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气质特征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乳腺癌的发生与艾森克气质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修订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调查研究对象的气质特征。比较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气质特征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精神质N分数、L分数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乳腺癌患者的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掩饰性比较高。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高N分、高L分的特质,即情绪不稳定、敏感且习惯于掩饰。
关键词:乳腺癌 气质 艾克森人格问卷 女性
乳腺癌是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乳腺恶性肿瘤的98%。2020年乳腺癌发病占比为11.7%,新发病数约230万,首次超越肺癌(11.4%)位居第一。2020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为68.5万。这意味着,每4个女性癌症患者中,有1人患乳腺癌;每6个癌因死亡的女性患者中,有1人是乳腺癌导致的[1]。毋庸置疑,对乳腺癌的研究,女性将是极大的受益者,同时将为社会减少极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在趋化因子、基因、辅助检查、中医等各个维度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乳腺癌的了解愈来愈多,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5]。心理因素的研究有望为乳腺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恶性肿瘤的发生被认为与心理特征中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提出“癌症性格”,认为该类性格的人群,其性格特点会导致患癌症的发生概率极大增加[6]。国外学者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肿瘤与某些人格特征存在联系[7]。心理学上的“人格”,分为两部分: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又分为气质、能力以及性格三部分。其中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上的动力特征。研究表明个体个性的差异,可导致其生活或行为方式的差异,随后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改变,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心理与乳腺癌的关系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关于个性与乳腺癌的课题却鲜少有人涉猎。本研究对乳腺癌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以期探讨人格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控制提供一定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科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1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年龄31~74岁,平均(56.20±9.84)岁。对照组年龄29~72岁,平均(54.76±9.87)岁。使用修订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调查两组气质特征。调查时,病例组患者未知晓肿物良恶性,在入院之后且手术之前,两组女性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体重指数(BMI)、肿瘤家族史、初潮年龄、闭经史、吸烟史、饮酒史方面相匹配。
纳入标准:(1)年龄≥16岁;(2)阅读沟通能力良好;(3)知情同意,并且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
对照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的纳入标准:未患乳腺良性肿物、乳腺癌等乳腺疾病及其他类型肿瘤,无重要脏器疾病。方法:采用钱铭怡等修订的EPQ-RS,该表共分4个部分,包括(1)P:也称倔强性,用于调查受试者合群性的强弱。(2)E: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高低,用于调查受试者倾向于内向还是外向。(3)N:反映植物神经系统稳定性的高低,用来表示情绪的稳定性,情绪反应的敏感性。(4)L:是问卷效度的检验标准。当L得分T>60分时,问卷真实性低,问卷予以剔除。其是否能作为人格特征在国内尚有争议。本研究认为其既能反映受试者的个性,又能反映问卷的真实性。各量表有12题,共48题。各量表进行比较时,通常将原始分换算为T分进行比较,换算公式为T=50+10×(受试者原始分数-该人所在组的平均分数)/该人所在组的标准差[8]。各量表分数高低,代表相应的个性倾向。P量表高分代表性格孤僻,待人处事较被动,难以适应环境,好攻击。P量表低分代表合群,待人处事积极主动,容易适应环境,与人为善。E量表高分代表外向,喜爱交,冒险,不爱独处,反应迅速,冲动。E量表低分代表内向,好静,稳重,不善言辞,反应较慢。N量表高分代表情绪不稳定,容易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容易焦虑。N量表低分代表情绪稳定,待人处事缺乏活力,不易产生焦虑抑郁。L量表高分代表,为人处世中掩饰性越高,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强。L量表低分代表为人处世较朴实、幼稚,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本研究,两组L量表T分>60分的患者为0例,表明测试结果均真实可信。
调查过程:在研究开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了解EPQ-RS的基本情况、作答要求等。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人员在进行艾森克问卷调查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地解释,阐述本次研究的目的,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告知患者本问卷共48题,每道问题只有“是”“否”两种回答,以“√”代表“是”,以“?”代表“否”依次作答,各题没有正确或错误答案,需按照自身情况尽快作答,不需过多思考。患者完成问卷后,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或经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通过SPSS 13.0软件,对E、N、P、L四个量表分数进行数据分析。除病例组N量表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各量表原始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各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wilcoxon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EPQ-RS量表比较:乳腺癌患者N、L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EPQ-RS量表比较
讨论
乳腺癌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受到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其发病原因也在持续探究中。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针对各个环节的层层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的发生。对病因的研究,能够极大遏制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完善乳腺癌的防控治疗体系,对乳腺癌医疗事业的进步有重大的意义。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人们对心理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众多研究也多角度多维度地解释了心理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心理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系统性调控,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疾病的发生造成相应的影响。同时,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反过来对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加之内外环境的影响,使机体呈现或健康或疾病的状态。“气质”一说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被提出,艾森克人格即由此衍生而来。气质是一个人稳定的特征,不同的气质表现出相对应且固定的行为模式。固定的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会产生效应,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同时,不同的气质会采取相对固定的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同样的,通过对大脑神经、内分泌器官等的控制从而对内环境里的激素、细胞等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高L分,说明其内心真实情绪容易加以掩盖,内心真实的情绪需求可能无法直接表达出来,导致需求不容易被了解和满足。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促使乳腺癌的发生。乳腺癌患者高N分特征,说明其情绪不稳定,敏感。该气质特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高L分导致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调节,导致免疫细胞、肿瘤杀伤细胞的减少,提高了乳腺癌罹患的可能性[9]。另一方面,面对负面情绪,如若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可能。
虽然患者无法改变其气质,但是可以通过EPQ-RS筛查出高N分、高L分特征的人群,对其进行锁定,适当增加对该人群的筛查频率,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临床工作者,对其予以更高的重视,及时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利于患者早期发现。已患病的该人群患者,对其负面情绪和不良的行为予以充分的理解,主动沟通。在必要时候,可以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魏广兴等认为[10],在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焦虑、抑郁。乳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化疗,其产生的术后疼痛、上肢水肿,化疗后呕吐、疼痛、脱发等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该人群的人格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不高,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会降低本来就较低的依从性。对患者的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予以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其构建有效的支持系统。有文献表明,这样有利于提高依从性及其疾病的控制,减少不良预后的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11]。本研究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N分的特征,与昊小香等的研究相符[12],但不具有其高E分的结论。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收集方式不属于随机抽样,且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可能造成差异,对乳腺癌发生,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