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校园文化与校本教研的通达自由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15次
  • 评分4
  • 72
  • 0

吴裔春 杨佑东

以校为本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改变既有的学校文化,建构一种适合新时期师生共同成长的新的文化土壤,使研究工作重心下移,让研究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实践,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是课改的生命线,是学校腾飞的必由之路。

一、反思文化促校本教研起航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看似是一种个体活动,却依赖一个群体的支持。反思既要求教师个体有一种开放的心境,同时也需要有信任、协作的和谐环境。要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学校必须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系,构筑反思文化,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人际环境,教师才能大胆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反思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健康的文化态度,让人们从惯常的思维中跳出来,在熟悉中发现奇特,在平常中追求创新,让人的一半问“为什么”,另一半说“为什么不”。过去我们实行了课堂教学的“课时反思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教学操作成败的分析(是怎样教的);二是对教学理念的阐释(为什么这样教);三是对教学效果的审视(还可以是怎样教)。“一课一反思”的施行,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新理念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使教学经验逐渐地理论化。今后,在“教学反思”的启引下,我们还将提出并实践管理反思、教研反思、读书反思……“反思”要成为头小师生经常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教师之间互问互答、解决问题和困惑的途径,使教师在交流中共享资源,解决疑问,共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向,使教研与自己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

二、对话文化为校本教研领航

有效的学习不是一种机械地吸纳,应该是一种真实的、真情的对话。我们要“与文本对话”,“读万卷书”。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几本理论专著,写一点读书心得,与新课程同生共进。我们要“与同事对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和“自由论坛”,实现全校教师参与“对话”,组内成员头脑共振。我们要“与大师对话”,“行万里路”。攀高亲,结远缘,拜大师,让权威人物成为全校老师课改的引路人。我们要“与学生对话”,“不耻下问”。“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放下架子与学生对话”,深刻感受“后喻时代”的体温,并从中受益。我们还要“与自我对话”,“温故而知新”,不断在否定旧我的基础上建构新我。

三、课堂文化为校本教研试航

新的课程理念的“物化”,新课程的实施,载体是课堂,基点在课堂,因此,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与课堂教学相应的深层改革,新课程便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必须构建一种先进的课堂文化。

1.民主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讨论,变单向为多向交流模式。教师以普通发言者身份参加讨论,与学生一起切磋,不搞一锤定音制,必要时做些启发、解释和评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尽量使用礼貌语言,如:我认为……我们一起分析……让学生感觉不到所谓的师道尊严,像朋友一样促膝交谈。这样的互尊、互补、互惠、互利,教学相长,构建出一种真正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2.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民主不是不要课堂纪律,没有纪律的民主往往会造成乱哄哄的教学场面,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程。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如小组内分工负责,按次序发言,安静倾听别人的发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做完后及时检查,甚至可约定一些特定的肢体语言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和谐共融的教学氛围,只要能保证教师有效声音的存在,就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会思考,批判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3.善待错误,提倡赏识。在课堂中,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教师应当把这些“错误”看作是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给他们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错误进行认真研究,找出错误背后的心理因素或其他原因,起好“点石成金”的作用。同时提倡赏识,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利于持续学习。周弘说过:“赏识的目标是让孩子将来与幸福有约,与幸福有约的人必然与成功有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交流合作型的课堂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

四、制度文化为校本教研护航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与喜好,有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和需求。虽然教师素质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但面对这样的生命个体,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个性,以统一的命令式的要求去培养他们势必会适得其反。如何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从制度建设上进行了努力,力求与教师的成长需求相适应,从教师的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着手,着力构建人性化的校本教研制度。

1.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一个铁饭碗,他们须承受太多的压力,如何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份自豪感与幸福感,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拦路石。我们制订了《情感化管理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通过营造富有人情味的集体氛围,如“给教师送一个生日蛋糕”“给教师家属写一封贺信”“迎元旦教职工及家属茶话会”“慰问困难教师家庭”等,以激发教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书这种生活,主动热情地投入每一天的工作。

2.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最大需求是什么?不是钱财,不是地位,而是希望自己被认可,希望自己的素质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我们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作为核心来抓,出台了《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名校结对、师徒结对制度》等规章,针对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培养。例如:《培训制度》我们体现六个特点:把教师培训班办在学校,学校优秀教师是主要的“培训者”,课堂是最主要的培训基地,把培训与反思、解惑结合起来,开展培训教师课堂汇报课活动,建立培训成效登记、考评制度。

3.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何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是校本管理中的难题。我们出台了《名教师培养制度》,对不同水平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并通过搭建平台进行培养和考核,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还出台了《成绩显著教师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奖励制度,积极欣赏教师的每一份美丽。

五、研究文化为校本教研探航

校本教研是一种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的活动,其主旨是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只有给教师创造出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才会有情趣和灵性的释放。

1.以互动为形式进行。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快捷、有效的“校本教研论坛”为校本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既大大节省了老师们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互联空间,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赞赏。在“校本教研论坛”中最热门的就属“网上集体备课”和“网上评课”,它们如今已成为我校教学交流的一个新亮点。

“网上集体备课”主要分三步进行:一是由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上传到校本论坛网上,并说明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二是同组的每位老师都要对教学预案进行修改,标明修改之处,并说明修改的理由。三是由中心发言人结合每人的意见,整合成新的教学预案,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这样不仅做到人人参与发表意见,而且交流密度高,交互面广。

“网上评课”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执教者根据教学情况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同组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这种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评课,既有实例,又有灼见,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加大了交流的信息量,体现了高效率教研的特点。这样的评课方式既方便大家的浏览,又有利于资料的积累,多了几分自由,评课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2.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点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案例点评作为一种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于一体的教研模式,受到老师的好评。首先,案例点评的问题都是来自真实的教学情景,并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过共同研究,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性。其次,每一次案例点评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是有价值的、有思考性的分析,带给教师的是某一个教学方法的系统剖析或是某一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最后,案例点评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可以探讨的空间,使教师的专业化倾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以课题为先导进行研究。校本教研以课堂为载体,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自上而下,我们把立项的课题分解成不同层面的校本教研专题,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研究的局面,这些校本教研专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使科研课题研究有血有肉,更加生动、丰满。校本课题自下而上,问题来源于实践,教师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发展、提炼、总结申报校本课题,这些校本教研专题又反过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课题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校本教研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衍生校园文化的过程。在涂抹上厚重的文化底色后,老师们对校本教研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校本教研是一种动力,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命过程中的幸福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在研究过程中,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真是“舟行文化上,师在研中游”。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头灶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