、肠壁透明,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呈水样或黏液样,有异味;肠绒毛萎缩变短,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肾脏表面散布大量针尖状出血点,其它脏器无显著一致性病变;常见机理不明的背部肌肉坏死。

(四)鉴别诊断

主要与猪瘟、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博卡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副伤寒、猪痢疾、增生性肠病、等孢球虫病引起的腹泻相区别。

(五)防控措施

1. 疫苗紧急免疫。目前, 我国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均采用正品的TGE - PED 二联灭活疫苗进行后海穴( 尾根与肛门正中的凹陷处) 注射免疫( 妊娠母猪产前20 ~ 30 d 每头接种4 ml ;仔猪断奶前每头接种1 ml ; 25 ~ 50 kg 猪只每头接种2 ml ;50 kg 以上猪只每头接种4 ml) ;正在推广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TGE - PED 二联弱毒苗和福建省生物药品厂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TGE - PED - RV 三联弱毒苗。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己使用商品化的PED 活苗、灭活菌、口服苗以及仔猪口服的抗PED 病毒的IgY 抗体。

2. 分类应急处理。

(1)哺乳仔猪。保温、保湿:产房可使用煤炉或其他供暖设施,确保产房温度适宜(20℃~ 25℃为宜),对仔猪保育箱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红外线灯照射提高温度(30℃~ 34℃为宜)。

产房内湿度控制在40% ~ 80%。腹腔补液:7 日龄内重症仔猪一般无治疗价值,可取肠段做返饲用;7 日龄及以上发病仔猪,可在5% 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恩诺沙星等),预热至35℃左右进行腹腔注射( 倒提仔猪,于倒数第2、3排乳头之间,距腹中线2 ~ 3 cm 处进针,与腹壁成90°角刺入3 cm 左右,刺破腹壁后感觉进针阻力消失,回抽无血液和腹腔内容物,即可注射药水) ,每次30 ~50 ml ,每天2~3 次。

防止饥饿:当母乳不足或不愿吮乳时,可采用米汤或人工乳进行人工饲喂。

隔离饲养:若条件允许,可在猪场外设置隔离舍集中人工饲养治疗四周,以切断发病仔猪在场内的传播。

2. 保育猪及育肥猪。适当限饲:尽量使用湿拌料,并将饲喂量降为正常量的三分之一。

防止脱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及口服补液盐,在静脉补液糖盐水中添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以提高其抵抗力并防止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继发感染。

3. 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返饲。何谓返饲:即采用新发腹泻哺乳仔猪的肠管、粪便等病毒携带物通过口服方式感染母猪群,使其通过自然感染的途径产生免疫力,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特异性母源抗体而获得保护。此法在商品化疫苗使用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防控该病暴发流行时使用。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蓝耳病暴发时,使用发病猪只的血清对全群猪进行同期感染的免疫机理基本相同。

返饲对象:对已经渡过隔离期,还没有纳入配种计划的后备母猪,可以进行返饲;60 ~ 95 d 的妊娠母猪,可以进行返饲,使其在分娩前产生免疫力。怀孕60 d 以内的母猪,返饲易出现流产。怀孕95 d 以后的母猪,返饲会使母猪进入产房后仍处于排毒期,导致仔猪一出生就感染病毒;哺乳母猪,需等到其断奶后再进行返饲;若返饲病料较少,应优先返饲后备猪和一胎猪,因为它们所生仔猪更易发生腹泻,死亡率也更高。

病料选择:主要为新发腹泻哺乳仔猪的肠管、内容物及粪便,发病24 h 内采集病料为佳;其次为返饲后出现腹泻的母猪粪便,但应由兽医判定其不含伪狂犬,博卡等病原体时方可使用,以防其它病原扩散。

病料处理:将1 kg 肠管用刀剁碎后,倒入2 L 市售生理盐水中,再加入300 ~ 500 g 奶粉和适量的抗生素(阿莫西林或青霉素+ 链霉素)制成返饲物,每天每头母猪食用1 次,每次50 g,连用3 ~ 5 d,直至出现腹泻后停喂;产房内腹泻仔猪的粪便,应及时用卫生纸擦拭收集,尽快拌入饲料中供母猪食用,时间越短越好,最多不要超过四个小时。

效果评价的标志;母猪胎龄3胎以内为主,腹泻率﹥ 70% ;母猪胎龄3 胎以上为主,腹泻率﹥ 40%,且群中后备猪及一胎猪腹泻率﹥ 80% ;感染过PEDV 的猪场,腹泻率一般为30% 左右;猪群进行过多次疫苗免疫,其腹泻率与疫苗种类和免疫效果有关,需进行综合评价。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采食返饲后一周内出现发烧、腹泻、不采食或采食量下降。

注意事项: 为确保返饲效果,避免病毒粒子被灭活,需注意如下六点:一是收集的病料尽量不要在阳光下照射,且需尽快处理使用;二是收集粪便时不要带猪消毒;三是返饲期间暂停饮水消毒;四是病料处理和拌食不要使用含有漂白粉等消毒剂的自来水(使用市售生理盐水);五是返饲尽可能在10 d 内完成,若条件允许,应将怀孕60 d 以下和95 d 以上的母猪与返饲猪群隔离,以免残留返饲物通过料槽内饮水传播病毒;六是返饲期间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和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