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不同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路径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常规路径相比,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临床路径;效果
颅内动脉瘤是指异常膨出于颅内动脉壁上,主要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所形成,易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故规范、有效、及时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临床路径是根据某种手术、诊断、疾病而制定的治疗护理流程,使现代性管理理念得以充分体现,确保临床治护工作的连续性,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能得到最佳照顾、服务,适用于较规范的多发病、常见病[2]。笔者选取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常规路径和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取得的效果良好。现详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9.5±3.3)岁;手术方式采取介入栓塞治疗1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5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50.4±3.6)岁;手术方式采取介入栓塞治疗14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6例。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且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3],手术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路径进行治疗护理,即手写病历,对检查项目、治疗、护理、住院天数等均不做严格统一规定。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由临床路径成员认真查阅患者病历和疾病相关文献,参照临床路径标准(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订),即检查、评估、医疗措施,治疗、活动、化验,监测、宣教、饮食、护理、治疗护理结果、出院计划,并征询专家意见后进行完善;每一项目均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标准医疗;患者入院后,填写病历(采用临床路径表格式),各部门共同合作,已达到最佳照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失眠、呕吐、压疮、便秘、切口感染)等。
1.4数据处理 集数据录入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以“x±s”形式录入,计数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2检验,若P<0.05,提示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卫生部已正式启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下发了病种30余个的临床路径[4]。实施临床路径对参与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即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水平,其适用于诊疗过程变异较小、处理方式较单一、诊断明确的多发病、常见病,能够突出医生感兴趣和代表医院特长、专科水平的病种,专业治疗量较多。从护理角度出发,临床路径需依据医院开展整体护理情况、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开展系统化护理程序情况、对预期结果的判断等方面酌情实施[5]。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包括多学科成员,而实施临床路径成功的关键在于各部门间相互有效合作并各司其职。本研究中,经过培训的临床路径护理成员承担观察者、评估者、指导者、服务者、教育者、组织者等角色。临床路径分配给护士明确的职责,并赋予其丰富较色内涵。护士长为管理者、领导者,负责管理临床路径的成效,即计划、设计、改进、协调、实施、监督临床路径,参与效果评价和变异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可推动专科护理(规范化)的发展,促进患者良好康复。颅内动脉瘤为我院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最能充分代表专科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较常规路径的效果更好。实施临床路径是通过将术后无价值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以降低医疗成本,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临床路径制定的工作流程标准,对检查、治疗时间进行紧凑合理地安排,降低患者等待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告知医师处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临床路径不再是机械地遵医嘱进行护理工作,而是有预见性、有计划地进行主动护理,对护士专业价值的提升有重要意义[6]。我们实施临床路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确定成员组成及每个人职责,加强部门合作;采用预试验全面完善表格;消除护士及医师对临床路径的消极态度;坚持持续改进临床路径。
综上所述,与常规路径相比,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超,赖贤良,潘银河,等.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5(20):3338-3341.
[2]卢桂花,余良,赖海燕,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2014,13(27):3406-3407.
[3]道日娜.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27):141,143.
[4]曹峰,吴明琴,刘国萍,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119-120.
[5]厉春林,戚春霞,汪沁芳,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0(12):759-762.
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不同临床路径的效果观察
- 投稿色系
- 更新时间2016-06-17
- 阅读量614次
- 评分4
- 赞91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