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森
厦门市第二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对比剂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效果。 方法 选取在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共7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行主动脉成像检查,其中对照组为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为6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比两组不同对比剂剂量下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结果 两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2,P=0.160;t=1.461,P=0.149;t=1.236,P=0.220;t=0.642,P=0.523)。对照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4.3%(33/35),观察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7.2%(35/36),两组图像清晰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80)。结论 在64层螺旋CT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采取60 mL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64层螺旋CT;对比剂;主动脉成像
[中图分类号] R816.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75-02
[作者简介] 陈松森(1980-),男,江西宁都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MRI或CT。
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早期主要采取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MSCTA已经取代传统造影法,广泛应用于主动脉病变诊断中。MSCTA具有费用低廉、创伤性小、扫描速度迅速、成像效果佳等优点,但是大范围螺旋CT血管成像,要依赖于大剂量对比剂来维持病人血管内浓度[1-2]。然而,诊断过程中使用大剂量对比剂不但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还有可能造成对比剂肾病(CIN),CIN是继低血压、手术外的第三大引起医院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在保证血管成像质量情况下,如何降低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成为一重要的热点问题。该研究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71例为对象,将探讨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共7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1例:14例,年龄在28~68岁,平均(47.2±4.3)岁,体重在44~83 kg,平均(62.4±3.9) kg;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1例:15例,年龄在26~67岁,平均(46.9±4.1)岁,体重在45~84 kg,平均(62.7±4.2) kg。
1.2 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机进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首先行平扫,可初步检查病人的主动脉、胸腹部,在完成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在进行检查前4~6 h禁食。设定CT扫描的参数:管电流为110 mAs,管电压为120 kV,准直器宽度在64×0.6 mm,扫面的范围在肺尖到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厚度为10 mm,重建层厚度为0.75 mm,重建增量为0.5 mm。对比剂是370 mgI/mL的碘帕醇注射液,对照组对比剂使用方案为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观察组对比剂使用方案为6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病人的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其速率控制在5.0 mL/s。CT数据于数据处理工作站内进行测量、图像重组。通过轴位图像来测定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的CT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不同对比剂剂量下的血管强化程度;(2)观察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下图像清晰程度,其中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不清晰,且边缘较为模糊,则判定该图像不达标;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较为清晰,且边缘较为锐利,则判定该图像达标[3]。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强化程度的比较
两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2,P=0.160;t=1.461,P=0.149;t=1.236,P=0.220;t=0.642,P=0.523),见表1。
2.2 两组重组图像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重组图像未达标2例,图像达标33例,图像达标率为94.3%(33/35),观察组重组图像未达标1例,图像达标35例,图像达标率为97.2%(35/36)。两组图像清晰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0)。
3 讨论
在早期诊断主动脉疾病上,临床上以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然而,在行DSA检查时具有创伤性,大约1.0%会出现并发症,大约0.5%会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而且无法评估管壁及其周围的其他结构[4]。主动脉CTA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但能够深入了解主动脉的相关病变以及分支受累状况,还能够观察主动脉的管壁状况及其周围其他结构[5]。主动脉CTA的图像清晰、直观,在疑似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变异以及主动脉壁内血肿等有重要诊断价值[6-7]。所以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已经成为主要检查首段,甚至成为影像诊断金标准[8]。在行MSCTA检查时,需要依赖大剂量的对比剂以保证血管内浓度,在这种情况下大剂量对比剂的使用会对病人的肾功能造成潜在危害,因而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
该文研究中,采取正常对比剂剂量的对照组(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和低剂量对比剂剂量的观察组(6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分别进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以及重组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低剂量对比剂在行主动脉成像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理论基础在于:①保证CT图像质量要点在于在对比剂峰值时间之内来完成CT扫描,而64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主动脉的全程扫描,所以无需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血管内的对比剂浓度;(2)在注射对比剂后,采取适量生理盐水冲洗能够让团注对比剂的末端进入中央血池,并能有效利用在注射管、外周静脉残留的对比剂,可以提高对比剂使用效能并增强把血管强化程度,所以注射对比剂之后,再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能够有效地降低对比剂的使用量,且生理盐水可提高病人水化程度,可有效地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在64层螺旋CT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采取60 mL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Mei Bai,BinLiu,Hongqiu Mu,et al. The comparison of radiation dose between C-arm flat-detector CT (DynaCT) and multi-slice CT (MSCT): A phantom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 81(11):3577-3580.
[2] 张丽华,尤璐璐. 低剂量造影剂全主动脉成像扫描技术探讨[J]. 中外医疗,2011,30(6):78.
[3] 蒋华东,范晔辉,顾庆春,等.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5):726-728.
[4] Fathrettin Kucukay,R.Sarper Okten,Ayhan Tekiner,et al.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comparison with two-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rotational angiography for detecting aneurysms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10):2794-2800.
[5] 蒋华东,范晔辉,顾庆春,等. 不同剂量碘对比剂主动脉成像效果的临床评估[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2):125-126,129.
[6] 刘迎军. 64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增强扫描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 833-835.
[7] 仲建全,刘勇,罗丽,等.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4):496-499.
[8] 张小玲,闵智乾,黄明刚,等.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29-1332.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