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龙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一大批地下建筑不断增多,扩大了城市空间,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然而地下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特点,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并具有封闭性强、出入口少、缺乏采光等特性,一旦发生火灾,浓烟积聚,高温不散,其危险性、扑救难度以及火灾所造成的危害都远超过地面建筑。因此,研究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预防、扑救对策,提高扑救地下火灾的遂行作战能力,已势在必行。
1 地下建筑的概况
地下建筑的类型有:附建和单建的地下建筑,是主要依附于地面上的高层建筑或多层的建筑;通过地下道或地下街连接起来的地下建筑群体。如:地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游艺场、舞厅、停车库、图书资料室、档案库等。
2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
由于地下建筑在构造上存在着其独特的特点,为此与地面建筑相比,它的火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烟量大
火灾时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在同等条件下,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一般供气不足(火灾开始时与地面建筑无多大差别),温度开始上升较慢(尤其是固体可燃物火灾),引燃时间稍长,发烟量大。
2.2 火场温度高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烟气很难排出,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多次研究比较表明,地下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爆燃”现象。
2.3 泄爆能力差
由于地下建筑基本上是个封闭体,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时,泄爆能力差。我国鸡西的一个人防工程,曾因汽油引起连续爆炸;武汉一座办公楼的地下室因充满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而发生爆炸,均使建筑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2.4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完全靠人工照明,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的自然采光差,火灾时正常电源切断,依靠事故照明,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与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部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再加上浓烟,如无机械排烟,疏散极为困难。
2.5 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难度,相当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上一层火灾的难度。我国地下建筑发生的数起大的火灾,最长的一次延烧时间为41天。这次火灾共邀请了28个单位540名专家研究灭火方案,灭火人员死亡4人,80多人受伤;据检测当时CO浓度超过了人体承受浓度的2000倍。并多次发生典型爆燃现象。导致火情侦察、指挥员决策、火场通讯指挥和展开扑救都很困难。
3 地下建筑火灾应急措施
3.1 适用范围
地下建筑火灾温度高、烟气大、毒气重,能见度极低,地下通信联络难,火场照明条件差,并且地下进攻路线少,灭火和疏散抢救人员困难重重。
该措施适用于各类地下建筑,如:地下商场、车库、地铁、隧道等,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扑救难度较大,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情况。
3.2 基本原则
3.2.1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原则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必须在当地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灭火救援行动,保证灭火救援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3.2.2 加强第一出动原则
扑救地下建筑的火灾要加强第一出动,在调集辖区警力同时增调特勤警力,更要针对地下建筑火灾加强个人防护、侦毒测毒、排烟防化、照明等特殊消防装备和高倍泡沫等特殊灭火剂的调集,以充分发挥装备的优势,提高灭火救援效能,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和抢救人命,从而把握火场的主动权。
3.2.3 坚持“救人第一”原则
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正确处理救人和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放在首位。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3.2.4 充分利用地下建筑内部固定设施原则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要充分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坚持自救和外援相结合,积极疏散抢救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3.2.5 协同作战、统一行动原则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参战部门较多,应加强协同,做到整个灭火救援现场一盘棋,各种参战力量都要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统一行动,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提高灭火救援效能。
3.3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3.3.1 适时成立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
在当地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领导下,根据灾情和现场灭火救援的需要,适时成立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负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指示、命令,及时向上级汇报现场情况;统一指挥各警种,协调社会各参战力量;决策有关灭火救援行动中的重大事项;调拨各种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按照上级指示发布现场信息;维护灾情发生地区的社会秩序;协调有关善后工作。其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3.3.2 及时成立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
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汇报现场情况,听取指示;收集信息,确定对策;调配力量,协调行动;部署任务,督促执行。
3.4 力量调集
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火灾事故报警后,迅速按类型级别分类处置,采取就近原则,调集13~20台消防车到场。同时,通知辖区大队全勤指挥组及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同时通报其他支队领导及通知医疗救护、供水、供电、燃气等有关社会联动部门到场协助。随后,立即向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情况,请求调集相关警种协助灭火救援。
3.5 战术措施
3.5.1 询问知情人,深入内部侦察火情
(1)到达火灾现场后,向地下建筑的值班员、保安等,询问被困人员数量、方位等情况。
(2)组织多个侦察小组轮换深入地下建筑反复侦察,尤其是在情况不明确时,一定要深入地下内部核实查明,同时也可以根据地下建筑的温度或热视仪判断着火部位或蔓延方向。在搜索人员时,应首先考虑地下车道、洞室、洗脸间、厕所等部位有无人员被困。
(3)根据火势蔓延、发展、变化情况,查清火源附近的建筑结构及所存放的可燃物数量,燃烧物质的性质。
(4)找到火源准确位置。查清火源出入口的方位,估算距离,确定灭火行动的最佳进攻路线。
3.5.2 根据火势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布置水枪
(1)在初起阶段,部署水枪要贴近火点部署,形成短兵相接,防止产生“隔靴搔痒”,要抢抓战机,直攻火点。
(2)在发展阶段,运用丢卒保师、以退为进的战术,扩大防区,堵截控制火势,千方百计地遏制火势蔓延,将水枪阵地布在火点的左、右、中侧夹攻,推移灭火。
(3)猛烈燃烧阶段,高温浓烟步步逼近,应有选择地打开防火卷门或者利用切割机在卷门上切一个小洞,布置水枪阵地,密集射击,控制火势,阻止扩大蔓延。
3.5.3 注意事项
(1)进入地下建筑内的指战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罩,穿隔热服或避火服。
(2)进入地下侦察人员要用导向绳或通迅导向绳,并且佩戴抢险救援的方位灯。
(3)由于地下建筑面积一般较大,内部通迅信号差,可将对讲机对应逐台深入设置,以保证内攻人员与地面指挥部和战斗员之间的通信保持畅通。
(4)火场要保持不间断的高压供水。
(5)地面上要充分利用多台移动式充气泵对空气呼吸器进行充气,以保证灭火人员有足够的空气呼吸器钢瓶。
(6)各级指挥员,要切实根据火场情况,充分考虑突击队替补,适时更换调整前方指战员,以保持前方灭火人员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战斗力。
(7)战斗员在铺设水带时。要注意不能让防火卷闸自动下落而扎住水带,造成供水不畅。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