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孕激素治疗,按用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剂量孕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出血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等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用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疾病治疗有明显效果,且相较于高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佳。
关键词:孕激素;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剂量;不良反应;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作为月经紊乱类型之一,与患者身心健康、生活习惯直接相关,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生殖健康。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多采取孕激素,通过提升机体孕激素水平达到治疗效果[1,2,3]。但孕激素药物使用剂量于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给予高剂量、低剂量孕激素药物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康复指标,以进一步分析孕激素应用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孕激素治疗,按用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1~48岁,平均年龄(40.12±3.25)岁;病程6~23个月,平均病程(12.12±1.96)个月。观察组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42.06±3.13)岁;病程6~22个月,平均病程(12.36±1.8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无排卵型月经不调。(2)认知功能、沟通功能正常。(3)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涉及用药过敏或不耐受。(2)参与本研究前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病理检查、B超检查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癌。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高剂量孕激素治疗,即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 mg)口服治疗,100 mg/次,3次/d,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孕激素治疗,即给予患者黄体酮胶囊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停药后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且未见月经周期紊乱情况发生,B超检查结果显示机体子宫内膜厚度处于正常值水平线;有效:停药后患者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等情况有所改善,但B超检查结果显示机体子宫内膜厚度未达正常值水平;无效:停药后,患者疾病症状无明显变化,且B超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增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头晕。(3)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即治疗后月经出血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出血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等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女性正常月经有自限性、周期性的特点,以出血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间隔时间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以21~35 d为正常,平均为28 d,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以2~8 d为正常,平均为4~6 d,月经量以20~60 m L为正常。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亦称为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出现异常情况,且于月经前、经期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乏力、头晕、腹痛症状[4,5]。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而导致雌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多与药物使用、精神状态、疾病影响、作息习惯、是否过度运动直接相关,需及时就医以分析病因,进而有针对性展开治疗,以防出现贫血或不孕等并发症。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为月经紊乱的类型之一,亦称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因机体调节生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常,进而导致月经失调,多见于卵巢功能出现期、衰退期人群[6,7]。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多与患者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相关,而现今人们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环境等因素影响,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后机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脱落,进而引发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疾病。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多采取孕激素补充干预,以黄体酮药物为常用药。黄体酮用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可提升其机体孕激素水平,同时保护机体子宫内膜,控制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以达到调节机体月经紊乱的目的[8,9]。但持续使用孕激素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出血量减少、子宫内膜萎缩或阴道感染情况,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开展,且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使用黄体酮药物时需注重使用剂量,以通过控制用药剂量达到确切疗效,同时尽可能避免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出血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等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有显著效果,相较于高剂量用药,低剂量孕激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佳。分析原因可知,黄体酮胶囊于口服3 h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小剂量黄体酮药物即可满足机体对孕激素的需求,并促使机体子宫内膜正常脱落、重生,使机体月经恢复正常规律、正常流量,同时恢复子宫内膜厚度[10]。大剂量用药反而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导致疗效受到影响。嵇静[11]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开展高剂量孕激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施行低剂量孕激素治疗的实验组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与本研究一致,有可参考性。
综上所述,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开展孕激素治疗有明显效果,相比于高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干预下疾病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