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 投稿小兔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88
  • 0

仇宝琴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者更为显著,研究组100例患者中,有94.0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对照组则有78.0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界中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

[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85-02

[作者简介] 仇宝琴(1979.9-),女,山东嘉祥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方向。

近年来,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该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儿童患上此病后,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能造成耳聋,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不得不给予高度关注。目前,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比较多,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适用患者较多。该研究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每组均为100例。研究组100例患者,年龄3~70岁,平均(50.78±10.46)岁,病程5 d~20年,平均(10.78±8.84)年,对照组100例患者,年龄4~70岁,平均(50.92±10.72)岁,病程6 d~20年,平均(10.58±8.92)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堵闷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检查时发现患者鼓膜均完整,颜色为淡黄色、橙红色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即使用适量的抗生素、稀化黏素类药物口服治疗,采用曲氨奈德喷鼻剂喷鼻部,并将适量的麻黄素滴到患者的鼻内,同时采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通过注射的方式将其注射到鼓室当中。注射时,患者保持侧坐位姿势,控制好注射的速度,患耳耳廓、外耳道部位,均一一做消毒处理,鼓膜表面部位,需要使用丁利多卡因药物贴敷,大约10 min左右麻醉效果生效[1]。麻醉起效后,进行穿刺工作,采用7号针头从患者鼓膜前下部刺入鼓室内,将鼓室内的积液通过注射器彻底吸出,完成积液吸出工作之后,将针头拔出。然后使用橄榄头填塞外耳道,采用吸引器把鼓室中的积液洗出,在积液清洗过程中,注意观察积液中是否有鲜血,若是有鲜血则停吸引,若无鲜血重复清理耳道,将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注射到中耳内,指导患者将头部向后微仰,保持45°侧斜的姿势[2]。用药为2 d1次,1个疗程为10 d,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中耳感染。完成治疗之后的3个月做回访调查工作,掌握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即口服抗生素、稀化黏素类药物,鼻部外用曲氨奈德喷鼻剂或麻黄素滴鼻液的同时行鼓膜穿刺。治疗前对患者的鼓膜表面进行麻醉处理,所采用的麻醉剂为利多卡因,然后使用碘伏消毒,再将注射器与7号针头相互连接,在鼓膜前下部刺入鼓室内,将鼓室内的积液通过注射器彻底吸出,必要时1周重复穿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3]。

1.3疗效评定标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种。显效指的是患者的听力完全得以恢复,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检查发现鼓膜颜色已恢复正常状态,声阻抗图为A型;有效指得是患者的听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依然存在轻微的耳闷、耳鸣等现象,鼓膜颜色逐渐康复,声阻抗图为C型;无效指的是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听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更加显著,检查鼓膜发现鼓膜为内陷形态,声阻抗图为B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有高达94%的患者,病情得以改善,对照组有78%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两组相对比,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3.1分泌性中耳炎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当患上此病后,患者的鼓室内会出现积液,并且诱发传导性耳聋,对于儿童,若不及时治疗,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该病多发季节在冬季与春季这两个季节,儿童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儿童抵抗力较弱,配合较差,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临床上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细菌,细菌对中耳黏膜组织进行攻击,致使中耳黏膜结缔结构的厚度明显增加,细胞的密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腺体等,都发生异常[5]。此情况下,黏膜运转系统受到不良性影响,导致中耳出现积液,处理积液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目前,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较多,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3.2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临床上可采用三种方式展开治疗工作,一个是手术治疗,一个是药物治疗,还有一个是咽鼓管吹张治疗,治疗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6]。采用药物治疗时,通常使用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有鼓膜切开术、通气管植入术以及鼓膜穿刺术等。该研究治疗所采用的是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的方法,该方法治疗目的就是将中耳中的积液排除,并使用药物进行消炎,促进黏膜纤毛运动,使鼓室通气,达到治本的目的。该方法进行鼓膜穿刺,通过负压吸引把中耳中存在的积液完全清除,积液减少之后,中耳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也会减少,避免积液累积诱发炎症[7]。将积液清理之后,将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采用注射器将其注入到中耳内,这两种药物对毛细血管具有收缩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达到修复中耳黏膜的作用,从而促进康复。与其他治疗方法相对比,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对患者不造成炎症的创伤,并且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低,患者可以在短时间里恢复,减少医疗费用,具有安全、经济,临床疗效理想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3.3研究结果分析

该研究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与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者中有78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45例显效、33例有效以及2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李培鑫在《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研究》中指出,采用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理想,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低,安全可靠;李超文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提出,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安全、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8]。可见,与该研究的结论相符,该研究结论成立,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医学界中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陆伟明.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49(8):59-60.

[2]蹇华,任向丽.耳内镜下HSM-YAGⅢ脉冲激光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9(19):100-112.

[3]刘建设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置换术52例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l):59-60.

[4]胡亿文,张世平,曹磊.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166-167.

[5]张俊杰,张亚路,何平,等.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50 例[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9(1):40-41.

[6]何际全. 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65-166.

[7]刘世英,汪吉宝,余青松,等. 分泌性中耳炎致鼓膜穿孔.愈合反复发作8例报告[J]. 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12,10(1):31-32.

[8]崔佳菲.50例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与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22):83-84.

(收稿日期: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