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急救医学正文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18
  • 阅读量70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护士工作效率及脑卒中短期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患者的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脑血管再通时间、患者转诊时间、医护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技能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短期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抢救模式,可缩短抢救流程,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 无缝隙链接 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系统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为此,早期实施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是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是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再灌注治疗,该治疗方式可降低患者致死率,也是被指南作为安全宜行的推荐手段[2]。但对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何控制患者在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就诊抢救室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使患者滞留时间长短对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4]。因此,急诊科建立医护之间的快捷的沟通,高效的合作的抢救模式,缩短时间窗,为患者争取溶栓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5]。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我们对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者;②经过临床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者;③首次发病者;④本次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⑤无早期大面积梗死者;⑥患病4 h内。排除标准:①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47例、女28例,年龄49~78(65.24±7.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2.87±0.56)h。观察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48~77(64.12±7.0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4(3.15±0.2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抢救模式,根据区域由院前的“120”急救医生、院内卒中抢救小组建立卒中抢救小组,以上团队成员上岗前需经系统的培训管理,并制订科学、合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区域化管理标准流程,并明确个人职责。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首先区域网络负责人利用网络筛查工具迅速地识别脑卒中患者地理位置,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到医院的抢救中心,步骤如下[6-8]。①患者入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医生及护士共同完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史采集,如发病时间、体格检查等,并向家属讲解溶栓治疗重要性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获得家属同意后使其签署同意书[9-10]。②评估患者气道开放状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建立静脉通路,护士应尽快完成血样采集,如血常规、凝血酶及生化等。由医护人员共同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若患者出现脑神经功能异常或其他症状,需要复查头部CT,鼓励与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加重病情[11]。③严格遵医嘱调配溶栓药物,且在溶栓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皮肤黏膜、牙龈及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在完成溶栓治疗后,每15 min密切监测1次血压,连续监测2 h平稳后调整为每6 h 1次,每30 min监测1次血压、呼吸及脉搏等[12]。④通过院内互联网平台传递患者疾病史、评估情况、发病时间等较重要的医疗信息。⑤联合医护一体化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医生与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医护患三方共同制订患者溶栓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及实施计划,对潜在的危险健康问题作出诊断,三方做好下一步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准备[13]。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时间

  

  记录医护人员首次医疗接触到患者的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脑血管再通时间、患者转诊时间、医护所获取知情同意时间[14]。

  

  1.3.2 护士工作效率

  

  记录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术前所准备时间、护士抢救技能合格率。

  

  1.3.3 预后效果

  

  ①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15]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总分≥55分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56~85分存在较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86~90分存在中度的肢体运动障碍,91~99分存在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00分表示运动功能正常。②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预后效果越低。③Barthel指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16]在抢救后评定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洗漱、如厕等10个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独立性越好。④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问卷[17]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每项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满分为12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短期预后效果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min,x¯±s)

  

  表2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x¯±s)

  

  表3 两组短期预后效果比较(分,x¯±s)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供血不足,该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经统计[18],脑卒中发病率在75%以上,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加重家属心理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由于该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脑细胞损伤程度取决于急救时间,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激活脑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护理中,需要专业护士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再通知临床医生,协助医生实施各项检查,在进行溶栓治疗,但对脑卒中患者效果不佳。

  

  区域化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遵守标准所建设的网络中心,区域性的构建社区医院协同管理模式。医护一体化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开展合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医护患三者共赢的目的。通过缩短各环节的抢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时间窗,通过院内急救医生、护士共同发挥职业技能,相互密切合作,提高抢救率,降低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患者的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脑血管再通时间、患者转诊时间、医护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技能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短期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抢救模式,可缩短抢救流程,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顾纪芳,曹丽,刘庆芬.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链接模式提高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护效果[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2):151-154.

  

  [2] 李红霞,崔芳,孙殿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术中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0):3968-3971.

  

  [3] 庞富连,张瑞玲,陈哲.医护一体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136-138.

  

  [4] 张阳春,李玫,季学丽,等.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6):2065-2070.

  

  [5] 饶东,翁艳秋,胡敏,等.医务人员视角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模式优化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653-2657.

  

  [6] 陈奕菲,张春鹏,王慎安,等.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9):184-185.

  

  [7] 校爱芳,李玉凤,李雨凤,等.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1023-1025.

  

  [8] 徐兰,李淑芳,王海侨,等.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市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9,40(3):391-394.

  

  [9] 杨美华,游明琼,尹翱翔,等.医护一体化和责任制护理模式对NOTES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1):154-155,158.

  

  [10] 侯金芳,南萍.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3):623-624.

  

  [11] 吴敏,陈真芳.标准化护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7):2802-2804.

  

  [12] 李佩涛,张会芝,崔现杰,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90-93.

  

  [13] 李红霞,崔芳,孙殿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术中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0):3968-3971.

  

  [14] 徐琴,黄蔚萍,王飞,等.团队工作模式在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2):129-132.

  

  [15] 张婷婷,丁良维,李晨,等.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7(6):76-78.

  

  [16] 潘凤梅,唐柚青,林梵,等.扁鹊飞救远程急救系统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数字医学,2019,12(5):103-105.

  

  [17] 丁明明,夏洪斌,彭沪,等.“互联网+”脑卒中急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0):810-812.

  

  [18] 江薇,翁艳秋,王晓燕,等.救护模式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就诊至动脉穿刺时间的效果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2):119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