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
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和子宫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开腹; 腹腔镜;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在年龄增加的过程中肌瘤也可能慢慢增大,子宫肌瘤的癌变率不高,但是还是需要警惕[1]。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体征、肌瘤大小、数目以及部位等,如果患者没有生育需求则可以给予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子宫全切或者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就可以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过宫颈细胞学或B超检查确诊,排除子宫内膜和子宫颈恶性病变患者、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和手术史患者;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
(30.6±1.4)岁,肌瘤直径2~8 cm,平均(4.3±0.5)cm。
将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肌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给予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选择膀胱截石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行全身麻醉,手术期间二氧化碳压力要保持为10~13 mm Hg。在脐上缘做大约1 cm的横切口,采用10 mm套管针穿刺,置入腹腔镜和套管给予检查,对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盆腔脏器有无粘连进行检查[3]。在左右髂前上棘内2 cm处做5 mm切口,将手术器械置入进行操作。在子宫肌瘤周围宫体部位注入6 U垂体后叶素加2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利用超声刀或者单极电凝将假包膜切开,分离流体,利用双极电凝止血,镜下给予可吸收线缝合,术后利用玻璃酸钠涂抹创面[4]。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麻醉成功之后选择仰卧位,给予常规开腹之后进入患者腹腔,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浆肌层,之后剔除肌瘤,缝合残端肌层,并给予有效止血。取下全部患者瘤体后冰冻给予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和术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和子宫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育龄女性中,子宫肌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大约为20%~50%,肌瘤正常情况为白色,有包膜,和周围正常子宫组织存在比较显著的分界。临床研究发现,在生育年龄阶段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最高,在青春期中子宫肌瘤比较少见,在妇女绝经后肌瘤会消失或者萎缩,所以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孕激素、雌激素有直接关系,孕激素和雌激素能对瘤体生长产生刺激。另外妊娠期妇女服用雌激素、晚育、未生育、遗传因素等都和子宫肌瘤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全部子宫肌瘤患者都会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都是在临床体检时偶尔发现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不适症,因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瘤体数目、大小、位置等有直接关系,正常情况下大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患者常表现出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加,如果瘤体较大则会在患者下腹部发现包块,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腰酸背痛、下腹坠胀、尿急、尿频等膀胱压迫症状。在子宫肌瘤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会导致育龄期妇女出现不孕或者继发性贫血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5]。所以临床中应该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腹腔镜和B超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在患者确诊之后就应该结合患者的生育要求、年龄、临床表现等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最早应用的子宫肌瘤切除方法为开腹手术,如果患者肌瘤大、数量多、位置特殊则应选择开腹手术[6]。临床研究发现,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7]。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可视的基础上实施,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的创伤不大,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另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让患者子宫得以保留,让患者具备正常的生育功能[8]。但是腹腔镜手术术中止血比较难,单纯电凝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术前需要给予垂体后叶素。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比较相似,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患者机体内环境能保持稳定,而开腹手术的解剖层次和术野比较清楚,对于手术操作非常方便,但是术后患者疼痛剧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手术切口比较小,能让患者疼痛减轻,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同时还能让患者身体创伤减少,从而减少粘连的生几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能对盆腔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有无其他脏器病变,在对诊断比较困难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先对患者进行确诊,避免诊断错误引起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错误。但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暴露的范围也较小,所以该手术不能完全替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因为不能用手指进行触摸检查,所以对深部小肌瘤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另外需要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切除和缝合,因此术中要重视切口缝合和创面止血的问题,术者应该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术中进行分层分离、采用宫缩素、分离和缝合正确等能让肌瘤出血的几率降低。
本研究中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和子宫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808,1810.
[2]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3.
[3]裴桂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86-188.
[4]张红,王仕明.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51-52.
[5]张瑞,汪涛.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6):954-956.
[6]支翠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8):1538-1540.
[7]苏学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8]唐靖,蒋蕾.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82-83,86.
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6-03-30
- 阅读量989次
- 评分4
- 赞99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