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178例,对其中4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的医院感染主要有上呼吸道(26.1%)、肺部、口腔等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1.6%);医院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有关。结论: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9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5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AA),造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一般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烧,并伴有走路乏力、头晕等症状,因为其死亡率极高的特点,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软癌”之称。由于其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全血细胞减少,从而使得白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出现异常情况,患者往往会因各种感染而死亡[1]。而医院感染常指患者在医院内所获得的感染,主要包括入院时、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入院前感染不是院内感染,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医院环境及接触人、物、空气等存在一定细菌所引起。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增加了医疗开支,对患者家庭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据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医院中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故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78例中4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78例,男93例,女85例,年龄14~75岁,平均(42±6.13)岁,其中46例发生院内感染。所有患者均经笔者所在医院检查临床诊断或经上级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为国内标准。而感染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00±5.22)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要填写笔者统一制定的感染调查表(主要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相关病史),根据之后的诊治情况记录患者入院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医院感染时间、病症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并对感染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以及分泌物等进行相关细菌培养,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该项研究所得结果数据均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字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6例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及比例情况
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患者的上呼吸道部位,而肺部、消化道等地方也有感染,详见表1。
表1 感染部位情况
感染部位 例数(例) 比例(%)
上呼吸道 12 26.1
肺部 8 17.4
消化道 7 15.2
口腔 6 13.0
感染灶不明 5 10.9
泌尿道 4 8.7
肛周 2 4.3
皮肤软组织 2 4.3
2.2 医院感染后病原菌检查结果
46例患者进行取样细菌培养后,共有31株病原菌,感染患者主要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见表2。
表2 患者感染后病原菌检查结果
病原菌型 株数
(株) 比例
(%) 主要类别
革兰阴性菌 16 51.6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阳性菌 13 41.9 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真菌 2 6.5 白色假丝酵母菌
2.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情况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详见表3。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由于化学、物理、生物以及不明原因所导致的骨髓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化学药物、遗传因素等有关[3]。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便是口腔和消化道感染,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呼吸道和外界直接相通,病原菌很容易就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引起系统感染;另一方面,吸入口咽部的定植菌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患者白细胞的生成相对减少,同时其免疫出现异常,再加上疾病治疗时对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导致了患者免疫力严重下降,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4]。
表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项目 住院例数(例) 感染例数(例) 感染率(%) P值
性别 男 93 25 26.9 >0.05
女 85 21 24.7
年龄 ≥60岁 43 21 48.8 <0.01
<60岁 135 25 18.5
住院时间 ≥30 d 42 15 35.7 <0.05 <30 d 136 31 22.8
白细胞计数 ≥2.0×109/L 117 20 17.1 <0.01
<2.0×109/L 61 26 42.6
合并其他疾病 有 55 23 41.8 <0.01
无 123 23 18.7
抗菌药物应用 有 96 29 30.2 <0.01
无 82 17 20.7
医院感染,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由于感染性质有所差异,故也分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所发生的院内感染。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滥用日渐增多,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也广泛应用,使得医院感染的概率也呈现增多趋势。它不仅感染患者、家属,还会感染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已成为现在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强医院规范化的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3]。此外,感染部位不明的患者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免疫力低下而使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也可能是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的扩大,从而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5]。
本研究结果显示,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其中有46例发生了院内感染,主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存在于空气中的病原菌很容易借助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之后的消化道感染往往也会因为前期呼吸道对病原的吸入而成为病原菌寄居的场所。在46例患者中,其中有5例患者的感染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其免疫力较低,在感染症状轻微时被所使用的抗生素部分抑制,但又未完全抑制所出现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院感染患者中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6]。且从感染的细菌种类来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数在体内有定植,故此可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院内感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内源性的感染。
就相关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来看,在本研究中,不论是男女,其感染率都相近,说明院内感染与性别无较大关系;就年龄来看,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本身的造血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较差,与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接触频率较高而导致的感染;就患者住院时间来看,住院时间长,感染概率高,其道理显而易见,与Cagatay等[2]研究具有一致性;再者就是患者自身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减少,由于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及吞噬功能降低引起感染;最后就是患者所患有的其他合并疾病以及相关抗菌药物的使用,机体长期处于疾病状态,其机体免疫力均会有所降低,且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的正常菌群失调,从而给病原菌创造了感染的机会。医院是众多病原微生物的聚集地,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很多,也容易引起医院感染。此外,有侵入性操作的AA患者明显比无侵入性操作的AA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说明侵入性操作也是高危因素之一[7]。
针对以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作为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预防医院感染:(1)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引导,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教育和管理,合理限制陪护人员数量;(2)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在白细胞数量相对极低时,需进行特殊隔离护理措施;(3)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重视和积极防范院内感染,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4)对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该加强教育和管理,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并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接触人群的次数和人数;(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并且尽可能的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8-9]。综上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院内感染院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减少患者治病开销,保障患者就医条件,进而提高其治愈率,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丽,李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998-1001.
[2] Cagatay A A,Ozcan P E,Gulec L,et al.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 y of nosocomial bacteraemia in int ens ive care unit s[J].Med Princ Pract,2007,16(3):187-192.
[3]周爱民,刘旭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1):105-106.
[4]钱红兰,胡旭东,沈志坚,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及病原体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5):485-487.
[5]杜朝阳,楊如玉,李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分子表达意义及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396-3398.
[6]王晓红,王瑞敏,王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7-118.
[7]熊涓,张梅芳.浅谈医院感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21-122.
[8]李佩章,黄玲莎,陈艳华,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15-116.
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 投稿醉上
- 更新时间2016-04-03
- 阅读量669次
- 评分4
- 赞88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