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浅探

  • 投稿黎贝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199次
  • 评分4
  • 55
  • 0
【摘 要】地方高师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养成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不够完善。本文从课程教学、课程实践和师范生实践效果几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年度教改课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和研究”(编号:16JG004Y)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10-02

地方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2001年至今的课程改革,其理念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一变革对教师教的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重中之重。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养成成了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训和教育见习、实习等教育教学行动中实际使用的相关知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仅有理论性知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性知识,而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或引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不断反思。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为例,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情况进行探究。

一、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原因探究

教育实习是对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直接检验,师范生在实习中,通过真实的一线教学,并进行反思,是我们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基于此,我系于2016年12月进行“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性知识的调查”。此次,面向参加中文专业教育实习的学生,发放“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性知识的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有待强化

在问及“你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教案设计?”35.8%的师范生回答“根据教科书,自己写教案”;另有61.4%的师范生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的;高达84.1%的师范生完成教学所需的知识主要获得途径是与指导教师交流;58.9%的通过阅读专业书刊、浏览教学网站视频获得。这一组数据说明在实习之前,师范生对独立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准备不够,表现在课前教学设计不能独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依赖外在条件倾向明显。

2. 关于课程知识内化不够

中文专业的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之前,学习了大量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从事语文教学打下了较全面丰厚的学科知识,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为从事基础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了帮助,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课程以及相关课程重在解决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和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几大模块的整合和实践最终会形成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但是根据师范生的实习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师范生最感困惑的是所学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不能自如地和自己面对的教学问题衔接起来,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显得生硬。

3. 对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认识不够完善

师范生的就业工作方向为从事基础教育,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师范生较为注重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在临近实习时更是注重教学技能的准备。但忽视对教师职业信念的树立,连带忽略了学生这一教学中重要的主体。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的教学反思50%集中在“与学生沟通的技能和甄别学生差异的能力”;54%教学反思关注“对学生特点的了解”;35%关注于“心理的调适和指导”。可见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之后,师范生已意识到以上问题对于是否胜任教学有很大关联。师范生认为目前自己“最缺乏的”实践性知识,59.6%选择“关于自我的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长处和不足等”;50.5%选择“关于教学信念的知识,包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对教学目的的认识等”。这样的数据表明在实习前师范生对自身的语文教师素养关注不够,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自身与语文教学的深切关联、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独特性无明晰的认识。

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通过访谈等形式,来获取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评价。指导教师提及问题较集中的是师范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板书书写等。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课程教学重心有偏差。地方高师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中心,但长期以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浓墨重彩、讲深讲透理论知识,往往在某些方面与基础教育的语文现实的教学需要相脱节。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忽视实践性教学的结果,使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脱离实际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不会应用或无法应用。另外,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和教育调查报告的实际训练不够,使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不足。

(2)课程实践欠缺。师范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课程实践的学时少,对课程知识缺少转化。相对来讲,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较为重视,特别是开设了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配套的“微格教学”“教师口语”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对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有很大益处。但根据课程实施来看,教学实践的形式较单一,多数教学实践活动只限于教育实习、教学观摩、教育见习、模拟教学,而学生的课程见习、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被挤掉了。

(3)师范生实践效果差。对师范生来说,教师基本功能是从事语文教学的基础。但在日常学习中,技能训练做得不扎实,在形式上单一,特别是评价上往往缺少落实。对于如何独立备课、教学操作、导语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组织语言、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多数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缺少真实情境下的模拟和实践操作。

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养成策略

1. 明晰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内容要素

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其中提出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基本内容三个维度13个领域,其中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而第一个维度的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基于此《专业标准》的精神,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内容要素有六个主要内容: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知识、批判反思知识。不管是教师还是师范生必须明确这些内容要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去努力获得,在教育实习前完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 构建合理的以培养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核心课程,这一课程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后重要性日益凸显,是将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重要衔接。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和养成是关键。根据对2000年后十几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和专著的比对,有以下发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对教学实践的比重不断增强,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日益凸显。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具体内容也有更新,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运用和教学反思能力。这就要求从宏观上形成师范生培养的完成课程体系,以提升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强化不同课程之间的连接,落实在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上。

首先,在中文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见习,强化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累积和内化,为进行语文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沟通整合相关课程,形成合力。寻找中文核心课程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连接点。如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字理知识和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相关联;书法与师范生的粉笔字书写也有直接关系;现代汉语语音、普通话学习和语文课堂的教师教学用语也是紧密联系的。找到这些链接,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师范生的情境知识、策略知识等能够得到提升。最后,加强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中小学的联系。在高校校园的课程学习中,师范生很难获得对教师职业的直接认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等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和积累。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这一要求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建设“校地校合作育人暨标准化实践教学基地”,借这一平台,师范生走入中小学,感受新课改理念下的校园文化,熟悉教学常规,走入课堂感知真实的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以未来教师的视角获得对教师职业的直观感知,强化个人体验。同时,还邀请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专家走进高校,为师范生做讲座做辅导,和其他的课程学习相整合,形成合力,对师范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

3. 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使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呈现真实的问题,让师范生通过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去探究解决。

4. 提升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也是强化提升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师范专业,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日益增强,不仅增加了学时,同时将其提升到课程的高度。这就要求围绕教育实习,明确其目标,并教育实习的任务明晰化,使师范生明确认识到教育实习的具体意义。同时实习后强化教育实习反思,查漏补缺,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长期浸润、由表及里、拾级而上的过程,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课程学习、课程实践以及其他的实践性积累,还应将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贯穿于教师职前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12.

[2] 张伶.语文教学论课程忽视实践性教学成因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7-130.

[3] 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16-20.

[4] 王鉴,徐立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