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妇产医学正文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分析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29次
  • 评分4
  • 86
  • 0

张扬 吴慧慧 刘群 王娜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大连 116035

[摘要]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子代结构异常状况,评价不同ART方式妊娠后子代结构异常的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不同助孕方式妊娠的2 955例患者妊娠结局,分析妊娠12周后发现的胎儿畸形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初步探讨不同助孕方法子代发生结构异常的风险。 结果 2955例妊娠患者分娩新生儿2875个。新生儿出生后发现出生缺陷45例(45/2875,1.57%),其中IVF 16例(1.31%),ICSI-ET 26例(2.74%),新鲜周期出生缺陷42例(42/2172,1.93%),F-ET 3例(3/703,0.43%)。IVF与ICSI出生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15)。新鲜移植周期与冷冻移植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05)。结论 ICSI有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 告知不孕患者ART的潜在风险是必要的,ART技术的应用应该慎重,评估ART子代安全性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出生缺陷;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中图分类号] R71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89-03

[作者简介] 张扬(1976-),山西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生殖内分泌专业。

辅助生殖技术(ART)为全球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的同时,其出生后代的健康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增加子代出生缺陷问题一直是颇有争议。该研究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3年12 月该生殖中心2955例接受ART助孕妊娠后子代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9年1 月—2013年12 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CSI-ET、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成功的2955个妊娠周期中,妊娠 12周以后发现的胎儿畸形或分娩后新生儿期发现的出生缺陷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包括因胎儿畸形的死胎、死产、引产及分娩后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

1.2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获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子代的信息。出生缺陷是依据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颁布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中列出的畸形种类进行分类》。

1.3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χ2 检验用于比较不同助孕方案组出生后代出生缺陷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胎儿异常的发生率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2955个临床妊娠周期中,随访到妊娠结局的2939个周期(IVF-ET 1254个,ICSI-ET 964个,F-ET721个),其中早期流产362例,占12.31%。异位妊娠101例,占3.44%。分娩新生儿2875个,其中(IVF-ET 1224个,ICSI-ET 948个,F-ET703个)。妊娠12周后因胎儿畸形妊娠中期引产38例,其中 IVE-ET新鲜胚移植18例(1.44%)、ICSI-ET新鲜胚移植12例( 1.24%),冻融胚胎移植(F-ET)8例 (1.11%)。新生儿出生后发现出生缺陷45例(45/2875,1.57%),其中IVF 16例(1.31%),ICSI-ET 26例(2.74%),新鲜周期出生缺陷42例(42/2172,1.93%)F-ET 3例(3/703,0.43%)。IVF与ICSI出生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15)。新鲜移植周期与冷冻移植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05)。

2.2中引胎儿畸形类型分析

38例引产周期中畸形类型分别为无脑儿 4例、脑积水 3例,神经管缺陷3例,小头畸形伴脑脊膜膨出 1例、先天性无耳1例、唇腭裂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肾脏、膀胱畸形 6例、染色体异常6例、多器官畸形4例。见表1。

2.3出生缺陷类型分析

新生儿中出生缺陷率 1.57%(45/2875),出生畸形构成比顺序依次为:心血管循环系统、眼耳面部颈部畸形、染色体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唇腭裂、泌尿生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见表 2。

3讨论

据估计,目前我国总体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左右[1]。文献报道[2]一项中国多个生殖中心合作研究报道对 15 405个ART 新生儿出生后 7 d随访得到的出生缺陷率为 1%~2%。该研究中 ART 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1.57%,与文献报道相似,提示ART 技术没有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该研究中 ICSI组的出生缺陷率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I作为一项具有侵入性且跨越自然选择的ART特殊技术,可能增加了对卵母细胞的结构的损伤,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周期,是导致出生缺陷的潜在风险。虽然个别研究发现ICSI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较IVF有增高的趋势,但既往众多研究并未发现ICSI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但从染色体体角度研究发现,ICSI轻微增加新发的性染色体异常和遗传于父体染色体结构异常,ICSI子代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精子非整倍体、性染色体异常等的概率明显增高[3]。由此可见ICSI对子代健康的风险不容忽视。该研究结果显示,FET 组的出生缺陷率 0.43% 低于新鲜移植周期组 1.93%(P<0.05)。Jane 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IVF或ICSI胚胎早期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加,FET可能会降低这种风险 。国内其他研究中[5-6]也提到与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冷冻复苏胚胎移植没有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冻融胚胎移植是可行和安全的[7]。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医生会选择形态和质量好的胚胎冷冻;胚胎复苏后再次挑选,选择形态和质量好的胚胎移植。因此,有学者认为冷冻复苏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胚胎优胜劣汰的选择,可以筛选出好的胚胎移植,从而降低了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小样本量的研究尚不足以评估该技术的风险性。实验已显示胚胎冷冻可损害DNA、胚胎基因表达、端粒、胞浆及核膜[8]。除了ART技术本身可能对出生缺陷的影响,研究证明双亲因素增加了ART人群出生缺陷风险。澳大利亚Davies等[9]采用大样本回顾性分析发现,不论行与ART否,不孕本身与出生缺陷相关。双亲因素、妊娠时间与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的引产周期中,胎儿畸形发生率前两位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染色体异常;新生儿中畸形发生率最高为心血管系统畸形、眼耳面部和颈部畸形、染色体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我国出生缺陷监测(监测期为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数据表明[1],2000—2011年期间,先天性心脏、多指(趾)、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10类疾病是我国围产儿前10位高发畸形。该研究ART 出生畸形与普通人群出生畸形的构成比相似。

3结语

该研究提示与文献报道的普通人群妊娠结局相比,ART技术没有增加子代畸形的风险。但是ICSI组的子代出生缺陷率高于IVF组。与IVF/ICSI新鲜周期移植相比,FET出生缺陷的风险较低。但是部分畸形在子代生长发育过程中才会被发现,因此,告知不孕患者ART的潜在风险是必要的,ART技术的应用应该慎重,评估ART子代安全性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秦怀金,朱军.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Yan J, Huang G, Sun Y, et al. Birth defects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China:analysisof15,405offspringinsevencenters(2004to2008)[J].FertilSteril,2011,95(1): 458-460.

[3]程秀永.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远期预后的影响[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1):88-93.

[4]Halliday JL,Ukoumunne OC, Baker HW,et al.Increased risk of blastogenesis birth defects,arising in the first 4 weeks of pregnancy,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J].Human Reprodction,2010,25(1):59-65.

[5]王宇峰,于春梅,杨海燕,等.程序化冷冻与玻璃化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母婴结局对照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1):11-15.

[6]杨静仪,黄赛君.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的智能发育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913-914.

[7]牟联俊,李楠,韦继红,等.冻融胚胎和冻融囊胚对移植周期和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 27):4412-4417.

[8]Emiliani S,Van den Bergh M,Vannin As,et a1.Compafison of ethylene glycol,1,2-proganediol and glycerol for cryo-preservation of slow-cooled mouse zygotes,4-cell embyos and blato-cysts[J].Hum Reprod,2000,15(4):905-910.

[9]Davies MJ,Moore VM,Willson KJ,et 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J]. N Engl J Med,2012,366(19):1803-1813.

(收稿日期: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