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不同的年龄,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此,学校与社会、家长应该有机结合,组成统一战线,培养小学生“未来”的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表现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以往的教育忽视了这一问题。因此,心理素质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小学生身体成长处于发育时期,他们的健康发育,身体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因此,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尤为如此。
1.学习习惯、兴趣、动机扭曲,成功需要较低
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欠佳,中年级41%,高年级占29%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动机不纯,因此,较大一部分缺少学习积极性。表现于课堂解答问题,高年级60%主动积极解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主动,中年级76%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教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完成的高年级的69%,中年级的85%,高年级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差,高年级而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该注意。
2.有点烦、不愉快的不良情绪
调查表明有的小学生在校情绪不良,高年级尤甚,有点烦和不愉快的竟然41%,低年级10%的每天学习心情烦闷,不快。一個比较严重的问题非常突出,教师必须探究原因,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走出不愉快误区,以旺盛的精力进行愉快地学习。
3.不合群、孤独的交往情感
调查表明30%-40%的小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感觉不快乐,12%的不合群、孤独,2%的中年级学生自卑,说明少数小学生有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的障碍,是小学生健康的形成的不利因素,学校和家长必须注意。
调查发现少数学生有交往障碍,40%的学生和新同学一起感觉不好意思,自己玩可以,与伙伴沟通较差。17%的中年级学生,36%的高年级学生秘密选择伙伴不说,说明他们的情感具有封锁性,特别是高年级。诸多心理问题束缚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包括师生、亲子之间),不容易接近,缺少真正的友谊,情感冷漠。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家庭因素
(1)教养方式是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儿童的首席教师,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有的家长采取压力为主,有的侮骂、打人的不良教养方式屡见不鲜,这样教养方式,孩子心理问题较多。教养方式为: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些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健康。
(2)关于父母期望
父母的期望有很大影响。家长的期望过高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淘汰,与时俱进,因此,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样,幼小的心灵承载上过重的负担,造成心理健康危机。必须及时发现,阻止危机爆发,例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
(3)关于父母关系
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大吵大闹,小孩子长期生活于恐惧之中,有时还会遭到同学的攻击、欺负。如此的环境导致小学生失去生活、学习的兴趣,产生不良情绪,抵触心理,对父母的怨恨,离家出走。
2.学校因素
(1)关于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教育方法欠妥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的教师缺乏爱心、耐心。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成绩不良,教师缺少关爱、体贴,却给予讽刺、挖苦,导致小学生更加恐惧、厌烦。有的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较差。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2)学校环境
调查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人际关系紧张的同学不利于愉快地生活、学习与集体之中,遇到困难无助,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有碍于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小学生生活。学校的环境卫生、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不容忽视,班级里的心理环境,缺少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三、几点对策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结合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每一个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业有成,全能全才。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利的人。调查表明小学生少数有厌学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不主动学习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确定课程内容。班级授课为主,配备相应的教材。通过谈心、行为指导、强化等手段达到目的。
2.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求每个教师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有一个好环境,促进小学生向健康方向成长。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师的压力是空前的,让教师释放内心的苦闷,消除躯体压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心理疲劳。因此,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健康的教师,培养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黄永刚.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102+107.
[2]杨忠敏.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反思[J]. 吉林教育,2017,(30):141.
[3]孙学清.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9):67-68.
作者:孙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