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护理正文

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781次
  • 评分4
  • 80
  • 0

周惠玲 聂去燕 杨求成 陈文专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产妇22例,对艾滋病产妇在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评分了解干预前后的心理负面情绪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艾滋病产妇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随眠及饮食状况均高于干预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产妇普遍存在着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睡眠及饮食状况障碍情况,护理人员应通过提升业务技巧、沟通水平及心理学知识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艾滋病;产妇;心理调查;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81

艾滋病(AIDS)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性传播性疾病,成为对人类毁灭性的疾病。据报道显示[1],自1981年被认知后,全球HIV感染的病例数已经高达6000万,且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由于人们普遍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社会上对于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误解、厌恶、羞辱、排斥及疏远等情绪[3],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可能引发HIV患者的报复心理[4],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艾滋病产妇是艾滋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除具有艾滋病患者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还受妊娠本身的影响,其心理问题更加明显,现将我院对艾滋病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孕妇22例,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1±6.2)岁。孕周30~41周,平均(37.9±3.9)周。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文化程度8例,高中及中专6例,大专及以上4例。患者未合并有精神性疾病,无其他明显的妊娠合并症状及躯体性疾病,无聋、哑及失语人员。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焦虑及抑郁状况(1)给予患者足够的重视及尊重。心理护理贯穿于艾滋病产妇的整个住院过程,护理人员在与艾滋病产妇的交谈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尤其注意语气、音调、语速,尽可能给患者一种重视感、尊重感。(2)心理调节方法。在对患者疑问做好足够解释说明工作后,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心理放松方法,如闭目想象法、深呼吸、倾诉法、音乐调节法等[5-6]。(3)亲人帮助。艾滋病孕妇与正常产妇一样渴望家庭的关怀,饱受心理打击后,陌生人进行心理调节往往效果不佳,亲情的慰藉可以有效缓解艾滋病产妇的心理焦虑及抑郁使患者心情放松,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

1.2.2躯体化状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向艾滋病患者讲解艾滋病治疗状况,并讲解我国对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妊娠时期注意事项,利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鼓励艾滋病产妇在单人病房内多走动,活动身体。

1.2.3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偏执情绪向艾滋病产妇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其提供关于艾滋病预防的正确方法及知识,向他们详细说明艾滋病传播的途径,说明日常接触与沟通不会引发传播,鼓励家属更多与其接触、沟通、安慰艾滋病产妇,使其乐观地面对分娩;同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责任感,更多地站在患者、医院及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艾滋患者本身已不幸,理应为其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护理人员理性地看待艾滋病患者,消除恐艾及偏见、执拗心理,提升自我责任感,为艾滋病产妇提供其所需要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日常的护理中通过语言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4睡眠及饮食状况给艾滋病产妇详细讲解引发妊娠时期睡眠及饮食不良的原因,护理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可重点强调妊娠本身所带来的生理改变,缓解其误认为是艾滋病病情加重引发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讲解妊娠时期正确的饮食及睡眠方法,指导艾滋病产妇保持良好睡眠及睡眠习惯,并进行睡眠刺激、认知疗法等方面培养。向艾滋病产妇提供心理性咨询,积极地消除艾滋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艾滋病产妇还指导其学会放松方法,如心理催眠法、心理暗示法、静坐想象法等。

1.3评价方法采用广泛精神量表(SCL-90)[7]评价干预前后艾滋病产妇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及饮食情况等方面得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艾滋病产妇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表1显示,护理干预前艾滋病产妇有较高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睡眠及饮食状况得分较高,原因主要为:(1)生理因素。妊娠期机体的内环境及生活状态的变化,导致孕妇的身心失衡,尤其是孕妇在发现感染艾滋病后,若躯体症状出现加重,患者容易产生紧张及恐惧,部分艾滋病产妇受到歧视,变得郁郁寡欢,进而导致焦虑及抑郁情绪。(2)担心传染胎儿。艾滋病患者普遍担心胎儿是否成活、是否畸形、是否遗传有艾滋病,在未能得到心理排解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3)其他性病的感染。资料显示[7]部分艾滋病患者常伴有梅毒、淋病等其他性病,在获知检查结果后心理无法接受,加重恐惧引发焦虑及抑郁。(4)讳疾忌医情绪。部分艾滋病患者以往接受过不规范性的诊疗,加重了患者的主观性症状,对艾滋病治疗丧失信心,引发焦虑及抑郁情绪。(5)社会因素。艾滋病产妇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更多地遭受知情人士的回避与抛弃,导致生活圈极度狭小,无人倾诉,因而具有明显的躯体化倾向,因为躯体化与焦虑、抑郁有关,且可加重焦虑及抑郁情绪。(6)亲属因素。艾滋病患者在得知自我病情后,多数对生活失去希望,存在自卑心理,而当身边的人群知道其病情后,常人不会轻易接受此类产妇,亲人知道其艾滋病病情后,心中对与其接触引发传播亦有一定的心理疑问,时间一长多出现关系敏感、敌对及偏执情绪。

3.2心理干预在改善艾滋病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心理干预的本质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改变艾滋病产妇对疾病的认识,进而影响其行为、生活方式,促使其以更好的心态进行疾病的治疗、康复。表1结果显示,艾滋病产妇多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随眠及饮食状况,与周巧玲[8]报道的艾滋患者群心理负面状况相近。了解其具体的心理状况后针对性的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艾滋病产妇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随眠及饮食状况。合理、可行的护理方法能对艾滋病产妇的心理产生正面、积极的改进作用。国内学者高桂云[9]也认为在对艾滋患者群日常的护理中应做到操作准确正规、语言体贴、服务周到,根据艾滋病产妇的需要提供其所想要了解的信息,利用谈心的方式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疾病观,以正确的心态应对疾病和待产。

总之,艾滋病产妇的心理负面情绪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随眠及饮食状况为主,严重的负面情绪将对其行为方式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因而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心理护理干预可对其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提升其生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慧洁,朱小珍,王辉,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56-57.

[2]叶海琳,黄荟,唐素荣,等.90例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B):750-751.

[3]黎欢,王红红.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社会支持及其策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5):95-97.

[4]罗海莲,林光惠,陈小英.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9A):2278-2279.

[5]胡新亚,刘霞英,任勇.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62-1163.

[5]谢春梨,石柳春,梁桂月,等.音乐疗法减轻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68-1769.

[6]肖淑辉,李玉英,王金凤.HIV/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61-63.

[7]刘效峰,王娜,吴振强.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丙型肝炎及梅毒感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1,27(10):1094-1096.

[8]周巧玲.艾滋病患者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J].医药世界,2009,11(6):285-286.

[9]高桂云.320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67-68.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编辑刘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