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杰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 上海 200030)
【摘 要】从前期准备、基本原则、主要程序和布点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方法;以采样准备、采样方法、采集程序以及现场记录等环节探讨了现场土壤及地下水采样要求,以期为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提供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场地;土壤;地下水;调查;布点方法;现场采样
※基金项目:上海市环保局科研项目(2014-02)。
作者简介:朱梦杰(1980—),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壤监测与评估工作。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及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成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场地环境调查作为场地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仅可以摸清污染场地土壤等污染状况信息,还能为场地评估和修复以及后续开发利用等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1-3]。近期《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已正式出台[4-6],但是由于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均匀性等特点以及土壤地下水的复杂性,场地调查要求不同,布点的科学性以及现场采样的规范性等对于土壤监测结果具有极大的影响[7-8]。本文关注场地初步调查这一阶段,初步探讨了点位布设以及采样等两个环节中的关键要点,以期为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提供借鉴。
1 场地基本特征及初步调查目标
1.1 污染场地的特征
目前国内污染场地虽然因场地环境、生产方式、污染类型而异,通过对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环境调查仍发现一些共性的特征:(1)场地背景资料不尽翔实:场地历史资料记录缺失,生产历史和装置特征等难以查清;相关环境质量、水文地质调查数据也较为缺乏;(2)场地污染识别较为困难:场地污染源及污染物质种类繁多,特别是很多场地经过多次业主变更以及生产项目转换,难以准确全面识别特征污染物和潜在污染区域;(3)场地环境复杂,现场调查难度较大:污染场地各类设施较为复杂,且有很多地下管线,经过长期发展和变更,原有生产装置、原料储存区、废物堆放区等可能难以查明,增加了现场布点和采样难度;(4)区域生态风险较大:污染场地多地处城市中心或人口密集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较多,生态环境风险较高。
1.2 场地初步调查目标
场地调查主要为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将场地环境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污染识别)、第二阶段(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以及第三阶段(场地特征参数调查)。考虑到场地环境调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所指场地初步调查主要包括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基础污染识别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初步调查采样工作。场地初步调查主要是在前期调研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监测工作计划,开展初步的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场地初步调查应至少能够完成以下目标:①通过先期摸排调查,初步查明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存在污染;②初步了解场地土壤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种类,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可能的分布情况;③初步划分重点污染区、轻度污染区以及清洁区等,从而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
2 场地初步调查布点方法
2.1 布点前期
周密的前期调研和现场踏勘对于布点方法的选择,提高布点方案的针对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场地使用历史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功能分区、可能的污染源以及周边敏感区域分布等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是确定监测点位点位布设方法的基本前提;分析场地功能分区、可能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生产区域变化、地下管线分布等区域分布情况则是确定具体监测点位的基本依据。
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分为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以及人员访谈等三个方面。资料调研分为区域、场地以及企业3个层次开展,包括相关统计资料、区域发展规划、环境监测数据、航片/卫星图片以及场地相关记录和图件(场地平面布置、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储存情况等);现场踏勘主要以场地内部以及企业为主,重点包括场地内化学品使用/处理/储存场所、企业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系统、场地周边敏感点分布等;人员访谈主要通过当面交流/电话交流/书面调查等方式,对企业负责人/环保管理员/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场地知情人员等开展调研。
2.2 布点方法及特点
目前常见的土壤监测布点方法主要有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分区布点法以及专业判断法等[5,8,10],各布点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见表1。
在实际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中,监测布点可能需要结合各种方法进行布点。在区域内风险源企业分布不均和污染类型复杂的情况下,为初步摸清整个区域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总体质量,排查整个区域存在的污染风险,可优先采用系统布点法(网格布点法)进行布点;针对企业内部重点风险源监测,则可以采用分区布点法以及专业判断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摸清企业现状类型及风险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以生产装置、废水处理装置、废渣和原料堆放场地、地下储罐装置等可能污染较重的地块作为土壤污染识别的监测地块进行重点布点。
3 现场样品采集
3.1 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可以分为表层样和分层样(柱样)两类。对照点或可以排除深层污染的点位可以采集表层样,表层样采样深度为0-0.2m;分层样原则上采集3层分层样:表层样、中层样、深层样,具体采样深度可以结合经验判断及现场PID测定结果等。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表层样采集主要采用锹、铲及竹片等工具,采集时需要清除地表大块石块、植被等;分层样采集以钻孔打井取样(人工或机械钻孔)为主,对于有硬质覆盖或构筑物的地块,原则上对硬质覆盖层或构筑物进行清除后进行打井监测,将其下土壤结合实际采集样品。
地下水样品采集可以分为洗井以及采样两个部分。采样洗井方式一般有大流量潜水泵洗井与微洗井两种,常规采样一般使用大流量潜水泵洗井,并采用普通监测井采样法(抽水泵或贝勒管)进行采样,对于采用微洗井方式的监测井位,可依据井管直径的不同分别选择普通监测井采样法以及深层/大口径监测井采样法。水样采集可使用一次性贝勒管,要做到一井一管。如条件许可,也可采用潜水泵、气囊泵、惯性泵等进行采样。
3.2 样品采集和保存
地下水样品采集一般按照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稳定有机物及微生物样品、重金属和普通无机物的顺序采集。土壤样品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要求采集、分装和保存,无机类等采用塑料袋或布袋采集后进行制样分析;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VOCs、SVOCs)的样品采集后应用可密封的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原则上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地下水样品重金属等采用塑料瓶采集,PCBs、PAHs、SVOCs等采用棕色玻璃瓶,VOCs采用顶空瓶进行保存。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分布广泛、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不同,污染场地的调查、识别方法和常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存在较大区别,点位布设以及现场采样对于调查结果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关键环节的规范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深入解读国家导则的基础上,对污染场地初步调查中的前期准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等过程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为场地土壤环境的初步调查提供参考。建议:(1)在调查布点前,尽量多的搜集各类历史数据和场地资料等,为布点和污染来源分析等提供依据;(2)调查布点可以结合各种布点方法进行,重点针对污染水平高、污染物较为复杂的点位,同时还可以在现场通过感官判断、现场快速测定和及时反馈的监测数据来及时调整监测点位;(3)样品采集和保存等环节对于监测井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加强现场质控等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骆永明.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27-31.
[2]耿婷婷,张敏,蔡五田. 北方某钢铁厂部分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调查[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G):343-346.
[3]华小梅,徐建,林玉锁. 场地污染识别与诊断方法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11): 103-105.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2004.
[5]国家环境保护部.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S].2014
[6]国家环境保护部. HJ25.2-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S].2014
[7]陈辉,张广鑫,惠怀胜.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6(2):61- 64.
[8]张涤非.搬迁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48-49.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