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妇产医学正文

补气化瘀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300次
  • 评分4
  • 68
  • 0

韩 娟 于晓洁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 要】补气化瘀法为清王清任所创立的一大治法,一百多年来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近年来颇为中医界所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但在妇科有关此方面的报导还为数不多。本文笔者对补气化瘀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补气化瘀法;妇科;应用

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法,将其广泛应用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崩漏、恶露不绝等病症, 均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为如下几点。

1 补气化瘀以止血

临床治疗一些出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瘀血停滞,多方求医而不能取得显著效果。探其病因病机:因气随血去,致统摄无权,又因常规止血惯用固涩之品,固导致瘀血内停,而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乃采用补气化瘀、养血固冲止血法治之,方用“止血方”加减,常2~6 剂即可止血,尔、随后再视病情分而辩之,以调理善后。

“止血方” 组成: 生芪40g、当归10g、益母草25g、桃仁3g、泽兰叶3g、炒蒲黄8g、乌贼骨25g、枳壳10g、炮姜炭3g 贯众炭25g。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以行血,炒蒲黄、益母草、泽兰叶及桃仁活血祛瘀止血;佐以养血和营的当归,行气散结、调畅气机的枳壳,使气旺血行,瘀去血安;由于出血时间较长,故用固涩止血的乌贼骨,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贯众及温经止血的炮姜炭。诸药相配伍,扶正而不恋邪、祛瘀而不伤正、补血而不滞血,止血而不留瘀,可取补气化瘀、养血固冲止血之功效。根据现代妇科学相关研究认为:益母草、贯众、枳壳可达到兴奋子宫,增强宫缩之效果[1],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压迫子宫血管以止血,并协助瘀血顺利排出;同时乌贼骨含钙质,因此可参与凝血过程。加减变化:如气虚甚者黄芪加至60g;血量多加块兼腹痛者用桃仁,泽兰叶6~9g,蒲黄生、熟各半;腰痛伴腹坠胀者加升麻、炒川断;血少淋漓不止者加收敛止血的五味子;服用三剂后仍出血不止者加三七;疑淤血化热者可加马齿觅或蚤休。

案例:李X,女,42 岁,澄城交道乡人,2013 年6 月7 日初诊,阴道出血40 多天不止,平素月经量偏多,末次月经2013 年4 月26 日,经血如常后由于家事操劳,致量多如注,前医给予活血化瘀法治之,其血量不但未减反而增多,于是患者药未用完便更医,后医则予以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剂,血量虽有减少,但仍淋漓不尽,随来我院,自述已经用卫生巾近5 包,症见面目浮肿,头晕乏力,气短懒言,纳呆食少,脘腹坠胀疼痛,四肢肿胀,午后加剧,视其经血量少色暗,舌质暗淡且边有齿印,苔白较厚,脉沉细无力,诊为崩漏之气虚血瘀型。采用补血化瘀,养血固冲止血之法,内服方剂“止血方”:生芪量加至60g、加党参10g,三剂后血净纳增,诸症明显减轻。随后又予补脾肾,易冲任之法,药用黄芪30g、党参10、山药12g、茯苓10g、当归10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陈皮6g、川断10g,五剂精神好转,约一个月后月经来潮,但上述症状重复出现,出血约20 多天仍不止,后继续用“止血方”三剂,随后血止。

2 补气化瘀以调经

月经不调者,其病因错综复杂,症型也较多,而属气虚血瘀者亦不在少数,常系久病体质虚弱,或劳倦过度,或脾气虚弱,或手术损伤等致正气虚损,冲任不固,经血失约且推动血行无力,致使冲任不利,血行不畅,血海蓄溢失常;或产后,胎物滞留,瘀血停留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临症必须究其疾病之根源,分清标本,探其病因究竟是因虚致瘀还是它因导致瘀血内阻,前者以补益正气为重,后者则以活血化瘀为主。

3 补气化瘀以止痛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诊断中的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范畴,其病情多较顽固,疗效尚不理想,患者多求助于中医,临症以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月经前后及性交后症状加重为主诉,并见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不孕等症状,并且久治难愈,依据“久病多虚多瘀”之原理,拟以补气化瘀之法,治之奏效。

4 体会

补气化瘀法适用于久病气血亏虚,冲任不利,瘀血阻滞胞宫之多种妇科疾病。妇女有经、孕、产、褥等生理,常常由于多种因素,胞宫中容易留瘀恋邪,致使“瘀占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日积月累则耗气伤血,气虚则统摄推运无力,以致血运不畅通,正如王清任所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前者系因瘀致虚,而后者则为因虚致瘀,两者互为因果。于是出现气虚血瘀者,此症正虚邪实且虚实夹杂,临症需详细辨别,谨慎用药。如若单纯顾其气虚,一味给予益气之法,常闭门留寇,致使淤滞丛生,而又经不住攻;若一味给予活血化瘀之法,则碍脾伤正。当出现出血症状时,便急于用收涩之品止血塞流,或无济于事,或取效于一时,经血稍顺则破堤而出,甚者泛溢成灾,致使病程缠绵日久难愈。依其“气为血顺”、 “血随气行”之理。笔者常扶正祛邪并重,用“补气化瘀法”治之,补气,使气旺统摄血液,便可以推动血运,进而防止瘀血形成,同时有助于淤血消散及排出,实为以补为通;化瘀则可消散甚至祛除瘀血,从而使经血畅通不致妄行,可谓以通为补。如此通补兼施,相辅相成,正和其病机,临症再现病情,便有所偏重,常疗效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逸平, 枳壳. 枳实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