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意 外事件发生率、各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自杀、冲动伤人、跌倒、外逃等意外事件率( 7.8% )显着低于对照组( 13.3%)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应用研究
护理过程中发生超出计划,并且和患者人身安全相关的不正常护理意外事件(如烫伤、用药错误、跌倒、窒息以及误吸等)就被称为护理不良事件[1].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识别、评价并且及时处理当前和潜在护理风险,尽可能减少发生医疗护理风险事件,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损伤率,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2].这样对于其他护理人员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从中总结经验,有效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3].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临床效果,该文对比分析了该院精神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精神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26~76岁,平均(51.4±3.2)岁;病 程5个 月~12年,平 均病程(13.5±2.1)年。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51.2±3.1)岁;病程6个月~12.1年,平均病程(13.2±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制作统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首先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全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主要项目应包括日期、患者基本资料、表格完成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分类、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出现不良事件的过程以及具体改正措施等。
1.2.2 主动报告的一般程序 当事人在发生不良事件以后就应该及时向护士长以口头表述的方式阐述整个事件的发生原由和经过,认真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然后,护士长应立即对整个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原因、护理管理环节以及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等展开全面调查分析,明确发生原因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进优化措施,通常需要24 h内向护理部以书面形式汇报,处理重大事故的时候还应该立即向护理部以及科室主任上报,经过护理部核实清楚后应向分管院长汇报。
1.2.3 主动上报不良护理事件的原则 报告者报告不良事件,可以是自己看见其他人发生的,也可以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但不管是谁发生不良事件,只要是主动报告者,都不会处罚。
1.2.4 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属于以下几种情况的话都可以主动上报:①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使患者感到轻微痛苦,但是没有留下不良后果,比如如果漏服口服药物的话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进行过敏试验后还没有来得及观察结果,结果又重复进行过敏试验。患者在护理期间滑倒,但是没有出现严重外伤。 ②由于护理行为的关系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如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及相关制度操作。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但是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然而以护理人员自身临床经验觉得再次出现同类事件的话很可能会伤害患者。比如若过敏者没有管理到位、标识不全面等。 ④特殊重点患者没有悬挂相应的安全警告标识等潜在医疗纠纷事件或医疗安全事件。
1.3 统计方法
该次采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2.0,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通过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发生自杀、冲动伤人、跌倒、外逃等意外事件率(7.8%)显着低于对照组(13.3%),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各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
试验组各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两组各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x±s)
3 讨论
以往医疗系统中出现不良事件的话,基本上都是批评、惩罚个人,而现在大多数人觉得不良事件大部分是因为机构的问题,个人仅仅是一个复杂系统中和其他人员发生相互作用的个体[4].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总结护理经验,而且也可以从整体分析出现不良护理事件的原因及其内在规律。该次研究表明,该次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自杀、冲动伤人、跌倒、外逃等意外事件。出现这些意外事件的原因可能和服用精神科药物造成不良反应、患者生理年龄超过60岁、护理人员配制不足、患者情绪过于激动、长期住院等诸多方面有关[5].分析护理记录可知,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合理预测新入院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平时也没有定期下病房巡视,患者安全教育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定期分析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笔者认为护理部若能够进一步改进、优化系统,多分享患者的相关安全信息,深入分析一些可预防的护理不良事件,可有效防止出现类似不良护理事件[6].评价护理质量比较客观的一个数据就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自身缺乏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护理人员配制不足是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间接原因。想要提高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系统优化配制护理人员,在医院内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其次,护理长应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安排排班。精神科患者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患者无法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会拒绝护理、拒绝治疗。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并且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冲动伤人、自杀、幻觉、妄想等症状[7].如果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药物不良反应。若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很容易出现反应迟钝、震颤、行动呆板、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不良反应,这也是导致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科患者有时候会因为行走不稳跌倒而出现意外骨折,而且因为精神科实施封闭式管理,整体上可能较为拥挤,一些兴奋躁动患者很可能会伤害部分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削弱患者,或者也可能会出现相互争斗的情况。为此,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排查所有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了解每个患者基本特点,明确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
该次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出现发生自杀、冲动伤人、跌倒、外逃等意外事件率低于对照组5.5%,而且试验组各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朱晓霞等[8]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可很好的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及时发现平时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病区自查互查工作明显增强,这对于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以及自律性,降低精神科不安全隐患,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月清,潘继红,李金柳,等。182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卫生导报,2010,16﹙16﹚:2028-2031.
[2]张文跃,焦雪影,王玲,等。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3,10(11):287-288.
[3] 安 春梅。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 上报在精神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31-133.
[4]刘之超,勾玥,雷雨。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69-471.
[5]郑 一宁,孙燕。该院护理不良 事件自愿报告系统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21-22.
[6] 黄 金,韦彦芳。护理不良事件 与医疗侵权责任相关风险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01-103.
[7] 李远珍,何圣红,章泾萍,等。125 起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61-463.
[8]朱晓霞。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