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妇产医学正文

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联合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23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联合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产科接收的9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镇痛和分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分娩,不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应用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并分析数据。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缩短产程时间,并提高自然分娩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自由体位分娩;传统体位分娩;分娩镇痛;产程时间;自然分娩;

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排出的过程,是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重要过程[1]。初产妇在分娩时由于对分娩认知度较低、既往无分娩经验、对分娩较为恐惧、担忧预后等原因易出现不良情绪,会影响产程进展,同时分娩过程中产妇极易出现分娩痛,往往难以忍受,可导致产妇血压、心率等发生紊乱,影响新生儿发育,并可导致产妇精神紧张,增加产后抑郁风险。部分产妇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对母儿均有一定不良影响,故提升产妇分娩舒适度,减轻产妇分娩痛,促进其自然分娩十分重要[2]。近年来,药物麻醉镇痛在分娩镇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硬膜外麻醉是常用的一种镇痛手段,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3]。有研究发现,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升自然分娩率[4]。本院在初产妇分娩中应用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现对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联合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产科接收的9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镇痛和分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02±6.47)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64±1.81)周。观察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8.14±6.28)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74±1.6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孕周37~41周者。(2)单胎头位妊娠者。(3)无妊娠期合并症者。(4)临床资料完整者。(5)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妊娠期合并症者。(2)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胎儿明显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分娩,不进行分娩镇痛。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忍受着十二级的疼痛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将产妇接进产房,协助产妇取常规仰卧截石位,指导产妇平卧,双腿外展,双脚蹬于产床支架,双手握住床把手,指导产妇进行分娩,宫缩间歇期适当休息,阵痛时指导产妇合理屏气用力。若产程中胎心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先露在+2以下,可采用阴道助产;若胎先露位置高,无法实施阴道助产或阴道助产失败,应快速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商讨,取得产妇和家属同意后转剖宫产。

观察组应用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分娩镇痛: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宫口开至3 cm时,在分娩镇痛室帮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在产妇L2~L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导管,将5 m L的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0.2μg/m L的舒芬太尼+0.1%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入导管,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入药物,直至宫口全开。自由体位分娩:根据产妇自觉舒适度选取适宜体位,可选取站姿、侧卧位、低蹲位、坐姿、趴姿、跪姿、弓箭步、半蹲位、支撑式蹲位、手膝位、支撑式前倾跪位、开放式胸膝卧位等,指导产妇在宫缩间隙期适当休息,阵痛时自由调整体位向下用力。

两组分娩期间均加强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镇痛效果通过分娩时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得分越高,代表分娩疼痛越严重。分娩结局主要有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等,对比两组自然分娩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分娩是产妇必经的阶段,是指胎儿从母体娩出的一个过程,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出现分娩痛,其是分娩时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由子宫、子宫颈牵拉或产道挤压等引起,分娩痛可导致产妇心率、呼吸、血压等出现较大波动,并可导致子宫平滑肌功能发生紊乱,疼痛持续过久可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程滞留风险,从而导致难产率和胎儿窒息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尤其多见于骨盆相对狭窄、既往无分娩经验的初产妇,故需给予产妇分娩镇痛[5]。除分娩痛对产妇有不良影响外,分娩体位也关乎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往分娩体位多采取仰卧截石位,该体位便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利于接产,但由于产程时间长,该体位可导致增大的子宫对产妇下腔静脉造成压迫,极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出汗、眩晕等不适,同时可导致产妇的回心血量减少,对子宫和胎盘血供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同时多数产妇由于无法忍受分娩痛而选择剖宫产,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风险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且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抵抗力明显弱于自然分娩新生儿,故提升自然分娩率尤为重要[6]。

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减轻产妇分娩时产生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产后疲劳,提升自然分娩率,对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目前临床上的分娩镇痛方式较多,主要有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等,椎管内麻醉是目前公认的最为有效、安全、可行以及使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据相关数据统计,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有效率高达95%[8]。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是指在产妇硬膜外腔注入局部麻醉药,促使神经根支配的局部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对减轻产妇分娩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镇痛完全、作用持久等优点[9]。同时该麻醉模式下麻醉药物用量少,产妇在分娩时意识清醒,可明显感受到子宫收缩,进而主动配合分娩,可自主进食以补充体力,也可下地放松,且该麻醉方式对产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10]。产妇分娩时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针对性,产妇对该分娩镇痛方式接受度较高[11]。

近些年,自由体位分娩在产妇的分娩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自感舒适的体位,而并非传统的仰卧截石位,如走、站、蹲、坐、侧卧等,该体位分娩符合产妇生理体位,便于产妇屏气用力[12],可帮助产妇在分娩时放松全身,从而促使产妇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和依从性[13]。还可有效分散产妇注意力,减轻其对子宫收缩的敏感性,促使全身肌肉放松,促进宫口扩张,加速胎头下降,减少产程干预,缩短产程,确保产妇分娩的舒适度,并可通过不断地转换舒适姿势,使肌肉避免过分拉紧,从而减轻产妇腰背部不适,并提升腰背部及腹部力量,便于产妇合理发力[14]。应用该体位时,产妇情绪平稳,对分娩痛的耐受度明显提升,同时变换体位可促使宫缩频率增加,使其维持均衡频繁,利于胎儿的娩出[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缩短产程时间。其减轻分娩痛的原因主要与分娩镇痛发挥的良好镇痛作用有关;其缩短产程时间的原因主要与自由体位可增加产妇分娩舒适感和信心,方便产妇屏气用力以及减轻分娩痛等因素有关。自然分娩率观察组为95.83%,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这主要与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可减轻产妇疼痛程度、缩短产程、减少产程干预、增强产妇分娩信心有关。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与自由体位分娩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