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疾病预防正文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02
  • 阅读量3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了解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其感染流行特征。结果:地区情况为户籍人口感染率低于流动人口;性别因素为男性检出蛔虫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因素为3~10岁蛔虫感染率最高;51~60岁组最低;职业情况为学生感染率最高,经商感染率最低;收入情况为收入≥5 000(元)人群感染率最低,收入1 000~2 999(元)人群最高;文化程度组情况为小学及以下蛔虫感染率最高,大专及以上蛔虫感染率最低。以上蛔虫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0,P=0.19)。经线性趋势分析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流行状况呈平稳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χ2=5.68,P<0.05)。结论:提高流动人口感染预防意识,广泛开展宣传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降低蛔虫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特征分析;


清城区洲心街道位于广东省中部,清远市南端,是清远市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近10年来,清远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如今已经成为清远市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商业中心,一座可容纳数10万人的新城。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流动人口作为清城区洲心街道主要的劳动力人口,有力的支撑城市经济的发展。蛔虫感染是影响该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该人群开展蛔虫感染监测,掌握其流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病例。对象为首次在清城区洲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且被诊断为蛔虫感染的流动人口病例。本研究流动人口是指非清城区洲心街道户籍,包括本省外地、外省和外籍人口。

纳入标准:(1)该地区>3周岁的流动人口;(2)信息资料患者且配合度良好。

排除标准:(1)定期进行驱虫药物治疗者;(2)合并血液疾病患者;(3)合并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者。

方法:利用单纯随机抽样得到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otz厚涂片法)检查人体粪便中蛔虫虫卵[1]。统计清城区洲心街道人口学资料、蛔虫感染患者一般信息、蛔虫感染事件基本情况、蛔虫感染临床信息[2,3]。

观察指标:观察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同变量因素作用下蛔虫感染情况,横向指标包括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及文化程度。观察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同变量因素作用下蛔虫感染情况:地区情况为户籍人口感染率低于流动人口;性别因素为男性检出蛔虫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因素为3~10岁蛔虫感染率最高;51~60岁组最低;职业情况为学生感染率最高,经商感染率最低;收入情况为收入≥5 000(元)人群感染率最低,收入1 000~2 999(元)人群最高;文化程度组情况为小学及以下蛔虫感染率最高,大专及以上蛔虫感染率最低。以上不同因素的蛔虫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同变量因素作用下蛔虫感染情况[n(%)]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同年度下蛔虫感染情况: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0,P=0.19)。经线性趋势分析,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流行状况呈平稳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χ2=5.68,P<0.05),见表2。

表2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同年度下蛔虫感染情况[n(%)]


讨论

蛔虫感染又称为蛔虫病,一般是意外摄入感染期蛔虫卵导致的,于蛔虫卵污染的泥土中玩耍后吮吸手指、生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等均能引发疾病,且从摄入蛔虫卵到虫卵排出需要过程较长,蛔虫能寄居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在体内可存活1~2年,存活期较长。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温度及卫生条件差等,蛔虫的发育阶段不同,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蛔虫幼虫于肺内移动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热、咳嗽等,当发生异位寄生时,会引起甲状腺、淋巴结等部位发生病变[4]。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肠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及蛔虫性肠穿孔等,按幼虫和成虫致病分类,可分为蛔蚴移行症、肠蛔虫症、异位蛔虫症等。传播途径较广,用新鲜的人粪做肥料或随地大小便是主要传播方式,蛔虫病患者、带虫者均为传染源。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阑尾炎、肠穿孔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蛔虫主要生活在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或者比较潮湿的地区,若长期生活在这种条件下,感染上蛔虫感染的风险会大幅度提高,且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尽早治疗。

随着清城区在推进现代城市建设中更为注重民生改善、社会公平及城市发展质量,对农民务工进城继续保持吸引力。流动人由于流动人口语言及文化水平同当地人口存在差异性,难以接收到充分的蛔虫防治健康知识引导,易存在蛔虫感染隐患,因此需要社会的关注。

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户籍人口蛔虫感染率为2.05%、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为3.67%,与全国、广东省和甘肃省的蛔虫感染率相比,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户籍人口蛔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5]。

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逐渐以新生代群体为主,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流动人口中,小学及以下蛔虫感染率最高4.67%,经线性趋势分析,随着文化程度越高,蛔虫感染率越低,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基本一致[6];提示流动人口中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群体是重点防治对象。

清城区洲心街道男性(标化)蛔虫感染率高于女性,3~10岁年龄段居首,且家庭月收入1 000~2 000(元)组蛔虫感染率最高,这与该阶段的男性儿童家庭及生理特征相关,易发生该类蛔虫感染。因此,应加强男性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干预,减少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造成较大个人及家庭疾病负担。

近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数量的呈现上升趋势,但2011-2020年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经线性趋势分析流动人口蛔虫感染率流行状况呈平稳下降趋势,表明清城区洲心街道流动人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2011-2020年感染率现状分析,流动人口蛔虫感染预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其蛔虫感染现状,提高流动人口对蛔虫感染的预防意识,广泛开展宣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降低蛔虫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5.

[2]清远市史志办公室清远年鉴(2020)[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21-26.

[3]闻礼永.土源性寄生虫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7-65.

[4]卢祖鹏张翔,李旌等..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犬弓首蛔虫的感染情况及环境中犬弓首蛔虫的存在情况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12):1451-145

[5]孙凤华,沈明学徐祥珍,等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12):936-939.

[6]曹磊张义。马琳等陕西省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