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速记分成观察组30例(剖宫产中予以肌瘤剜除术分娩)、对照1组30例(仅予以剖宫产分娩)和对照2组30例(阴道分娩),诊断并分析对其肌瘤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失血上、新生儿情况上、产褥病率、恶露干净时间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人身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而言,若情况允许,那么要尽可能的在剖宫产的过程中将子宫肌瘤切除,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还能够减轻其精神和经济负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妊娠;子宫肌瘤;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48-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剖宫的生产方式,而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她们在进行剖宫生产的同时也会选择做肌瘤剜除的手术。长期以来,医院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通过阴道分娩,待肌瘤留待产褥期后,再根据重新检查的结果,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但是肌瘤嵌顿在盆腔阻碍产程进展以及宫颈肌瘤外的患者绝不能用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分娩。即便是有产科指定要进行剖宫产时,如果孕妇有较大的子宫肌瘤,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不予切除[1],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质疑这样的处理方法。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分娩方式,效果差异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0例,均为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25.6±2.3)岁,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剖宫产中予以肌瘤剜除术分娩)、对照1组30例(仅予以剖宫产分娩)和对照2组30例(阴道分娩),三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孕周等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结果
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诊断情况如下:观察组,怀孕期间诊断为22例,手术中诊断为8例,其中子宫前壁偏下肌瘤3例为,剩余27例均被诊断为宫体肌瘤。对照1组,怀孕前诊断为9例,怀孕期间诊断为14例,手术中诊断为7例,其中子宫下段肌瘤3例。对照2组,怀孕前诊断为8例,怀孕期间诊断为18例,产后诊断4例,30例全部诊断为宫体肌瘤。
1.3孕妇分娩结果
三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如下:在手术组中,30例全部为剖宫产,其中21例为在未临产时便已经进行剖宫产分娩,其余9例均为急症临产下进行剖宫产。在对照1组中,同样全组孕妇均予以剖宫产,不同的是,有26例为未临产分娩的产妇,仅有4例产妇选择急症临产下剖宫产。对照2组的情况与观察组和对照1组均有差别,顺产24例,剩余6例是由于第二产程较长,出现宫内窘迫情况而予以产钳术。
1.4患者肌瘤情况分析
所有产妇的肌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观察组中,肌瘤的直径均已经超过4 cm,最大达到了10 cm,其中多发肌瘤8例,单发肌瘤22例;壁间肌瘤11例,浆膜下肌瘤19例;子宫前壁偏下的有3例,剩余的27例患者的肌瘤全部存在于宫体内部。在对照1组中,肌瘤直径也都超过4 cm,最大直径达9 cm,其中单发肌瘤25例(壁间11例,浆膜下14例),多发肌瘤5例;宫体部肌瘤26例,子宫下段肌瘤4例。对照2组全部予以超声检查,肌瘤的直径也都超过4 cm,最大的直径达到9 cm,30例产妇的肌瘤全部存在于宫体内部。
1.5观察组手术方式
观察组的30例产妇均予以剖宫产,在腹膜内部展开,首先于子宫的下半段确定手术的位置,取横切位,而后将肌瘤剔除。其中剔除的方式和切口的设计都要与非妊娠的方法一致:术中可使用催产素,注射于肌瘤的基底和四周,而后便可将肌瘤切除,此过程中很少用止血带。30例产妇中,有3例产妇的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偏下的位置上,直径已高达10 cm,所以在切口要定于剖宫产的子宫下段,也就是沿着切口向上将瘤体切开,而后将其不全剔除干净,用Ⅰ号微乔线间断性的将瘤腔缝合,最后缝合子宫的切口。
1.6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失血情况
就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失血情况而言,观察组各位产妇平均出血(428.86±243.27)mL,失血超过500 mL的占26.67%,对照1组各位产妇平均出血(438.02±212.64)mL,失血超过500 mL的占30.00% ,对照2组各位产妇平均出血(214.04±75.12)mL,失血没有超过500 mL的产妇,观察组和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失血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新生儿情况
所有新生儿中,观察组和对照1组各有2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对照2组有4例,各组在新生儿情况上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产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中,产褥病率为13.33%(4/30),恶露干净时间为 38.4(20~55)d;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中,产褥病率分别为6.67%(2/30)和6.67%(2/30),恶露干净时间分别为33.8(20~50)d和33.6(15~55)d。三组产妇在产褥病率和恶露干净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2.4后期追踪情况
对三组孕妇手术后进行追踪观察发现,手术组中获随访的有25例,经超声检查均显示已经不存在肌瘤,其中月经情况正常的有21例,4例异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加重。对照1组获随访的有22例,经超声检查有20例产妇已经不存在肌瘤,2例有肌瘤;22例中19例月经正常,3例异常,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随访的有23例,经超声检查均显示已经不存在肌瘤,月经正常的有20例,3例异常,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子宫肌瘤会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可概括为: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其中,对胎儿的影响基本上是由子宫肌瘤的位置所决定的,若肌瘤出现状况,那么便会对宫腔产生影响,使得患者出现不孕或产道阻塞等情况。相关资料中表示,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所占的比例在所有的妊娠肌瘤中占5%[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肌瘤都会引起不孕。子宫肌瘤的确会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不少患者在确诊子宫肌瘤后仍然能够正常受孕、分娩,目前,对于该怎样处理孕前子宫肌瘤的争议较多,很多学者表示可以依据肌瘤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患者的确定该如何处理。现在,对于是否在剖宫产过程中将子宫肌瘤全部提出仍有不同的观点,具体可概括为:①患者在受孕过程中子宫内的血量较充足,而且肌瘤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若将两种手术同时进行,那么会增加术中的出血量,而且会影响其产后恢复,同时,剖宫产后子宫会减少,可等到产妇恢复好,接近正常后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②受孕期间子宫肌瘤有明显的界限,是剔除子宫肌瘤的最佳时间,若不将其清除干净,那么会影响患者的产后恢复,而且还会提升出后感染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同时,妊娠过程中子宫肌瘤的变化较为突出,很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这不仅会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故主张各种手术同时进行。
本次研究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剖宫产同时予以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照1组30例(剖宫产分娩)和对照2组30例(阴道分娩),经研究发现,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分娩方式,如能自然分娩,最好还是选择阴道分娩。因为阴道分娩出血量比剖宫产少,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比也没有明显的增加。另外,子宫肌瘤可引起难产和围产期合并症,对于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进行剖宫产的同时应该进行选择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剜除术[3]。在剖宫产的过程中予以肌瘤剜除手术的主要顾虑为足月妊娠时子宫内的血液会比较充足,手术中可能会引发严重出血的情况,可孕妇的子宫会随着妊娠增大,因而也对催产素敏感,因而我们可以将催产素作为止血药物来使用[4]。加上妊娠足月时肌瘤已经超过4 cm,在进行剖宫产的过程中将肌瘤全部清除是最佳的时机。倘若产妇在进行剖宫产的过程中没有予以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那么产妇在产后就会因为肌瘤的存在而对子宫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发感染。就对照组的术后随访结果来看,剖宫产过程中不将子宫肌瘤切除,那么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月经异常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的可能。
总之,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而言,若情况允许,那么要尽可能的在剖宫产的过程中将子宫肌瘤切除,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还能够减轻其精神和经济负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苏秋梅.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切除术27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83-84.
[2] 王子莲,吴艳欣.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10):785-788.
[3] 王伽略,杨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0):740-743.
[4] 王雁,王建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9):521-523.
(收稿日期: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