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了解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将2005—2019年沧州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出分类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共报告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病1 900人,波及111 511人,死亡35人,罹患率1.70%。其中未分级事件76起,占55.07%;一般事件56起,占40.58%;较大事件6起,占4.35%;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9月和12—次年2月。农村发病高于城镇,学校及托幼机构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场所。不同地区及学校类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农村最高,为10.66%,托幼机构(7.27%)高于小学(5.88%)和中学(2.62%)。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预警灵敏度2.17%。结论 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呈季节高发,学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 学校 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我们分析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开展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来源于200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来自“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要求进行界定、分级和分类。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及图表绘制,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5—2019年沧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8起,累计发病1 900例,波及111 511人,罹患率1.70%,死亡35人。其中未分级事件76起,占55.07%;一般事件56起,占40.58%;较大事件6起,占4.35%;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
2.1.1 事件类别
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最多,为77起,占55.80%,发病1 247例,波及104 784人,发病率17.31/10万,死亡24例;环境因素事件42起,占29.93%,发病165例,波及61人,发病率2.29/10万,死亡4例,其中空气污染41起,水污染1起;突发中毒事件16起,占11.68%,发病411例,波及2 666人,发病率5.70/10万,死亡7例,其中食物中毒14起,急性职业中毒2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2起,占1.46%,发病77人,波及4 000人,发病率1.07/10万,无死亡;放射事件1起,占0.73%,无发病、死亡和波及人数。在77起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乙类传染病36起,前3位为甲型H1N1流感19起,出血热6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5起;丙类传染病23起,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21起;其他传染病18起,主要为水痘13起。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沧州市18个县(市、区)有15个县(市、区)有报告,前5位分别为新华区28起、运河区21起、南皮县16起、沧县14起、泊头12起。海兴县、中捷、南大港在2005—2019年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黄骅市自2008年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其次南皮县、吴桥县、孟村县2010年后也无报告。见表1。
表1 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分布(起)
2.2.2时间分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年和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和2009年,共114起,占总起数的83.21%。最多的年份为2007年,报告46起,其次2009年报告39起,2006年报告29起,其他年份报告1~6起。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9月和12月—次年2月,分别为30、11和60起,分别占总数的21.74%、7.97%和43.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季节有关,报告事件最多月份为12月,发生29起,占21.17%,主要为一氧化碳中毒;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为5月,发病人数为367人,占总发病人数的19.33%,主要为水痘报告。
2.2.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50起发生在学校,均为传染病事件,占36.23%,病例数1 341例,共波及34 051人,总体罹患率为3.94%。报告最多的为农村病例,共19起,罹患率为10.66%,市区和县镇分别报告事件15和16起,罹患率分别为5.37%和1.77%,不同地区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42,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市区、县镇和农村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8、305.08、793.08,均P<0.01)。不同学校类型中小学报告事件起数最多,为32起,占23.19%,罹患率为5.88%,中学和托幼机构分别报告15和3起,罹患率分别为2.62%和7.27%。不同学校类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38,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学与小学、托幼机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9、92.20,均P<0.01),但是托幼机构与小学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见表2。
表2 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及学校类型分布
2.3 预警情况
在本文分析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77起,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33条,占42.86%。其中排除14条,疑似19条,现场调查结果为暴发/流行,3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为2009年泊头2条及沧县1条,预警信号阳性率3.90%。预警信息系统对发送预警分单病例和时间序列2种。预警单病例4种14条,分别为甲型H1N16条、H7N9禽流感5条、出血热2条、人粒细胞无形体1条。时间序列3种19条,分别为流腮17条、流行性感冒(流感)和风疹各1条。预警信息系统于2008年4月开始试运行,所以有1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之前报告,占18.18%,分别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4起、出血热4起、其他传染病3起、流腮2起、甲型肝炎1起。2008年4月以后还有3起预警未探测到,占3.90%,分别为2009和2013年流腮各1条,2012年肺结核菌(-)1条。水痘未加入预警信息系统。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病为主,与广州、武汉、南京报告的结果相一致[4-6]。进一步分析发现,传染病主要报告病种为流腮、甲型H1N1流感、水痘等,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与文献[7-9]的报告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一类疫苗中不包括水痘疫苗和流感疫苗,导致疫苗接种覆盖率低,未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10]。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2009年36起,其次2006和2007年分别为10和11起。2009年报告病例主要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事件聚集以4—6月流腮和水痘为主,9月乙脑和12月甲型H1N1为主。提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时间符合季节性特点[11]。因此,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早期识别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危害风险,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
