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玫
常熟市中医院骨科,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中,应用穴位敷贴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穴位敷贴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20 h,观察组疼痛评分(3.1±0.9)分,对照组(5.5±1.1)分;术后40 h,观察组(2.7±0.6)分,对照组(4.4±0.5)分,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在镇静满意率上,观察组为26例,占比86.7%;对照组为16例,占比53.3%,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骨科疾病患者中,术后应用穴位敷贴的镇痛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满意率,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骨科疾病;硬膜外镇痛;穴位敷贴;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185-02
对于骨科疾病的患者而言,手术之后会普遍出现疼痛的现象,是术后不适最明显的一种形式。患者在疼痛的刺激下,会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1]。针对这种情况,硬膜外镇痛是一种常见的镇痛方法,操作简单且效果较好。与此同时,基于中医理论的穴位敷贴成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案。为了探讨骨科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中,应用穴位敷贴方案的镇痛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60例进行分析,采用穴位敷贴的镇痛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5±2.8)岁。在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年龄(44.6±2.3)岁。60例患者中,腰椎手术23例,上肢手术9例,下肢长骨手术11例,膝关节手术5例,踝关节手术6例,其它6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和X线检测,确诊为骨科疾病,多表现为骨折、骨裂等;②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③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术后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穴位敷贴方案。
1.3.1 对照组 完成手术后,将硬膜外导管和硬膜外镇痛泵连接,镇痛泵内是50 mL麻醉药,组成成分是:5 mL吗啡,9 mL布比卡因(浓度为0.75%),36 mL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每次给药控制在5 mL左右,给药速度每分钟2 mL,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为25 min。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以上参数进行适当的增减,患者疼痛时,就按下按钮注药止痛。
1.3.2 观察组 选定穴位,对表面皮肤进行清洁,涂抹红花油(批号:国药准字Z35020457)后按摩5~10 min。当发红发热后,进行深度按压,将穴位贴(批号:鲁药准字1580003)敷贴上。其中药组分是:以当归、麻黄、苍术、干姜、白芷、冰片、生草乌、生川乌、薄荷脑、八角茴香、人工麝香、盐酸苯海拉明、硫酸软膏苏、水杨酸甲酯等为主料,以凡士林、松香、羊毛脂、氧化锌等为辅料。敷贴尺寸为2.5 cm×2 cm,并叮嘱相关注意事项。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分数小于3分说明良好,在3~4分之间说明基本满意,大于5分说明差。②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采用镇静评分(Ramsay),1分:患者有定向力,比较安静;2分:患者能够对指令作出反应;3分:患者轻度嗜睡,容易唤醒;4分:中度嗜睡;5分:深度嗜睡,难以唤醒。其中1~3分代表镇静满意,4~5分代表镇静过度。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疼痛评分上的比较
在术后5~10 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0~40 h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镇静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镇静满意为26例,占比86.7%,对照组镇静满意为16例,占比53.3%。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穴位贴敷效果分析
经络是人体气血循环运行的出入通道,而穴位是气血等物质在运行中的交汇点,属于“神气游行出入”和“肺气所发”的场所[2]。在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的理论中,穴位、经络和脏腑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够反映出脏腑的生理机能、病理机能,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关键刺激点[3]。致病邪毒滞留在人体内部,会使脏腑受到损伤,影响正常的功能,导致经络涩滞、郁而不通、气血不畅。
骨科患者手术之后疼痛剧烈,在孟海、王宁的研究中[4],使用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对古河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相对比之下,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稳定。但是,使用丁丙诺啡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恢复时间。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20 h、术后40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1±0.9)分、(2.7±0.6)分,结果显示疼痛程度较低。而在镇静效果上,镇静满意为26例,达到86.7%,说明镇静效果良好。这和白莉平等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5]:使用穴位贴敷疗法,在体表皮部进行刺激和作用,通过经络进行传导和调整,来改善体内的阴阳失衡,进而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脏腑的病理状态产生治疗作用,从而达到以经通脏、以穴驱邪的目的。
对患者应用穴位贴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作用直接,适应症广,能够普遍适用于临床各科,尤其骨科疾病;用药安全,穴位贴敷方案避免了胃肠给药的途径,因此不会对脾胃等脏器造成损伤;取材广泛,成本较低,穴位贴敷法使用的药物中绝大多数是常见的中草药,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药材得以节约。汪仕千对于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中,也表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6]。
3.2 不良反应的护理
3.2.1 恶心呕吐 在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占比8.3%。其中3例自行缓解,另外2例采取肌内注射10mg胃复安的措施后缓解。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漱口,防止误吸,保证患者口腔内部的清洁。
3.2.2 呼吸抑制 吗啡最为重要的副作用,就是会抑郁延髓呼吸中枢,致使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张力的敏感性降低[7]。呼吸抑制的最初表现是呼吸浅慢、不规则,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本次研究中出现1例呼吸抑制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7%,后经抢救治疗恢复。
3.2.3 尿潴留 在拔尿管之前常规夹闭尿管,间隔2 h开放一次,锻炼膀胱肌的张力,4 h后拔出尿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就采用腹部热敷、心理护理等形式协助患者进行排尿。本次研究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占比10.0%,采用导尿术后患者恢复自行排尿。
综上,在骨科疾病患者中,术后应用穴位敷贴的镇痛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镇静满意率,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文利东,周稳.肌注镇痛与自控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3(13):66-67.
[2] 黄成泉,张家新,王慧萍,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同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10(25):997-999.
[3] 赵蓉.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3(19):175-177.
[4] 孟海,王宁.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淮海医学,2014,3(32):116-117.
[5] 白莉平,孔德玲,赵利燕,等.穴位敷贴膏药对115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1,6(17):739-740.
[6] 汪仕千.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J].护理学杂志,2012,6(8):49-50.
[7] 孙宇.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7(11):458.
(收稿日期:201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