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基础医学正文

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 投稿levi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801次
  • 评分4
  • 13
  • 0

吴青青

杭州市下沙医院急诊监护室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240例患者接受导管留置,分析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位置以及静脉高营养与重症监护室CRI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

结论:根据重症监护室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对策

近几年随着院内感染事件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逐渐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重症监护室是临床抢救治疗重症患者的特殊场所,患者病情大多较为危重,需给予临床有创治疗和监测[1]。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我院重症监护室诱发CRI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制定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240例患者接受各种导管留置,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19~76岁,平均(51.2±3.7)岁;留置导管2~60d,平均(15.3±4.3)d。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菌导管留置,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当患者突发寒颤、高热等无法用其它部位感染予以解释的临床症状时,医护人员应考虑是否为CRI的预期征兆,并及时为患者采集导管血用于细菌培养。此外,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无需继续留置导管时,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将导管拔除,并将导管尖端(距尖端约5cm处)置入无菌试管中,用作细菌培养。

1.3CRI病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是导致重症监护室CRI产生的重要因素。据临床调查显示,在重症监护室内,老年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是CRI的高发人群。

(2)导管留置的时间因素:临床研究证实,长时间的留置导管,易产生较高的细菌定植率。这是因为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在患者血管中移动的次数会相应增加,致使血管内皮遭受机械和药液双重损伤,增加了血栓和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3)导管位置因素:临床研究证实,颈内静脉处置管发生感染CRI的风险要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处,因颈内静脉穿刺部位与细菌密集的呼吸道毗邻,易接触到口咽分泌物,加上颈内静脉处导管不易被固定,导致穿刺部位处的皮肤遭受长时间的刺激,其会显著增加CRI的发生率。

(4)静脉高营养因素:临床研究表明,长期给予患者胃肠外静脉营养易发生CRI,这是因为静脉高营养中富含的脂肪乳及高浓度糖适宜大量细菌繁殖,若患者长期应用静脉高营养,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且高营养产生的高溶质易使管腔发生堵塞,增加CRI的发生率[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位置以及静脉高营养与重症监护室CRI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结合本次危险因素探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防护工作:

(1)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研究证实,CRI发生风险的高低与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成正相关关系。有报道发现,患者留置导管时间≥2周,其CRI的发生几率高达78.9%。因此,为预防和控制CRI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导管留置的时间。

(2)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置管、换管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并将导管妥善固定好,避免因导管发生移动致使细菌沿穿刺口通道进入患者血液中,增加CRI的发生风险。

(3)做好导管护理工作:患者置管成功后,采用碘伏将患者穿刺口处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发生表皮细菌感染。此外,应定时为患者更换输液系统及接头,并尽量减少开启接头的次数,以降低CRI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单荣芳,孙华,李峰.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85-87.

[2]申艳玲,梁爽.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35):342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