报告类别以学校为主,其50起,尤其小学报告事件起数最多[12-13],主要为流腮和水痘,其次为中学,主要为食物中毒和流感,托幼机构主要为流腮、水痘和甲型肝炎。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村小学和托幼机构比县镇和市区报告略多,显示为双峰分布,学生均在学校期间感染,与文献[14]的研究结果一致。学校和托幼机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与文献[1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学校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地也是重点防控传染病场所。这一个阶段的学生自身免疫力较低,易感染传染病[16],所以要减少传染病发病风险和传播范围,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7],树立健康责任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中单病例发出的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间基本相符,时间序列发出的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不一致,由于其用的是移动百分位数法,以收集当前7天病例数的发病水平超过过去5年历史同期基线数据的第n百分位数水平时,预警系统将发出1条预警信号[18]。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比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预警要早4~5天,通过日常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上报。
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的33条预警中,只有3条流腮属于的现场调查表结论为暴发/流行,因此造成预警信号阳性率较低。主要因为收到预警信号后专业人员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是否为疑似,如是疑似就填写现场调查表,但19条疑似信号只有3条填写了现场调查表,大大降低了预警信号阳性率,预警信息无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中体现。如甲型H1N1流感预警探测到6条,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9起,有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没有探测到,占68.42%,报告甲型H1N1流感的县(市、区)有12个,但是只有运河区、任丘市、河间市设立单病例并及时发送预警信息。主要原因为2004年起县级疾控中心才使用网络直报系统,但是疾控中心老龄化严重,且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报告,所以造成信息丢失的情况。
综述,为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提高预警信号阳性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学校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降低疾病在学校传播流行;(2)全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3)固定报告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问题式教学,增加案例分析比重,提高现场处置能力[19],强化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预警信号阳性率低的情况;(4)积极与行政部门沟通,增加基层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5)增加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比重,可按季度定期通报,进一步强化领导重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尹珊珊,孔佑速,邵宗海,等.2004—2017年盈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0):253-254.
[2]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S/OL].(2005-12-27)[2020-12-12].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3135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S/OL].(2006-01-10)[2020-12-12].http://www.nhc.gov.cn/yjb/s3577/201501/a32bbe5e9b7e4478aded668f0338c027.shtml.
[4]刘文辉,陈宗遒,刘艳慧,等.2004—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4):265-268.
[5]丰罗菊,周涵,李伟,等.南京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4):218-222.
[6]汪鹏,张靖,杨小兵.武汉市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4):366-368.
[7]黄淑琼,张鹏,洪希成,等.湖北省2004—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3-115+118.
[8]罗春蕊,伏晓庆,徐闻.云南省2007—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68-1470.
[9]毛国华,杨天池,王海波,等.2004—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3):233-235.
[10]张烽,侯晓艳,袁建明.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25-226.
[11]崔策,张燕,宋静.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9,13(1):37-39.
[12]潘晓雯,寇鸣昊.2007—2016年桂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8,24(5):404-407.
[13]张伟源,邹晨曦.2016—2018年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右江医学,2019,47(6):456-459.
[14]高伟,谢赟,屈素格,等.2017年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1):49-51.
[15]叶金波,高立冬,刘富强,等.湖南省2004—201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10):1196-1199.
[16]柳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J].学术探讨,2019,5(下):106-107.
[17]王威龙.关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思考[J].养生保健指南,2019(30):286.
[18]张洪龙,曾令佳,赖圣杰,等.2016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2):159-167.
[19]陈莉,樊立华,宋喜林.提升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地位的必要性和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