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浅谈紫砂壶文化与艺术鉴赏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7
  • 阅读量10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紫砂器的造型设计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美学规律。大致来说,主要有均衡和谐、虚实对比、线面结合、方圆相济等特点。


  关键词:文化;造型艺术;鉴赏区分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38-01


  宜兴紫砂壶是集造型、书画、金石、篆刻、雕塑为一体,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再加上它天成的古色古香的质地,仿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沉淀到一把小小的壶里,甚至都渗透到了泥土里。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


  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前所述,由于紫砂泥的相关特性,其可塑性适宜造型审美的变化,可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佳发挥,是茶壶的最佳材质。紫砂是手工艺品,强调紫砂制作人员一定要从全手工成型学起,把坭片攘接成型法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境地。强调要练就扎实的、过硬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把制作者的思想、理念通过壶的载体很好地展现出来。


  紫砂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一支绮丽瑰宝,值得好好研究和探讨。几十年来,在宜兴这块有着深厚的紫砂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陶艺家、名人。在这一行列中只有努力练就技术,积累文化,才能为发展宜兴的紫砂文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创作出符合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审美观念的艺术造型。


  紫砂蕴涵着浓厚的文化价值,饱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情趣品味与生活态度。如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所刻壶铭,刀法遒劲,字形风流,情趣微妙。


  紫砂是手工艺品,强调紫砂制作人员一定要从全手工成型学起,把坭片攘接成型法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境地。首先,紫砂壶之所以出名来自其独特的质地,其材质质地温润细腻。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但又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优美耐看,又触感温柔,表现出丰富优美的砂质效果。


  宜兴的陶瓷产品极为丰富,五朵金花享誉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它不但外形美观,款式多种多样,而且经久耐用,泡出来的茶别有风味,并能长时间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文人对紫创作的参与,同时促进了茶文化与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凑合附加,而是气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识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


  紫砂器的风行和推广,也带给壶艺以变革。自时大彬起,一反旧制,制作紫砂小壶。周高起《阳羡名壶系》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话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也在《茶笺》中对紫砂小壶的盛行趋势作了说明:“茶壶以陶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紫砂小壶的精巧,带给人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我们知道紫砂壶的魅力源自他的材质、造型和文化内涵。独特的五色土是大自然对宜兴这一方水土的厚爱;优美的造型靠的是高超的制壶技术;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根植于丰沛灿烂的紫砂文化。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制壶人高超的技艺。一把把名壶都是从拥有高超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的制壶名家、制壶高手的手中做出来的。所以,要做好一把壶,更进一步说要创作好一把壶,文化、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它永远是中华民族茶文化史上闪烁光芒的灿烂明珠。宜興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迁等.宜兴紫砂陶艺[M].台湾南天书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2]李治元.中国茶壶大观[M].台北:台湾长春树书,2017. 

  [3]扁翁,许谦.中国当代紫砂鉴赏[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 

    作者:朱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