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19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川崎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配合基础护理;观察组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川崎病患儿期间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 川崎病 效果

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本病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在发生之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发热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5~11 d,体温为高热39℃以上,常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后无效,患儿伴随着双侧眼结膜充血、口唇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手中呈现出硬性水肿,手掌以及足底潮红,并且在发病10 d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皮肤脱落、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1]。该病一般情况较为严重,病程表现出长短不一的情况,急性发热期一般维持在1~11 d,可引起严重心肌炎,亚急性期一般维持11~21 d,指趾端皮肤脱落,如病情严重可引起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等,而进入第4周则为恢复期,症状可消退,因此该病科学的治疗非常关键。目前该病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疾病涉及多个部位,影响脏器较多,治疗的周期较长,因此科学治疗期间精细化的护理必不可少。循证护理以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为目的,对患儿而言,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2]。本文对循证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川崎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 d~6岁,平均(3.12±2.34)岁;病程1~15 d,平均(8.12±5.34)d。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0 d~6岁,平均(3.03±2.51)岁;病程2~15 d,平均(8.56±5.3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儿科学对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3];(2)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2)肝脏、肾脏系统疾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⑴对照组配合基础护理:遵医嘱给药,进行疾病的口头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科学的照顾,并观察患儿的疾病情况。⑵观察组配合循证护理干预:(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护理人员要求专科工作时间超过4年,对川崎病基本知识进行收集,开展监督以及评价工作,及时纠正现阶段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进行循证支持工作:首先对川崎病患儿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发热、口腔、皮肤、饮食以及睡眠质量等,并向家长进行调查,同时查找近3年的文献资料,研究护理注意事项。对小组工作会议中川崎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梳理并发症等常见问题,研究护理工作的重点,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3)实施循证护理方案:向患儿家属发放循证护理流程表、阶段护理任务、个性护理措施等,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为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培训内容包括发热护理、皮肤护理、睡眠护理、疼痛护理;使用微信等方式将川崎病相应知识进行推送,告知患儿家属在疾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疾病表现、临床治疗措施、常见并发症以及护理要点等,强调知识要点,及时了解患儿家长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必要时可录制相应的视频,通过视频的示范作用,提升患儿家属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儿睡眠质量进行改善,注意控制病房内的温度以及湿度,温度保持在25~28℃,在患儿睡前30 min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并对患儿进行安抚,对于烦躁以及好动的患儿,可进行按摩、抚触,以提升入睡质量;对于疼痛,需要结合哭泣、呼吸、表情以及睡眠等指标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给予适宜的干预,对于Gries评分在3~5分、2周岁以上患儿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于评分在1~2分患儿可使用轻抚、语言等方式给予关怀;关注患儿不良情绪,可使用氛围感染法对紧张以及恐惧的情绪进行疏导,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治疗氛围,在病房内准备玩具、动漫图片等物品,并在病房播放动画视频,减少紧张以及压抑的情绪对患儿产生的不利影响。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冠脉病变、心肌炎、心梗等。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前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LT、PT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冠脉病变1例、心梗1例,对照组发生冠脉病变2例、心肌炎2例、心梗4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讨论

川崎病以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征,是引发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急性发作阶段患儿血液高凝情况明显,可诱发冠脉病变、心肌炎、心梗等多种并发症[4]。虽然该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但因为病程变化会累及多个器官,因此治疗期间科学的疾病护理也非常关键,针对患儿开展适宜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恢复,提升护理整体质量[5]。
结合研究结果分析,两组护理前血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LT、PT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编制临床护理路径对照表,依据对照表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实现并发症的综合防控,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及时发现日常护理中的问题,实现护理措施的规范化处理[6];护理中增加对生活的照料,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疾病治疗环境,通过按摩保证患儿的睡眠时间,以促进疾病的恢复。使用氛围感染法和情感支持法对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可以调整患儿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7];重视对患儿的疼痛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合疼痛严重程度给予适宜的干预措施,及时缓解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让患儿能更好地配合、完成疾病的治疗[8];该护理方式是对既往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并发症情况,从护理人员和患者两方面着手,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措施,因此患儿各项指标的恢复更加理想,同时控制了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9]。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在疾病治疗期间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效果较好,可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循证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29-131.
[2]周军,刘特长,刘佩莹.循证护理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112-113.
[3]张英姿,王秀琼,柳颐龄,等.COVID-19疫情期基于在线防控管理模式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门诊随访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6(2):144-149.
[4]蒋红娟,顾熠,许涛.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9):48-51.
[5]赵喜娜.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川崎病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1):195-196.
[6]王威,郑玉娟,付芬,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121-123.
[7]於琦琴,盛燕莉,万一凤.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24-26.
[8]海盼,黄珊珊,田静.医院社区联动干预应用于川崎病患儿中的效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8):1029-1032.
[9]李海燕.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25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