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力甫祖农
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职工医院急诊科,新疆喀什 84480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气管插管的急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经鼻气管插管,B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经口腔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67.8±13.7)s,复苏成功率11例,占36.7%,一次性插管成功20例,占66.7%。B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11.2±8.0)s,复苏成功率20例,占66.7%,一次性插管成功29例,占96.7%。B组在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等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气管插管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的缩短插管时间,增加插管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心肺复苏;经口腔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急诊;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30-02
心肺复苏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1]。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强调早期识别和心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重要性,要求普通目击者对猝死患者按CAB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待医务人员到场后再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2]。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的最重要场所,90%以上的危重病人都先经急诊科抢救处理、稳定生命体征后再分诊到具体科室。如何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水平,对于提高危重、猝死病人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为探讨在急救心肺复苏中使用经口腔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不同方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的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标准: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其中A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5.9±3.5)岁,病因:心血管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7例,车祸13例,原因不明2例。
B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8~63岁,平均年龄(36.7±4.3)岁,病因:心血管疾病7例,脑血管疾病7例,车祸12例,原因不明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因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急救时均首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措施。A组采用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在明视下经鼻腔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机械通气。B组患者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放气道的基础上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支持,其他心肺复苏措施两组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等情况。复苏成功的标准:患者面色、口唇及甲床转红润,氧饱和度大于90%,患者有自主呼吸及心跳,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67.8±13.7)s,复苏成功率11例,占36.7%,一次性插管成功20例,占66.7%。B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11.2±8.0)s,复苏成功率20例,占66.7%,一次性插管成功29例,占96.7%。B组在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等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心肺复苏是一项基本技能,除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外,还要求公共服务人员也必须掌握,可见其对于心脏骤停、不明原因猝死的抢救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显著提高社会整体救治水平,避免意外猝死人员的不治死亡[3]。心肺复苏由早期的A-B-C-D-E,调整为最新的C-A-B-D-E,将胸外心脏按压,循环支持调整到第一位。这并不是说明胸外心脏按压要先于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只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人员对心肺复苏的实践性。我们专业医务人员并不能机械的将这一次顺序调整理解为时间顺序上的调整,而应理解为空间上的先后关系,时间上应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开放气道保证有效肺泡通气量是确保心肺复苏成功及降低复苏后致残率的根本措施,没有良好的肺泡通气,体内氧供不足,组织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缺氧,即使复苏成功,心跳存在,大部分患者可能脑功能丧失,成为植物人[4]。
气管插管一直是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肺泡通气量最可靠的方法,不仅利于控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还可吸痰及气管内给药。但由于急诊科医师技术的限制、以及病人个体间的差异,再加上心肺复苏时环境的气氛紧张,难免降低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增加插管并发症等。经口腔气管插管是利用其充气后将整个喉头包住以利于气体进入气管,不涉及气管内操作,操作简便、安全,即使是无经验的医务人员成功率仍较高[5]。虽然其长期呼吸支持容易漏气、引起误吸及改变体位影响通气效果,但其短期内通气质量与气管内插管无明显差别,且其易于操作,减少对胸外心脏按压及其他抢救措施的干扰,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呼吸支持[6]。本研究显示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为(67.8±13.7)s,复苏成功率11例,占36.7%,一次性插管成功20例,占66.7%。B组在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等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CHOI BI[7]等人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经口腔气管插管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的缩短插管时间,增加插管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鹏程,吴玉霞,陆品端.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J].当代医学,2010,16(24):93-94.
[2] 林伟斌,朱小瑜,杨传忠,等.经口腔气管插管通气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3):259-263.
[3] 冰纯,朱小瑜,苏晋琼,等.经口腔气管插管通气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5):379-383.
[4] 林贤昌,廖跃斌,李国贤,等.急诊心肺复苏初期气道开放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48-49.
[5] 陈锡得,蔺佩鸿,郭平清,等.插管经口腔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5658.
[6] Wormald PJ. The agger nasi 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129:497-507.
[7] CHOI BI, LEE HJ, HAN JK, et al. Detection of hyperva 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rcarcinomas: 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d oil CT[J].AJR,2010,157(2):219-224.
(收稿日期:2014-03-07)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 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2. 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3. 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4. 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5. 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
6.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7. 中文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姓名下方,英文摘要(含英文题名、汉语拼音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可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