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勤学技能、奋发成才的热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4年起设立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技工院校在校学生,日前,2014-2015年度200名奖学金获得者出炉。《职业》杂志记者走近这些劳动出版“技能雏鹰”,解读他们的成长密码。
通讯员 刘新 安 若
冬日的北国,太阳总是低低斜斜,但那缕缕暖色的光线,却昭示着希望。一个周末的上午,淡黄色的阳光温暖着牡丹江技师学院挺拔的教学楼。在这里,入学两年、刚刚获得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的刘佳新正等待记者的采访。看得出,他准备得特别充分、认真,一袭蓝色技工职业装,整洁如新,略带黝黑的脸上,掩饰不住几丝紧张,这个来自偏远农村的小伙子,有些内向,却总面带微笑——显然,他很少直接面对媒体采访。随着访谈深入,他逐渐敞开心扉,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求学与奋斗之路。
因故失去大学梦
我们经常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如果不是家庭压力和一次变故,刘佳新今天很可能正坐在某所重点大学的课堂上朗朗诵读。
刘佳新的父母都是农民。同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一样,几亩农田是他们一家人的收入来源。经济条件虽然不好,但父母勤于耕作,基本的家庭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一家人知足常乐,日子清苦却幸福。
2012年,刘佳新的父亲因重病不幸去世。“父亲走了,等于家里没了主心骨,失去了最重要的劳力。”生活的变故让这个家庭压力骤增。刘佳新说:“母亲虽然一直下地干活,大的毛病没有,但身体一直虚弱,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
作为长子的刘佳新明白,单靠母亲一人种地换来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用,根本承担不起他和弟弟的学费支出。跟许多面临同样困境的孩子一样,他选择了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将学习深造的希望留给了弟弟。
大学梦,几乎是每个农村娃改变命运的寄托,而命运常常替人做了选择,使人不得不走上另一条新路。“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悔吗?”“说没后悔过,那是假话。因为我没有继续上学,我可能一辈子只能种地了。不过,在命运中经历了一次‘放弃’,反而让我更懂得了珍惜,这种发自内心的珍惜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在他看来,正是有了这次失去,才有了后来学习时永不放弃的那股韧劲儿。
转折中的新出路
“也许多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罗伯特?弗罗斯
放弃,也意味着新的选择。
刘佳新的姑姑住在牡丹江城郊,侄子一家的不幸,她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看着刘佳新长大的姑姑,眼看侄子因失去读书的机会而“断送前途”,窝心地疼。她托人四处打听,希望能为侄子离开黑土地“寻一条出路”。朋友告诉她,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急需各种技工类人才,到技工学校学一门过硬的技术,也不失为农村孩子一条出路。
姑姑的一个电话为刘佳新带来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姑姑为我做的努力,让我倍感高兴。在农村,辍学的孩子基本不会有其他出路。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机会,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姑姑向他推荐的正是他目前就读的学校。在入学前,他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考察”,车间里的横幅“一技在手、终身受用”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当时我就想,学点实实在在的技术,将来一样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就选择了数控加工专业。”刘佳新说。这个专业的选择并非盲目,以前在家刘佳新就喜欢动手摆弄一些东西。对于含有高新技术的数控加工专业技能,他充满向往和期待。
校友中不乏成功者,这些人的经历犹如灯塔为他指引了方向。“有一位学长叫王文祥,家也是农村的,他现在靠自己的工资在城里贷款买了房,这足可以说明他们通过学习技能,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成功,也让我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勤奋而生的缘分
美丽憧憬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改变,勤勉节律才可成就梦想。
刘佳新坦言:“一开始学习比较吃力,遇到不懂的就不停地钻研,不停地向师傅虚心请教。”在他的周围,游玩、唱歌、泡吧成为不少同学打发课余时间的主要方式。“也许是他们家庭条件不错,也许是面对困难不想克服吧,总之,他们大多并不在意这样的学习机会。”可刘佳新不同。“我是抱着感恩的心来对待这次学习机会的,自己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要迎难而上。”
平时,刘佳新用课余时间做钟点工,不想给牵挂他的姑姑添更多负担。他还有自己的小算盘:“钟点工时间是晚5点至晚9点,能省下一顿饭的费用。”
他说:“假期我就到实习车间帮师傅加工产品,师傅待我就像自家孩子一样,有时也到企业干一个假期。那个时候确实比较累,时间排得非常满。每天下午有一节自习课,我把自习的时间和零散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时间虽然紧点,但非常充实。”
