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动漫工作室制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7-04-24
  • 阅读量253次
  • 评分4
  • 93
  • 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指出,提高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等院校首要的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动漫艺术专业是应用性专业,实践是创新之基础,因此,实践能力是动漫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

相对于传统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地方高校动漫专业实践教学观念普遍滞后,实践教学多以理论验证和技法实训为主要内容。面向产业生态,实践的有效性比重偏低。现实原因有二:一是高校动漫艺术专业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壮大的队伍,截止到2009年,全国拥有动漫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达到了1877个,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其中地方院校专业学生数占据主体。实践教学环境资源不足,生源基础素质低,这是动漫专业办学历史短形成的共性问题:二是专业能力强兼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匮乏。专业师资弱,教师多转自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或应届毕业生,实践观念落后,实践能力不足。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就业压力大。

近几年,社会学者、高校专家针对地方高校动漫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但较多集中在人才能力结构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问题方面。在如何将实践教学环境和社会就业环境紧密结合,利用有限的时间,面向产业生态,实现从专业实践能力到就业能力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方面讨论较少。本文以笔者工作的浙江万里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制教学为例,结合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三层面着力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并提出依托工作室制实施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依托工作室制,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提出

浙江万里学院是典型的地方性本科高校,隶属于浙江省教育厅。动漫专业创办于2006年,作为典型的应用性专业,一直致力以就业力为导向,培养社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动漫专业经过一系列的社会产业调研后,结合专业发展和长三角地区的动漫产业生态现实情况,认为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轴线的教学是不能满足现有的人才能力培养需求,为提升专业就业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院动漫专业于201 1年构作室制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工作坊”,形成集“科学研究、教学服务、产业实践”三位一体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为轴线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构建面向产业的社会实践窗口,协同校企关系,整合场地、设备、人才、项目等资源,形成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这种多边结构将实践教学环境和社会就业环境紧密衔接,弥补了传统课堂式教学系统的功能不足。

经过二年改革完善,于2013年开始,动漫专业在继承经典工作室制教学理念基础上,以“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 三层次构建多维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实施“课程实训实践、行业项目实践、就业能力实践”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力图将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融合贯穿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始终,最终形成面向产业生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工作室制三层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解决动漫人才能力培养与社会产业、就业需求的衔接问题。

二、内涵构建

实践是人类独具的对象性物质活动,是人类生存状态和存在的方式。人类的思维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浅层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全面的延伸,根据自身的理想价值观改造现状,进而形成能力并迭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实践能力生成于实践思维动态的实践过程,在社会性的场域内,主客体间和主体间性中遵循着否定性自我超越的轨迹,具有主体性、多维关系性、动态性特征。因此,个体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应的实践环境中展开有效率的实践思维活动,并侧重把握实践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派生关系。

就业能力是个体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并形成社会性素质。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包含“群体性、人际交互、利他性”三方面含义。个体通过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获得生存、生活经验,进而建立个体的社会性素质,实现个体本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能力。反映在动漫人才能力培养中,动漫产业规模化后,动漫职业化行为从个体艺术活动转变为群体性生产的社会性、商业性行为,人际交互和利他性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因此,就业能力就不止限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是个体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多维度与社会化融合程度。

因此,依托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将实践的主体“学生”培养置于动态性、多维关系性的环境中,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从盲从性自然的过渡到自觉性。

三、策略的实施

(一)社会关注——实践教学的社会化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创造环境条件,引导学生以社会性个体的视角主动关注产业经济、动漫职业化与个体实践能力社会化的关系,体验动漫设计服务的人文价值,反思个体学习实践的过程,培养正确的实践能力观念。工作室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创建校企协同实训教学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课程实训模式,聘请动漫产业精英和教师组成工作室教学团队,将课程教学实践的能力培养点建立在设计服务社会化的语境中。通过社会关注,即通过认知体验的“外向性学习”[1]激发师生个体的反思学习体验,即学习者历经充分的实践思维和行动后,感性的体验“实践事件”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及过程,即“内向性学习”[2],以自身为对象寻求内化的反思性学习,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力,并形成实践经验、能力的积累。

(二)交往学习——社会性素质培养

交往学习区别于一般性的以间接经验为直观对象的知识学习,而是以“互动、对话”的方式在实践思维及行动层面构成相互理解、合作共存、共同创造的“能力培养方式”。“互动、对话”建构了群体性、利他性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中达成理解和意义生成,是社会性实践能力和素质形成的重要手段。工作室制教学在高校专业学习环境和社会产业环境间构建了能力培养的“中间地带”,以“交往学习”为手段,在大学三年级开展“行业项目实践“教学,既保护学生主体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免受功利性的社会负面因素冲击,又能让学生感性的体验到群体性和利他性环境中“工作”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素质。实践项目选择与设置需要谨慎,首先教学立项要具有群体性协作的特征,师生团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相互激发、诱导,可以创发性的产生新的视角、问题、思路及解决方案,促进发散性思维创新。其次,项目式教学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群体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存在激励和竞争才能产生效能,触发师生群体在交往学习过程中形成协调与合作,进而生成利他性意义。交往学习培养学生个体社会性素质,区别于工具性能力,如沟通能力、自律性能力、群体性适应力、观察理解力,民主平等等能力意识。因此,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不具备唯一性,而是关注二个层面,一是项目实践的团队性成果评价,二是个体实践思维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三)反思学习——经验、反思与能力生成

反思学习是指学习主体以自身的实践经历、经验,能力结构为对象,以反身性的方式自我审视、分析、评估、改进,寻求内化并自我重构的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能力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平衡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能动的处理自身及自身面临的对象和环境的能力。反思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实践主体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行动力”的基础上,通过经验与思维活动的互动生成能力。工作室制教学在大学四年级制定以“就业能力实践”为策略,将毕业设计、实习指导统筹以就业能力实践为内容,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实践单位,并组建由教师和行业专家构成的就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在就业能力实践中“反思学习”,促进学生个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完善能力建构,自觉融入社会环境。依托工作室聚合社会就业性资源,为学生就业能力实践提供条件保障。工作室根据地方区域性产业经济特色,主动寻找设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机会,扩展动漫设计服务的领域,构建与地方政府、企业间合作关系,聚合社会性资源,积累相关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四、实践与成果

动漫专业依托工作室制实施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至今三年有余,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2015年,动漫专业联合视觉传达专业组建设计团队,通过工作室制平台,主动联系浙江省宁波市松岙镇政府,围绕松岙镇政府“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展开视觉设计服务。工作室聘请宁波市鄞州区锐典动画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郑明杰先生的设计团队担任项目指导,组成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协同指导的项目设计团队。依据“乡村休闲旅游”主题规划,构建了四十组视觉设计子项目,经过六个月的实践活动,顺利完成设计项目,其中十八组子项目设计成果被松岙镇政府收购,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得到政府和企业人员的好评。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充分体验了从“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专业设计服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实际工作检验,同时验证了工作室制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0:5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作者简介:徐大鹏,本科,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