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初探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517次
  • 评分4
  • 44
  • 0

叶树霞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本文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进行初步探索。根据目前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各国大学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给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跨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高等学校;培养途径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YJG2012Y_05)。

作者简介:叶树霞(1976—) ,女,讲师,从事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使得各国对人才培养提高重视,特别加强综合化和跨学科性教育。各国相继制定法律法规,将跨学科教育作为政策导向[1]。我国在此大环境下,也有相关政策出台,并不断推动跨学科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各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1各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综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各国政府都关注教育,特别是加强跨学科教育的政策导向。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 英国接连发表了《高等教育的框架》和《21 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等教育白皮书, 提出高等教育积极开展跨学科培养,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法国在1968年发表的《高等教育方向法》要求高校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以多学科融合和交叉为特征的教学与科研[1];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10多年间,日本政府的教育白皮书中指出大力促进高校成为日本科研的支撑, 培养富有创造性和综合判断能力、视野宽阔、能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向世界提出独创性见解的高质量人才[1];近些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加强同各州联系, 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教育计划和国家标准。2001年,布什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更是强调,21世纪美国繁荣的程度将依赖于复合型人才的力量, 并表示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职责[2];在我国,国家教委1995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在各国政府教育政策引导下,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学都关注跨学科教育,近年来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从20世纪 70 年代开始, 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校, 先后建立了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单位;牛津大学三分之一课程都是由两种以上科目结合而成;伦敦大学则设立双科荣誉学位制和跨学科学位制;利兹大学为学生开设多学科学位课程;巴黎理工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综合性科学课程, 具备广阔的科学文化视野, 具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物理和技术计量学”研究生院;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医科口腔科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和一桥大学五所国立大学采取联合办学, 大大促进了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北京大学2006 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持[1]。

纵观世界各国的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政策的引导,然后在大学和科研院所设置跨学科教学机构,通过科学设置综合课程,采取综合化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跨学科人才的目的。

我国的跨学科教育也有一些指导文件,但尚缺乏相关的正式政策指引。使得培养跨学科人才的研究教育中,设置跨学科的专业还较少,相关的具有高素质的跨学科研究导师缺乏,没有正式规范的培养计划,使得跨学科研究培养困难重重。此外,在本科阶段学生缺乏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学习,使得在研究生阶段的跨学科研究学习困难[3]。目前在学生、教师、培养体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阻挠着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使得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的探索成为重要研究问题。

2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世界各国在跨学科教育方面的发展,给我国跨学科教育发展重要的启示,在国外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跨学科教育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深入探索我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是推动我国跨学科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我国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

第一,加强跨学科教育的政策引导。我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这也是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科学的政策指引,跨学科人才培养才有法可依,可以快速的推动,打破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广泛的跨学科培养人才。

第二,增加跨学科专业的设立。由于现有的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悠久,使得人们还是认可发展成熟的单一学科,一些新的跨学科专业的设立短时间难以被接受,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跨学科的科技人才的需要,使得高校要改变现有的学科设置,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增加一些跨学科的专业成为各个高校希望尽快完成的工作,但是在设立时目前国家政策的一些要求与新的跨学科专业的设立有所冲突,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处理。

第三,跨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设立。目前我国的学位授予仍然是单一的授权点,使得在学位授权方面没有跨学科人才合适的学位授予。相关部门应该突破传统的专业理念,尝试设立跨学科学位授予点,使得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跨学科专业学位选择的可能,这样可以推进整个跨学科教育的迅速发展。

第四,跨学科科研机构的设立。各国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跨学科科研机构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也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跨学科科研机构,在培养跨学科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跨学科科学的发展。目前在我国还是少数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了这样的机构,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是缺乏相关的跨学科专业科研机构,因此进一步推动跨学科科研机构的设立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第五,跨学科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立。目前各个高校的学科资源管理多以学院为单位,使得跨学科资源的使用存在壁垒,所以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机构十分必要。现在一些高校已经重视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样为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扫清了障碍。

第六,建立多学科导师共同指导制度[4]。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还是以单一导师为主,但由于跨学科专业高水平导师的缺乏,使得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发展缓慢,这就需要多学科导师的联合指导。采取导师小组指导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多个学科领域导师的专业指导,从而融合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成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

第七,加强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5]。现在各个高校的学术报告、国际会议交流都广泛展开,但是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术报告专业性太强,研究生尚无法真正理解,这就需要研究生不断增加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可多组织一些各种形式的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高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和水平,才能够真正的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从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

3船舶类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作者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为具有船舶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根据我校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情况,结合我校的船舶(下转第107页)(上接第80页)特色,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成立长效稳定的独立的专门培养机构,对跨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进行统筹管理。可以在研究生部设立相关的部门,对跨专业研究生教育进行管理。统筹各学科研究生教学资源,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得跨学科专业研究的培养顺利进行。

第二,科学设置跨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打破现有的学科藩篱,设立跨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使得研究生有更多的跨学科选择,从而能够从多学科综合发展自身能力,成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

第三,合理安排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可设立跨学科专业研究生导师小组,通过多导师的协同合作,可以让学生从多导师身上受益提高。

第四,突出船舶文化特色,与各大船舶制造企业和船舶研究所合作交流。我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跨学科专业的科研机构,但是可以利用学校的与船舶相关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各大船舶制造企业和船舶研究所合作,联合培养跨专业的研究生,从而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

4总结

通过对一些国家的跨学科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从中了解各国跨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途径,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提出相应的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最后对具有船舶特色的综合大学的跨学科发展提出若干途径。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等院校的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必将快速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兴业.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5):71-75.

[2]乔治.布什就任美国第43 届总统演讲[OL].http //www .china news. com. cn,2001-01-22.

[3]占莉娟,胥青山.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及途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58-60.

[4]罗仕鉴,陈杭渝,孙守迁.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6):76-77.

[5]刘彩红.提高跨学科研究生质量的措施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2):183-184.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