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技工院校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202次
  • 评分4
  • 48
  • 0

文 / 叶小燕

当前,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不断加大的投入,国内的技工院校正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他们正在逐渐地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但由于有些学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虽然技术过硬,但仍没有成长为一流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就日渐珍贵与重要。

一、 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校,同时又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均每年都有近1000名的毕业生走进各级各类企业的工作岗位。他们已逐渐成为各个企业员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在为国家及所在企业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尽管学院开设有职业指导课程,也做了一些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具备应聘技能,导致自己在面试时屡被淘汰,抑或是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离职、频繁跳槽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准确地评价自己

部分学生在临近就业时,总是想着“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而几乎忘了“自己能干什么工作”,最后往往由于自己内心的期望值过高,导致面试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错过。

2.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目前很多在校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出生在城市,基本上都是在家长的娇惯和疼爱中长大。有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畏缩不前,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学生即使在找到工作后,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导致离职。

3.没有理想和追求

近些年学院所招收的学生,与上高中的同学相比,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没有理想和目标,从而也就导致了他们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学习知识和技能,最终不能顺利就业。

二、学院应采取的措施

1.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首先,学院利用文化墙、实训室、楼道等地方,张贴对国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宣传画,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同时,利用校会和班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介绍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如“北京市每两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100名政府技能津贴获得者,并且补助一次性政府特殊津贴;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将与本单位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技能人才,可直接晋升上一级职业工资”等等,让学生看到学好技术、掌握技能一样可以成就美好的人生。其次,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对学院历届技能大赛上所获的冠军进行宣传,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楷模离自己并不遥远。再次,利用宣传画册、招生简章等对学院优秀毕业生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树立起做好本职工作的意识。

2.继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是全国一体化教学改革示范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学改革,学院教师不辞辛苦,大胆创新、自编教材,将枯燥乏味的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简化,将生动实用简单的语言,与实训室、实验室里的操作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听得懂课堂内容,而且学得会技能。尤其对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此外,学院每年一届的技能节以及各系举办的不同形式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都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也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学院不仅有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文化节,而且还有健身节和艺术节。具体而言,学院每年上半年都要举办全校规模的各个工种技能大比武。自2008年以来,技能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另外,每年的十月份各个系还要围绕着全院的运动会,开展一系的运动健身项目比赛,即健身节;每年的十二月,即学院的艺术节时间,各个系都要开展节目选拔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4.加入就业指导课

在每届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或两个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些课程除了依据指定教材外,可以由招生就业工作处的各位就业指导师,结合工作中一些实际例子做系列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在选择单位和岗位时,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把理想抱负与基层岗位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在企业做出成绩,才有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就业指导,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认清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支撑;再次,掌握面试技巧,顺利通过面试,现在的企业招聘人员,多数是通过面试形式进行筛选,而多数企业所需员工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因此,对那些学习和技能较好,而比较内向、不健谈的学生就要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以便让他们通过面试,顺利走进企业。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