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检验医学正文

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10
  • 阅读量21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接受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血脂指标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但可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短期强化他汀;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中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局部位置阻碍而导致缺血缺氧状态,其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80%,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临床特征[1]。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呈递增状态,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症状,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如何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缺氧状态,保护缺血性半暗带区域的可逆性损伤神经细胞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点关注内容[3]。鉴于此,本研究就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37±5.26)岁;病程5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45±0.23)年。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5.89±5.34)岁;病程4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37±0.2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础用药进行治疗,其中包含抗血小板聚集、静脉滴注银杏叶制剂等基础治疗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予以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次/d,10 mg/次,依达拉奉注射液2次/d,15 mg/次,持续治疗2个星期。

观察组患者接受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将阿托伐他汀钙剂量调整为40 mg/d,配合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51992,规格为20 m L:30 mg)静脉滴注30 mg,同样治疗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效果达90%,病残程度评级为0级表示完全治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好转范围达45%~90%,且病残指标评级为1~3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范围达18%~45%,病残指标评级在3级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程度不足18%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症状改善差异。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并记录,配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标准,对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展开分析,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星期进行统计,NIHSS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佳,而ADL评分和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成正比。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各血脂指标的改善差异。分别记录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0%(16/40)、显效率为27.50%(11/40)、有效率为22.50%(9/40)、无效率为10.00%(4/4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0.00%(12/40)、显效率为15.00%(6/40)、有效率为12.50%(5/40)、无效率为42.50%(17/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57.50%(23/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12.83±1.96)分、A D L评分(1 4.8 8±8.4 5)分,对照组N I H S S评分(12.87±1.45)分,ADL评分(14.76±8.9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4.52±0.67)分,ADL评分(63.92±26.87)分,对照组NIHSS评分(6.55±0.83)分、ADL评分(51.63±22.79)分。观察组患者NIHSS、ADL评分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C指标分别为(4.27±0.08) mmol/L、(5.63±0.56)mmol/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G指标分别为(1.52±0.13) mmol/L、(2.29±0.34)mmol/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DL-C指标分别为(5.47±0.38) mmol/L、(2.49±0.75)mmol/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DL-C指标分别为(1.69±0.38)mmol/L、(0.73±0.42)mmol/L。观察组患者TC、TG、LDL-C及HDL-C各血脂指标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由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所致,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4]。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血脂又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5]。当患者发生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脱落时,容易发生堵塞或血流速度变快等现象,进而造成患者缺血缺氧,所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将高脂血症的对症处理放在首要位置[6]。对于同时伴随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更需要在稳定患者各身体指征后再针对性安排后续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全方位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以缩小病灶位为主,避免病情持续恶化,包含抗凝、降压、改善微循环以及防止脑水肿等基础治疗措施[7]。他汀类药物不但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糖,而且能够抑制胆固醇的生成,还可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的发生,进一步延缓患者脑损伤疾病的进展,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还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经临床总结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卒中面积及神经功能的转归情况,但是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使用的药物剂量都需要经过严格判断,而且强化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意外事件时应当高于正常水平。过多的氧自由基会对患者神经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尤为重要[8]。依达拉奉作为临床中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减少氧化产物的大批量堆积,产生抑制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更好地稳定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进一步减轻疾病对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影响[9]。急性脑梗死患者配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局部位置的脑血流速度会被抑制,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量会快速提升,以免患者的病灶发展出现持续恶化现象,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和修复患者脑神经受损状况,抑制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频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1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患者36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23例,总有效率为5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治疗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较大。并且观察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及HDL-C各血脂指标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血脂指标能够更好地稳定。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病灶的血液循环,而且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清除大量的自由基,有利于为前列环素的产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互相发挥其优势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减轻疾病进展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不但可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而且可稳定患者的各血脂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元,黄振华,钟守磊,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37(2):190-194.

[2]筝,陈怡,龙登毅,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1):5-9.

[3]鲍俊杰.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J].中外医疗,2018,37(24):108-110.

[4]刘兴波.爱通立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6):2548-2550.

[5]王鹏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2777-2779 .

[6]刘康,吴春花。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9,17(27):59-61.

[7]周辉,周少珑,朱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VEG、MMP-9、EPCs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3):2024- 2026.

[8]梁明俊,邓光荣,甄新焕.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9,9(3):154-157.

[9]冒文娟,王姗姗.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91-92 .

[10]宋长墨.强化他汀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