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保健医学正文

几种并不少见的心脏病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35次
  • 评分4
  • 55
  • 0

医学科学在不断向前发展,疾病亦在不断发生变化。曾经猖獗一时的急性传染病不再是人类的主要威胁,而心脑血管病、肿瘤、遗传性或免疫性疾病已成了如今疾病谱的“当家花旦”,有些在经典教科书中从未记载过的疾病也时有出现。下面几种教科书称谓少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却能经常遇到,值得引起重视。

心跳越来越慢的“病窦”

一位50余岁的男病人因心跳慢和头昏住院。他的心率在安静时每分钟50次左右,活动时心率也不会相应增快,有时竞慢至每分钟30次上下。这时他感到头昏、眼前发黑,甚至昏厥在地,但尚能自己清醒过来。经检查发现,他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功能不全。这个“司令部”呈椭圆形,位于右心房的后上方,虽然很小,但指挥着整个心脏的活动。当心肌受到缺血或炎症侵犯时,“司令部”许多具有“发号施令”(起搏)功能的细胞会变性或坏死,以致发生功能不全,这种现象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或“病窦”。

患有“病窦”的人表现为心跳越来越慢,严重者可有快慢交替发作,甚至心跳停顿而昏倒,故有生命危险。近年来,该病发病有增加趋势,但诊断本病需经医生仔细检查,不能说凡是心跳缓慢者都是“病窦”,因为不少人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高使心跳偏慢,如老年人、运动员及胃病患者。

“病窦”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心肌的炎症、缺血和退行性变等基本疾病加以治疗,如积极防治心肌缺血、高血压者控制血压、降血脂、改善心肌代谢等。其次为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如心率≥50次/分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心率< 45次/分,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来提高心率。症状较重,影响生活与工作,甚至发生晕厥,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室间隔肥厚的心肌病

一名20岁的男青年病人,平时常感心悸、胸闷、头晕等,心前区有一个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但究竟属哪种心脏病始终未能明确。通过心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发现他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室间隔异常肥厚,并且是向左“发胖”。因此,左心室收缩时左室的血液向主动脉流出时受到阻碍,这种称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近年来常可见到,但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曾有报道称一个母亲与两个儿子均因患有此病而相继死亡,因此怀疑有遗传倾向。

对此类病人,若无症状、室间隔肥厚不明显及心电图正常者可暂行观察;对有症状者可用B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托洛尔,或钙离子拮抗剂如异搏定、硫氮革酮等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左心室流出道严重梗阻者可行室间隔肌切除术。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正常人的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像一顶降落伞,下面的腱索象一根根尼龙绳子,再下面的乳头肌就象一个肌肉发达的跳伞运动员。心室壁上的乳头肌通过腱索拉住了二尖瓣,因而在心室强力收缩时二尖瓣能完满地关闭。

当二尖瓣的瓣叶、或腱索、或乳头肌,或瓣环发生病变时,松弛的瓣叶在瓣口关闭后进一步脱向左心房,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左心室血液返流人左心房即可造成一系列临床表现。病人常有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二尖瓣脱垂病人在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可发现二尖瓣在收缩期有特征性的吊床样的脱垂图像,对诊断最有帮助。由于二尖瓣脱垂时牵拉了腱索下面的乳头肌,故在心电图上可出现心肌缺血的征象,并可出现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个别甚至因此发生猝死。

该病往往起病隐蔽,多数病情发展缓慢,可能终生不需治疗。少数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常需手术治疗,如行瓣膜修补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心脏内肿瘤

一位中年妇女由于心前区有一个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而一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但令人奇怪的是,杂音有时候出现,有时候却消失。病人说:“我在左侧卧位时,感到胸闷、气促不适,甚至有窒息样濒死恐惧感。如果左侧卧位发病时只要把我推到右侧卧位,症状即可消失。因此,我从不敢一人单独睡觉”。经仔细检查后,发现她的左心房内有一个黏液瘤,由于它有一条又细又长的蒂,所以肿瘤可以从左心房里钻出来直达二尖瓣口处,这样就造成了“二尖瓣狭窄”,并产生隆隆样杂音。后来手术切除此肿瘤后,症状及杂音就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个30余岁的男病人,由于心包积液而住院。患者气急、浮肿日趋严重,并出现紫绀、肝肿大、腹水及休克,经多方抢救无效而死亡。尸检证实是一个极为少见的心包间皮细胞肉瘤。此外,我们在晚期恶性肿瘤的病人中,可发现心包腔中有血性积液,以后证实是癌肿转移到心包。可见心脏内包括心内膜、心肌及心包均可发生良性或恶性的肿瘤,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编辑/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