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侗族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无论南侗、北侗,都娴于演唱婉转悠扬的“侗歌”。侗歌历史久长,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中都有侗族民歌,它在村子中充当的是一种业余娱乐的作用,而侗族民歌又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其中大歌是最受欢迎的。本文将以湖南绥宁侗族嫁歌为例,对侗族民歌的社会功能以及传承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侗族民歌 嫁歌 社会功能 传承发展
侗人或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人主要聚居在中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现有250多万人口。侗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艺术创造欲的民族,侗人聚居地区,不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而且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的国家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不少国家都开始注重文化的传播。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为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文将以湖南绥宁侗族嫁歌为例,对侗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和传承发展进行研究。
一、湖南绥宁侗族嫁歌的简要介绍
绥宁地处湘西南,面积2927平方公里,人口37.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3%。境内山高谷幽,溪河密布,风光旖旎,蕴天堂之美,溢仙界之灵,存上古之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被联合国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
绥宁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王国。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金丝楠木林、全国面积最大的铁杉林、全国面积最大的穗花杉林,这里有十里花溪曲幽谷、万亩花海牛坡头、原生态秘境流冲瀑布群、国家湿地公园花园阁。被誉为“天然氧吧”“动植物王国”“动植物基因库”“亚热带最美森林”。绥宁是古风依然的世外桃源。大园古苗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寨市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堡侗寨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绥宁是神采飞扬的民俗天堂。绥宁古称苗疆要区,地当湘桂黔三省,历史上曾经是梅山蛮和飞山蛮的分布之地,也是苗族、侗族、瑶族等南方土著民族世代居住之地。绥宁还是古楚文化向大西南退移过程中的遗存地,更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遗存地。多民族多文化长期的交织融合,使绥宁的民族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和精彩。
绥宁侗族嫁歌作为民歌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中映射出的是当地的风俗习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促使经济、教育发展有限,而恰恰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出生在这生来一副好嗓音,为嫁歌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同时嫁歌也表达出追求者的迫切以及爱慕,而女子出嫁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女子的社会地位都会流露出来。因此对嫁歌的研究意义还是重大的。
二、湖南绥宁侗族嫁歌的社会功能
一种文化形式对一方水土的影响是深刻的、巨大的。同时也会成为一种地方标志。侗族嫁歌在传承过程中潜移默化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地作用。
(一)侗族嫁歌的教育功能
侗族嫁歌一方面会涉及到出嫁女儿出嫁后到夫家后相应的一些称呼,例如对夫家的爸爸妈妈分别称呼为公公婆婆等,在礼仪方面首先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使得女儿出嫁后最起码在称呼上礼貌规范,显得彬彬有礼。另一方面就是会涉及到为人妻后,自己应当该干的事,例如做家务,孝敬公婆等,与古代提倡的三从四德类似,实质上还是对女子行为的一种约束与规范。当然侗族嫁歌的教育功能对今天出嫁女子是有可借鉴之处的。所谓贤妻良母就是说有一定的教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负责任的,这一点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别人的及时提醒以及耳边的重复,毕竟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是有限的,就需要别人的及时奉告。而侗族嫁歌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对于女子的行为举止以及言语谈吐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侗族嫁歌体现了社交功能
众所周知,婚嫁时都是要邀请亲朋好友来祝贺的,而侗族嫁歌在这个时候就不自觉的充当了社交的一种媒介,在唱歌欢乐的气氛中,唱词中却蕴含了人们美好的祝福。由于侗族嫁歌盛行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山区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地方,一般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交通极其不方便,况且平时大家都忙于农活,闲暇时间较少;所以,大家的交流以及沟通是相对于缺乏的,而婚嫁属于家里的大事件,只要被邀请了,大家一般都会尽力安排时间参加。倒是平常不常见的亲戚朋友都会欢聚一堂,对大家来说提高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很好的聊聊家常,谈谈自己最近经历的事,或者心情体验,或者自己的烦恼,这对于大家之间的不管是了解还是交流都是有益无害的。同时,大家在交流期间,还可以谈谈自己在某方面的见解,为其他人提供很好的经验,使大家共同进步。这对于大家的日常生活的了解以及经济的提高大大有益的。
(三)侗族嫁歌可以很好地宣泄情绪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女子出嫁时都会面临焦虑的情绪,比起其他方式,唱歌也许是更好的缓解方式。由于民歌具有一定节奏韵律,就会唱起来朗朗上口,会情不自禁完全投入进去,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女子的消极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三、侗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地发现好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销声匿迹了。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一)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侗族民歌的研究与保护
在当地政府与专家的共同合作下,成立专门的机构,深入细化的研究,开发课本,培养专门的人来发扬侗族民歌使得侗族民歌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二)将侗族民歌编入教育课本
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适时的把侗族民歌加入到课本中,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侗族民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发展,这都会对侗族民歌的消亡起到减缓的作用。教育的效率是极其高的,若把侗族民歌适时的编入教材,让大家作为一种课出来接触的话,相信效果一定是显著的。同时,也为同学提供了一个窗口使得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如果有同学非常感兴趣的话,说不定就会深入研究这种传统的侗族民歌,那么最起码传承就不是问题了。
(三)立足本土,广泛吸收接纳
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说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他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利的,一种文化需要长久的传承,同时离不开不断地创新加入现代积极的元素,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固守陈旧,只有在保持自己原有的特色中恰当的加入时代元素,才更容易被人们人认可与接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种文化既需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
四、结语
人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经久不衰的。我们要推进特色侗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并且重新被赋予更多富有时代性的创新,但是,保护民族遗产,发扬民族艺术文化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探索和研究侗族民歌的重任无疑就落在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身上。希望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了解它,热爱它,关注它。更希望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文化人去不懈地关注、探究侗族民歌。愿侗族民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愿更多人能够认识侗族民歌,喜爱侗族民歌,让民族的音乐艺术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亚虎.天籁之音侗族大歌[J].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吴海清.侗族婚俗与侗歌[J].艺术研究,2007,(01).
[3]谢雁天.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东方教育,2015,(04).
侗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6-01-22
- 阅读量963次
- 评分4
- 赞83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