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影像艺术之父的跌宕与辉煌——白南准 (Nan June Paik)

  • 投稿研究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700次
  • 评分4
  • 87
  • 0

杨 华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提起“影像艺术之父”、“视频艺术之父”这样响亮的名头,恐怕许多人脑海中映现的,都是一位高鼻梁、金发的白人老头。但事实上,在当代艺术史上如此举足轻重的一位艺术家,却是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大概许多人都要大吃一惊了。是的,他就是韩裔美籍艺术家——白南准。

白南准的一生,像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东亚人一样,不可不用“颠沛流离”与“跌宕起伏”二词形容。他1932年生于韩国首尔,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后,白南准随父母逃到香港,后来作为难民又流落到日本。

在日本期间,他并未因自己的难民身份而自暴自弃。尽管十分艰难,但他仍坚持学业,终于于195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并获得艺术史与音乐史学位。因为在日本受到唯西文化的影响,白南准对西方的古典音乐充满了向往。为了学到富有精神内涵的西方音乐,他远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音乐史和音乐创作。并在1958年遇到结识了前来讲学的美国前卫音乐家——约翰?凯奇,从此他的艺术生涯发生了巨大转变。他曾经在德国的导师那里听说过这位著名的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知道这位大师对亚洲禅学思想很感兴趣,并试图将禅宗思想引入音乐创作中来。白南准当时对凯奇还持有怀疑态度,是因为他在听凯奇音乐时所获得的无聊感与他听禅学讲座时的感受一样,诸如“空”的概念。但凯奇音乐理论中的“偶发性”和“非确定性”给白南准很大影响,白南准很快从凯奇的音乐中学习并获得了对西方音乐的革命性启发,他决定放弃多年的唯西方化心态。这样一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一位颇受东方禅学思想影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却让一位饱学西方古典音乐的韩国人认识到自身文化遗产的潜力,从而和西方前卫艺术家一起反叛西方传统经典,携手打造全新的当代艺术视听艺术,这其实正是文化交流与相互渗透所迸发出的艺术灵感。另外,白南准自身对艺术的敏感性,也使得他在先锋艺术的某个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在第一时间里获得感悟和启发。凯奇的音乐向艺术界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关于偶发艺术这一概念的诞生,而白南准可以说是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一信号,成为其理论最早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到了1959年,年仅27岁的白南准完成了他的革命性的作品“行动音乐”——《向约翰?凯奇致敬》。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他摔破鸡蛋,打碎玻璃,砸毁乐器。这些行为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想刺激和震撼观众的感官,也区别于凯奇的“解放声音”的努力,消除和混淆音乐与表演之间的界限。两年后,白南准受斯托克豪森的邀请,参加了在科隆大教堂剧院的演出《原创》。当时评论界已将白南准的“行动音乐”定位为“文化恐怖主义”,可见其艺术思想的超前。同时,白南准则继续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实验,他研究可否将电视媒体引入艺术中来。作为一名电子音乐家,他整日和各类导线、仪器、电子元件打交道,并逐渐培养起对电子与图像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强烈兴趣,他预感到打破不同学科和艺术领域之间的某种新艺术正在酝酿中。从而在电子技术人员的支持下,白南准做起了解构电视和其产生的不确定影像的实验。

1963年对于白南准与当代艺术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白南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展览。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开辟时代的展览。展览现场被布置在一栋楼房的各个房间中,而且许多作品是由许多电子仪器或装置组成的,既有声音又有动态图像。在这次展览中,被白南准改造后的电视机第一次被当作艺术的载体和媒介摆在观众面前。展览包括音乐和电视两个部分作品,音乐部分作品是由四架被拆散然后又重新组装起来的钢琴和两架唱机及唱片组成,名为《混乱接触》的装置作品,以及由各种可发声的物体所组成的作品《声音体》;电视部分作品是由安置在一个居室内的11架黑白电视机组成,电视机像是随便地搁到地板上,没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所有的电视屏幕均在播出电视节目,但节目像是受到某种强烈的信号干拢,屏幕上的图像被压缩成了平行线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偶发艺术作品——《禅之电视》。这种对电子图像的偶发效果的表现,正是约翰?凯奇偶发音乐观念的延伸。现在看来,这一展览无疑是视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白南准作为视频艺术之父的艺术史地位。

历经30年的漂泊之后,白南准于1964年定居美国。他利用磁石的磁化作用,刻意扭曲电视屏幕上的图像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按自己的意图编辑改变电视画面。这样,他不仅通过解构和重组电视机的硬件来完成电视雕塑装置,同时又改变电视机的图像输出,将图像与电视装置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视频装置(Video Installation)这一在当时技术含量较高的艺术形式。因此可以说,白南准是将电视与装置艺术相结合的最早、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影像装置作品在后现代美术领域中具有一种时代的创新性和挑战性。

他认为艺术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即是艺术,能够反映生活就是好的艺术。日常使用的电视就有这一特点,它可以反映出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而且通过电视上播放的影像,又能深入窥见人们难以窥见到的过去或者未来的事件。白南准的这种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充满了某种活力,他把现代科技满足于人们娱乐的电视和录像这种新事物,变成了艺术的一个新媒介,让它演绎出人精神世界中的种种欲望,失落,狂欢,空虚,欣喜,迷幻等等复杂的意识形态。在之后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白南准一直努力研究和探索着各类影像艺术的发展空间,从而成为当代举足轻重的著名艺术家。

如图2,作品《无题》中采用了一架立式自动钢琴,十五台电视机,两架照相机,两台激光唱盘机,一盏电灯以及多组电线。当多台小型闭路摄像机对准了乐器的机械装置,那架无人操纵的钢琴弹奏出四溢的音乐的时候,机械装置的运动过程便显示在那些屏幕上。白南准说:“比起那些来自绘画和雕塑的录像艺术家们,我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时间。因为音乐是对时间的操控……就像画家们去理解抽象的空间……我去理解抽象的时间,而时间对录像艺术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必须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展开。”白南准率先运用录像和装置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被艺术界公认为录像装置艺术家和影像艺术之父。同时,他也是激浪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激浪运动盛行的岁月,他以自己独特的影像语言,丰富了表演艺术的表现方式。白南准的艺术作品范畴涵盖了舞蹈、戏剧、绘画、音乐、文学、装置等许多艺术门类,使用的创作工具五花八门,创作主题的跨越幅度也很大,从宇宙论的重要意义到日常的现实生活的缤纷复杂。如图3所示,作品《TV大提琴》为一件电视机装置作品,创作于1999年,通过视频艺术,白南准意在使观众摆脱欣赏的“被动性”,重新认识新媒体的意义和巨大变化。

时光倏忽,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年已半百的白南准应组委会的委托,专门创作了最大的电视装置——一座由1000余台电视机组成 20米高的电视塔。白南准终于以自己的艺术回报了他的故乡。他终于在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之后,以自身证明,在名载史册的清一色都是欧美白人的现当代艺术史上,闯入了亚洲人的身影。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