“刚接触机械知识,真的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不同于以往所学的语文、数学,完全是新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用得着”成为正处在迷茫期的他学习的动力。后来的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班级第一的成绩,并获得了奖学金。
第二个学期开始,刘佳新所在的班进入普车实习阶段。“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实在不如教室,并且还经常被铁屑威胁到自身安全。”刘佳新说:“实操技术决定着一个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价值,也决定着生存的本领。想到这儿,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他不仅认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还经常研究一些操作设备时的小窍门,并且很好地利用一些理论知识作为辅助工具,帮助自己提升技术能力。一段时间以后,带他的老师见他进步大,平时又很努力,便主动教授他一些更难的技术。实习结束时,他的技术已经比其他同学高出一截。
进入阶段性的校企合作实习后,刘佳新感受到了学校与企业间的不同:企业追求效益,抓住一切时间去生产,相比起来,学校就轻松多了,还有起码的喘息机会。他说:“如果不适应企业需要,那学校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只有让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才算是合格的毕业生。”同很多刚到企业的实习生一样,刘佳新对新环境很不适应,他咬咬牙,选择坚持和调整。“其实是自己心态出了问题,心态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达尔文不是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我应该要尽力地去适应这个企业,而不是要企业来适应我。”大约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刘佳新开始适应了企业的生产模式,并且接触到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师傅”。也许是勤奋打动了师傅,师傅教了他很多在学校没学过的技术,并且分享了许多生产经验给他。
失误是别样财富
不知不觉,两年光阴划过。2014年,在牡丹江技师学院第四届“校园技能节”中,刘佳新一举拿下“数控线切割技能竞赛”一等奖、“数控车技能竞赛”二等奖、“CAXA三维实体造型大赛”三等奖三个奖项。
刘佳新说,学校每年上半年都有为期半个月的技能节,在技能节中开展的各项技能大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规则,理论知识考试决定是否入围,入围后才有资格参加决赛。“当时,我们已经学过了数控线切割和CAXA三维实体设计,而且学的还比较好,数控车床加工也正在实训中,于是我准备参加这三项技能大赛。”颇惊喜的是,他获得了参加三项技能大赛的决赛资格。为了能够获奖,他把半个月所有的实训时间、自习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技能强化训练上。
让刘佳新印象最深的考试是数控车技能大赛。“嘿嘿,我计划是奔着第一名去的,结果居然大意,忽略了程序验证,直接进入走刀加工了,结果造成尺寸超差,没拿到第一名。”语气里带着年轻的遗憾。“就是太过自信,自信过头不好。出现超差后,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有崩溃了的感觉,心里落差非常大,觉得人丢大了,想弃权。后来把情绪控制住,终于坚持下来了,得了第二名。”对于这次竞赛,他认为自己获得了最宝贵的财富——失误带来的经验。
技能照耀人生
获得大奖后的刘佳新依旧很谦逊。“我并不聪明,甚至还有些笨,”他的语气有些腼腆:“我得用十倍的努力,去追上那些头脑聪明的人”。由于技能和综合素质出色,2014年,刘佳新获得了“黑龙江省技工院校优秀学生”光荣称号。
两年苦修,屡次获奖。勤奋,让刘佳新距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他说,这一切都来之不易,自己要感谢一路上遇到的贵人:学习期间,班主任姚光伟老师和全班同学是贵人,平时对他特别关怀;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的企业,车工邢师傅是贵人,实习时帮他加工零件,出现废品时师傅掏出700多元替他承担了费用。不是他们,自己走不到今天。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相互间的真诚和关爱,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难忘的经历,带给他无数感动。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刘佳新却说,技能可以改变人生。通过学习一技之长,刘佳新不断创造着属于他的奇迹:参加黑龙江省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了团体成绩第三名,提前晋级了高级技工。
如今,他以新的方式实现了大学梦——参加并通过了成人高考。那个曾家门不幸、辍学种地的少年,现在已经能独立顶岗了,而且还为自己定下了目标:“我要以职工组的身份参加全省技能大赛,争取在五年之内晋级工人技师。”
刘佳新说,自己的梦想简单而伟大,那就是做一个名副其实、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级蓝领。听他说完这句话,笔者和他相视一笑。面前的这位少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两年的锤炼,让一株瘦弱的小苗,变成了粗壮的大树。
是什么改变了自己?刘佳新给出的答案是努力,更是感恩。
人物简介
刘佳新,1997年11月2日出生,牡丹江技师学院2012秋数控一班学生。2014-2015年度中国劳动出版社“技能雏鹰”奖学金获得者。
曾经荣获2012年牡丹江技师学院极限配合竞赛二等奖,2013年荣获学院的普车工学结合竞赛一等奖,2014年黑龙江省优秀学生,2014年荣获学院的线切割竞赛一等奖、数车竞赛二等奖、CAXA三维实体设计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