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波
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思想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着许多性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自私,缺乏谦让精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针对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略显浮躁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缺失的状况,品格教育更应成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重视是前提
品格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个生活相联系,它的教育能通过课程、通过学校环境、通过实践来实现。通过课程塑造品格,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发挥各科教学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品格培养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对于中学教育要提高认识,从制定切实的教育目标逐步扩展至教育实践的行动,而不是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品格塑造落到实处,才能上行下效,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二、教师示范是保障
教师是实施德育的主体,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品格的培养。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校园文化是载体
首先是美化校园环境,以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陶冶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创设学习化、人文化的校园生态环境,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让每个学生成为“举止落落大方、谈吐斯文儒雅、品质善良、行为彬彬有礼”的人”。其次是凝聚校园精神,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如我校是“以光前精神立校,以公毅品格育人”把光前精神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在学校中命名“光前班”和“公毅班”,把“光前精神”“公毅品格”融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高中生良好品格。最后是学校搭建活动平台,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孝心、爱心、环保、法制、安全、习惯、社会实践等主题德育活动,探索培养高中生良好品格的有效途径,创新德育教育新机制。采用知识讲座、文艺活动、朗诵演讲、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演习、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培育高中生良好品格。
四、家庭合作是条件
当今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孤独,渴望友情,而且与外界接触较少。学校和家庭要齐心协力,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克服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气,学会感恩,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与价值取向。开发和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建立密切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融通关系,构建德育基地。
五、教育评价是动力
教育评价要充分发挥品格教育评价的导向、鉴定、控制和激励功能,加深对品格教育评价的认识,设计完善的品格教育评价方案,并拓宽品格教育评价的渠道。教育评价机制不是单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发散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品格教育和实践中的收获,达到了怎样的认识水平也是参与评价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各种奖励也要倾向于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
福建教育学院2014年度基础教育研究(院外)立项课题“光前精神与高中生品格塑造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