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伯特·舒曼是浪漫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在钢琴作品的创作方面彰显了其个人风格,处于浪漫主义大背景下的舒曼更加注意灵感与诗情画意的融合,同时,舒曼把文学与自己的生活也渗入音乐,造就了舒曼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意欲以舒曼钢琴套曲《童年即景》中脍炙人口的《梦幻曲》为例,从创作背景、和声、旋律、演奏技法等方面来解析此曲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梦幻曲 音乐特点
一、《梦幻曲》的创作背景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在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显现出杰出的才华。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性格敏感多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舒曼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舒曼音乐语言独特,极富于梦幻色彩,他的音乐创作注重灵感与诗化,并富有文学性及自传性的特色。舒曼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体裁——钢琴套曲,在套曲中,他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以统一的构思组织起来,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通过这种音乐体裁,舒曼的音乐思想得到进一步彰显。
《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 钢琴套曲作于1838年,该作品并没有以纪实的手法直接去白描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儿时的情景加以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精炼的手法,深入刻画出成年人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与感叹,但也流露住一种因为青春年华的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与忧郁。《童年情景》之中的《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也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梦幻曲》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梦幻曲》能让人不禁忆起孩童时代的各种景象,但是对于舒曼,可能有具体的事件,在他多情善感的影像里,可能有次维考小镇上某个午后池塘的林荫和日影,抑或有端坐钢琴前还是小女孩的纯真的克拉拉。《梦幻曲》是经典的舒曼式钢琴小品,他通过此作品将心中最深处乃至感情方面的秘密向外吐露,使得作品具有晶莹或朦胧的诗意和动人的抒情色彩。
二、《梦幻曲》的音乐特点
乐曲为F大调,以8小节为一段,全曲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末尾有反复号;第二部分变化重复第一部分,从F大调经过g小调、d小调回归到F大调,乐曲虽短,但调性变化较为频繁,但转调相对自然,无人工更雕琢痕迹;第三部分基本为第一部分的再现;这样,使得乐曲的结构形成了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结构格局。乐曲以第一乐句为原型,通过五次变化反复而构成。原型及五次变化反复的安排,如同是以第一乐句为主题,然后进行五次变奏的小变奏曲。变奏之间通过终止式和材料的安排一一细微的变化和体现住来的稳定程序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小组,体现的变奏的分组原则,每组由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一、三组比较稳定;二组相对不稳定。由于二组的不稳定性质和三组的稳定与再现性质,变奏的三组之间明显地构成带再现的单三步曲式的结构特点。
(一)运用明确的标题
给音乐作品冠以标题,是一种进步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现实主义倾向的表现,乐曲的标题的指向性更为明确,可以把听众引入到更为具象的想象空间。舒曼在创作中,常常是先写音乐,后有标题,而且标题的类型也非常多样。有的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命名如《蝴蝶》;有的为隐喻性的字谜,如《狂欢节》;还有的表明了作品体裁,如《交响练习曲》,而《童年情景》的标题更具诗意和幻想气质,一个个标题不仅生动贴切,更具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舒曼的标题音乐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他意图通过鲜活而富于诗意的提示,将人们带入特定的意境中自由幻想,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多样的情感和细致的心理体验。 舒曼之所以把此曲命名为《梦幻曲》,是因为该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二)突破传统的和声
和声的布局也是体现舒曼音乐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舒曼的和声运用理念主要承袭于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和声思维;同时,受到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及舒曼诗人般的个性化影响,驱使着舒曼极力寻求与探索更为多样、新颖的和声效果。
《童年情景》的和声运用在传统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突破。舒曼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副属和用,特别是重属和弦的使用。重属和弦造就的新、奇、异的听觉感受,使音乐的色彩性更为丰富,造成调性的扩展,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如《梦幻》中第22小节,虽然和声并没有超出古典主义和声范围,但在用法上却有诸多的创新,主要是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密度增大,九和弦出现频率增多等;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特别是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小品,和声整体上的不协和性并没有那么尖锐,他们常以几个主要功能和弦为主,副和弦,七和弦应用的并不是多见,不协和与协和和弦的对比也是较有节制,合乎规则。而舒曼的《梦幻曲》则不然,乐曲中不但加大了不协和与协和和弦之比,还增加了不协和和弦的重拍时值,导致使和声紧张度大大增强,和声张力也不断扩大,最后才回到主音F大调主和弦上。由此导致的紧张度的拉伸,给乐曲反而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另外,在乐曲的三个清晰的段落中,第一、三乐段的和声密度比较低,第二乐节的和声密度比值增高,这种低—高—低的循环,就形成了稳定与不稳定和声布局的交替与循环。
(三)运用多层次的织体
《梦幻曲》前四个小的旋律极富特征,由此形成的主题贯穿全曲,此主题总共出现6次,主题的每次出现在句尾都有一些变化,使得这段美妙如歌的旋律更加富有动感,衬托旋律的和声虽不复杂但却比较丰满,给这段充满憧憬的乐曲增添了一缕温和的情绪。与这个旋律相呼应又融为一体的对位声部,则使人联想翩翩,其表情自然而丰富。《梦幻曲》整首作品,音乐主题突出,音乐形象鲜明,音乐语言流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犹如一首娓娓道来的抒情诗。
浅谈舒曼钢琴作品《梦幻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要点
- 投稿小鲸
- 更新时间2016-01-22
- 阅读量822次
- 评分4
- 赞18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