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网络时代职业指导教学思路的转变

  • 投稿清烨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839次
  • 评分4
  • 54
  • 0

文 / 赵峰常

现如今的教学课堂上有一个普遍现象,那便是无论教师如何强调课堂纪律、变换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眼球,学生依然会看他(她)们的手机屏,不认真听讲。老师无奈之余,也开始思考:是时候该变换整个教学思路了。

本文在对高职师生进行专项调研的基础上,从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简称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角度,提出通过互联网来转变教学思路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玩的现象非常普遍

调查发现,教师抱怨学生上课玩手机,抱怨“网络毁掉了这一代”;学生却埋怨课程开设不科学,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理论知识太多,相比丰富的网络资源,他们对课堂教学缺乏浓厚兴趣。

2.教学内容滞后

职业指导课程的时效性强,课程内容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传统课堂所提供的知识以教材为“本”,教材滞后导致学生抱怨知识老化。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课堂单一的授课方法,无法满足职业指导课程实践性要求,很难让学生切身感受求职、就业、职业规划与管理等的实际体验,无法获得职业素养与职业文化的熏陶。

二、对症分析的关键:从互联网说起

1.互联网加速了知识的更新换代

如果认为从寻呼电话到微信聊天,不过是通讯方式的改变,这就过于片面化了。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马化腾在2015年“互联网+中国”峰会上表示,“互联网+”可以等同于一种新能源的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教育教学作为社会生产与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生长、激发更强的教育教学能量,是摆在网络时代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受年龄、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对网络的反映(包含观念、态度与行动各个层面)与学生对网络的反映是不同的。这种差别不断积累,集中到课堂上就会表现出上述的各种问题。有时教师课堂上讲的很多“新鲜”东西,其实学生在网上早就看到了,因此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

2.互联网直接影响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

首先,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因子”,改变着传统产业,并且催生出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传统职业与新兴职业正交织演变,引导职业的发展趋向。

其次,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互联网时代的职业观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正如英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耶胡迪?巴鲁所描述的那样,职业观念和职业成功的意义已经发生转变,或许已经得到升华,等级晋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内部满意、生活平衡、自治和自由已经成为新的标准,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不排除互联网以及由此导致的职业观念变化的影响)以及整个管理层级的消失,职业路径开始变得不确定。

影响职业的因素尽管不是互联网一个,但以职业发展变化为观察研究对象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要高度重视职业发展变化的因素及趋势。如果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看不到时代的变化,抱着多年“老黄历”不放,就会失去学生对其的信服,就会出现问题。

3.互联网影响学生获取信息方式

调查发现,网络时代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单一的师生传递的教学模式,已经向以互联网交互模式为新兴特征的多重模式转变。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立体、交互、多通道的信息网络,很多知识,乃至做人、求知、职业管理等知识,他们已经在课前、课下有所了解,甚至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实现教学思路的转变

1.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

既然教师无法让学生“禁网”,更不能强迫学生“禁网”,那么,教师与其看着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如自己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教师对互联网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仅要正视互联网及其作用,而且要学会开发利用互联网这个能源宝库。其次,要正确看待学生上网。借鉴大禹治水“疏导”的做法和理念,将上网积极性引导到教学方面。让学生在网络知识海洋的畅游中,既体会到乐趣,又丰富了知识;既增进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这种转变,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的,既有教师主导性的一面,又有学生自主性的一面,而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而实现了主导性与自主性的高度统一。

2.紧跟时代步伐,整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教师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筛选。每次课前,教师都要根据大纲要求及课程总体目标,精心设计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除查阅教材及图书阅览参考资料外,还要网上查找文本、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根据学生上网时间、精力等的承受能力,经过严格、精心筛选,确定教案,设计出相应的任务模块。将之前搜集的网络资源以及需要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源,带着任务模块,通过班级QQ群等方式,向学生传达。

这些资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现实。有视频类的,比如在《非你莫属》中精心挑选教育意义比较大的视频片段,日常搜集整理的校园、人社部官方网站与社会现场招聘会、职场现场视频短片等,让学生有比较生动而形象的感受;有测试类的,如《优势识别器(发现你的优势)》《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测试》等,方便学生自我进行“人——职”测试;有文本类的,如《职场沟通技巧》《职场新人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增加职业素养与职业适应能力;有的推荐图书阅览室各类参考资料,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职业发展动态。

3.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在前述做法积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步工作,实现三步工作的统一。

第一步,课前,教师是“导师”,是引导者、领路人,学生是探究、钻研的主体,要求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时间,带着任务模块信息,浏览经过教师精心筛选的和自己喜欢的课程资源,去学习、消化、领会、应用某个任务。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准备充分,就无法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而且因为受制于“课中评价”而自律。

第二步,课中,教师是“教练”,是组织者、评价者,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要求活动紧凑、自然。课堂中,以各类活动为主,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之中,也就无心“各自为战”。课堂活动依据课堂类型,有的是学业与职业规划、职业意识、职业选择和决策、职业适应、职业流动、职业发展趋向等专题小组讨论,有的是现场模拟求职、模拟面试、模拟职场沟通、模拟心理调适、模拟权益保护、模拟创业大赛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其中,促进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养成,锻炼了现场求职、沟通合作交流等职业技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升华和保障。同时,教师又通过现场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当场进行个别化辅导,当场予以评价。教师的评价,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经过教师的主动干预,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步,课后,教师是学生答疑解惑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不断探索的学习者。经过上述两个过程,学生会意识到参与其中的乐趣,强化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愿望和动机。学生会依据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师生共同融进这“师生场”,通过班级QQ群、电话、微信、面谈等各种方式,展开课下交流,形成立体交互的学习网络。

(作者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