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疾病预防正文

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预防分析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57次
  • 评分4
  • 32
  • 0

胡 婧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医院药剂科,吉林四平 136500

[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使用相应的预防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88例头孢菌素不良反应患者和同期100例无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出现头孢菌素的关系因素。结果 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并且存有过敏史类患者更易出现过敏情况。结论 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症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82-02

[作者简介] 胡婧(1973-),女,大专,吉林省梨树县人,工作单位:四平市梨树县中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西药学。

现在临床过程中,投保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反应、肠胃道反应、二重感染、呼吸系统、脏器等不良性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心跳骤停等等。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积极使用各项预防性方式,有效减缓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本次研究中对我院88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观察,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住院部出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43.27±3.48)岁,其中内科46例内科患者,42例外科患者,回顾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之中联合用药10例,单联用药40例,所有患者都不存在过往药物过敏史。

另选100例是同期进入医院治疗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56例,平均年龄(41.13±4.28)岁。

1.2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各个临床科室和中西医药房呈递的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依照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标准做判定,评价方式为“肯定”、“很可能”、“有可能”的不良反应报表份,并且依照不良反应报告表,分类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过敏史等各种临床表现因素,将其录入Excel表格做分类统计与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数据资料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做处理,计数使用%进行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从单因素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的年龄、情绪变化、饮食、饮酒习惯、过敏体质和过敏史等都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影响因素(P<0.05);回归统计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用药后服酒、过敏体质和过敏史都是造成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表2。

2.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88例存在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最多的是过敏反应,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皮疹、程度不同的发热和哮喘等,严重者甚至死亡。

3讨论

3.1常见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比45.4%,这也是临床出现概率最大的不良反应类型,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等。

3.1.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便是过敏性反应,其临床发生率大约在10%,临床表现特征大约为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等,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并发死亡。

3.1.2肠胃道反应与菌群失调大部分的头孢菌素会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情况,因为这种药物对倡导的菌群有较强的抑制性作用,会使得临床出现菌群失调的情况,让患者缺乏维生素B与维生素K,同时也会加重二重感染像是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等[1]。

3.1.3肝脏毒性大部分的头孢菌素,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果大剂量使用会出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水平升高,各种头孢菌素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其发生率大约为2.0%~10.0%上下。

3.1.4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偶尔会出现患者的红细胞或者白细胞数量减少,而嗜酸性细胞变多等。

3.2预防方式

因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上各种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一项巨大威胁。所以临床用药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坚持预防为主。

3.2.1严格掌握各种适应症选择合理药物从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和患者年龄、用药是否合理、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以及药物配制浓度过高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①由于小儿的造血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等发育不够健全,而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日渐退化,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程中,给对剂量、各种配置浓度、使用方式、连续用药时间和药物配伍等方面需要有充分全面的考虑[2]。如果药物使用时间较长的话需要定去对血象、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做好能够检查血药、尿药的浓度。

②药物剂量注意不要使用太多,配制浓度不可过高,在静脉用药的过程中,将升高的pH值当成液体溶媒,输入速度太快,或者是抗凝药物、氨基甙抗生素、速尿等强利尿剂联合使用,因为各种医源性因素而造成的血液与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与肝肾功能的损害[3]。

③患者如果有肾病、溃疡病、血友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要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头孢菌素,用药过程中每周对静脉补充维生素K110 mg,能够有效延长凝血时间的恢复。

④之前有肠胃道疾病,尤其是存在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者抗生素关联性肠炎、肾功能不全者、心脏病与高血压者,在不得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要万分小心。

3.2.2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本次研究中显示,患者的如果存在过敏史、饮酒习惯和过敏体质的话,则容易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因此对存在家族过敏史、高敏体质、药物过敏史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万分小心。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患者中,近九成和家族过敏史有关。所以在用药之前,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中是否存在过敏史、过敏体质与药敏史等,对防范抗生素不良反应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4]。

3.2.3过敏反应预防本次研究中显示过敏体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92.3%,存在家族过敏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8.5%,并且临床上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最多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其临床发生率大约为0.5%~10%,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并且最近及你那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在临床出现概率越来越高,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为10%,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过敏反应预防有高度重视[5]。

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过敏发硬和青霉素等药物过敏之间的关系是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有研究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为5%~10%,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者大约8%至30%的患者对此类药物都存在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类药物有严重过敏者需要小心使用,因为之前临床就有正是对青霉素严重过敏的患者不适宜使用此种类型的药物[6]。

②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在用药之前要不要进行常规皮试,临床还没有统一定论。因为在药物说明书中存在药敏不详的字眼报告,另外国家各个权威性的医疗单位也没有对此类药物的用药前皮试情况有明确规定,各个医院对此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因为此类药物和青霉素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有一样的物质基础,临床出现越来越的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原因被认为是皮试对预防过敏性反应意义明显,因此倡导用药之前让拟用原药常规皮试者人数较多,同样也有指出说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皮试结果,皮试存在严重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在用药之前不需要进行常规皮试操作,只要对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做原药皮试即可,这样对防止抗生素不良反应特别是出现严重的临床的过敏性事件现实性意义明显[7]。

3.2.4戒酒硫样反应的预防表1中显示,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2.6%,临床治疗过程中用分子结构之中存在的N-甲基硫四氮唑基团中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和停药之后饮酒或者外用酒精,都会造成戒酒硫样反应的出现,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一直到停药后的三天至七天时间内需要禁止接触任何酒精类制品。

3.2.5用药局部反应预防有研究资料显示[8],静脉注射后血栓性静脉的临床发生率约为1%~2%,严重的甚至会上升至5%,有部分头孢菌素类肌注,有明显的局部疼痛感,注射治疗的过程中,要避免同样一个部位反复注射的情况出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9):1047-1048.

[2]叶仙珍. 23例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与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3761-3762.

[3]植少娟,袁碧,区正红.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52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9-120.

[4]吴贵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223-224.

[5]李雅玲,李富华,李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4):83.

[6]熊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9):10-11.

[7]窦防修.基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索[J].医药与保健,2014(1):67-68.

[8]杨秀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3(9):1542-1543.

(收稿日期: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