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芳,赵伟
摘要:采用“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调查问卷”,对4所独立学院201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水平中等偏高,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得分最高;(2)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是否有过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及相关职业咨询活动差异显著,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显著。(3)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对其知觉的职业决策困难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江苏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大学生职业性向测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项目编号:B-b/2011/03/026);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预研项目“青年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Y13521)
作者简介:胡维芳,女,江苏理工学院职业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赵伟,男,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12-07
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热门的研究主题(Kelly&Lee,2002)。个体在选择职业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职业决策困难。目前,学术界在关于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研究的文献中,职业决策困难是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职业心理学的中心研究领域之一。[1]Crites等人认为,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y)是个体无能力挑选或是承诺于一个特殊的,即将准备或进入特定职业的行动过程。[2]Gati等人则认为,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体指个体在作职业决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3]本研究倾向于认为职业决策困难反映的是人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1]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困难,与职业发展的正常阶段一致,如与职业决策困难直接联系的内容主要是在职业进入期。国内有关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主要是对国外的理论进行综述以及集中在对问卷的验证和修改上。同时,近两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进行研究,而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发展活力、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点的高等教育创新模式,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空间,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其办学初期诸多条件的不成熟,大多数院校的社会声望尚未确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就业群体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独立学院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不良择业行为与心理,遇到了较多的职业决策上的困难。本研究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者创新职业生涯辅导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三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为87.39%。
(二)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刘轶、龙立荣(2008)编制的“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调查问卷”。[4]该问卷是通过修订杜睿、龙立荣[5]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而成的,各分测验以及问卷总体的信度都超过了.70以上(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0.725、0.822、0.811和0.747,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48),因此,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包括两个分问卷,前一问卷是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共16道题目,包括四个维度: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职业目标确定、职业规划探索。每个维度分别包含4个项目,项目反应方式为Likerts点计分,从“1”表示完全不符合到“5”代表完全符合。被调查对象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越高,则表示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越低,如果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越低,则表示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越高。
后一问卷是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达到0.889,它为10个项目的单维结构。项目反应方式为Likerts点计分,从“1”表示完全不符合到“5”代表完全符合。被调查对象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越高,则表示择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如果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越低,则表示择业自我效能感越低。
(三)施测过程
正式调查前,先选取了5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预测,主要是问卷题目的表述和语义理解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访谈和个别修改,然后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集体发放,并当场收回的方式。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不难看出,总体上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中等偏上,各维度及总体得分均在3分以上。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四个维度中,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职业信息探索,然后是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困难。由此说明多数学生自我认知的水平较低,对自身不能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职业目标也不够清晰,收集职业信息的水平有限或者说不屑于收集职业信息,以及不愿主动就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他人进行探讨。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比较
1.性别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女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上显著高于男生,在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2.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不显著。
3.是否有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是否有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的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上显著高于无此经历的学生,在职业目标确定和职业规划探索差异不显著。
4.生源地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生源地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生源地差异显著。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见表6)发现:(1)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2)来自中小城市和来自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之间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差异不显著。(3)而来自农村乡镇和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之间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差异不显著。
5.家庭月收入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家庭月收入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家庭月收入差异显著。进行事后多重比较(见表8)发现:(1)家庭收入在1 000元以下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家庭收入在3 001-6 000元和家庭收入在6 001-10 000元的学生。(2)家庭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学生与其他家庭收入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差异不显著。(3)家庭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学生与其他家庭收入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差异不显著。
6.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9。由表9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显著。
7.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0。由表10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子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8.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咨询差异。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进行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咨询差异分析
检验,结果见表11。由表11可知,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及相关职业咨询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上显著高于选择没有参加的学生,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差异不显著。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2。由表12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四个维度有着较高的正相关,即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有较高的负相关。
三、讨论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各维度以及问卷总分的平均分处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在于独立学院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知觉的职业决策困难不是很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四个维度中,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职业信息探索,然后是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了解自我的途径越来越多,加上现代科技发达,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就业信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自我探索和职业信息探索能力。而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关乎未来的发展,大学生在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时要顾虑更多,困难程度相对较高。这也可能跟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所侧重的内容有关。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讨论
1.性别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女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上没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女生在自我探索上更感兴趣、在职业领域的信息搜集上更积极。这一结果与刘轶(2008)的结果基本一致。[4]国外学者Gati和Saka(2001)[6]的研究也表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2.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刘轶(2008)的结果不一致。[4]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锻炼较多,面临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多,信息源较广,能从多个侧面获得职业信息,懂的运用资源。同时,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锻炼,能促使其对自己气质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工作价值观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到校外做兼职的时间较少,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拥有较多的时间参加校外兼职。参加校外兼职,也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进一步的认识自我,获得职业信息。担任学生干部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锻炼自己,提高各自的职业决策能力,因而他们知觉的职业决策困难没有显著差异。
3.是否有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有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上显著高于无此经历的学生,在职业目标确定和职业规划探索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刘轶(2008)的结果基本一致。[4]原因可能是有过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有更频繁的人际交往,在为人处事上锻炼较多以及与外界接触较多,因而能够促使其对自己气质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反思,并能多侧面多渠道的获得职业信息。
4.生源地的差异性。由本研究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中小城市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来自中小城市和来自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之间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走出校园之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主要还是来自于家庭,由于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与来自中小城市和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可能因此知觉到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而来自农村乡镇和省会及大城市的学生之间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跟样本的选择有关。
5.家庭月收入的差异性分析。由本研究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家庭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在3 001-6 000元和家庭月收入在6 001-10 000元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因此知觉到较大的职业决策困难。家庭月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学生与其他家庭月收入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在于家庭月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学生可能比其他高家庭月收入的学生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对家庭的依赖较小,但也不用像低家庭月收入学生那样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职业目标明确。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从这个方面讲,家庭月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学生与其他家庭月收入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没有差异。家庭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学生与其他家庭收入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跟样本有关系。家庭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样本只占本研究样本的5%,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不显著。
6.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较强,在做职业决策时偏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选择,而较少地依赖于家长的意见。而家长的意见、职业价值观等受到其教育程度的影响。所以,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可能跟所选样本有关系。本研究样本中父母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有80%以上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基本上处于同一教育程度,这也可能是本研究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7.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咨询的差异性。由本研究可知,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及相关职业咨询活动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上显著高于没有参加的学生,在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刘轶(2008)的结果基本一致。[4]原因可能在于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职业咨询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自我探索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可能偏向于对自我的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信息的传递和职业目标确定的辅导较少,造成了学生在在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上没有显著差异。
8.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四个维度有着较高的正相关。高择业自我效能的学生对职业自我探索更有把握,对职业信息的探索更主动,方式也更为多元。他们为自己设立挑战性的目标,并坚持目标,在困难面前也会继续并更加努力,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能很快恢复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并且主动积极地探索内部与外部世界,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知觉到较低的职业决策困难。
四、小结
1.独立学院大学生知觉到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水平中等偏高,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得分最高。
2.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是否有过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及相关职业咨询活动差异显著。
3.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是否是学生干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差异不显著。
4.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有着较高的负相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龙立荣,彭永新.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J].人类工效学,2000(4):45-49.
[2]Crites,John O.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Administration & Use Manual[M].McGraw-Hill,Inc.1988.
[3]Gati I,Krausz M,Osipow S H.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6(4):510-526.
[4]刘轶.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杜睿,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237-239.
[6]Gati I,Sake N.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er-related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1(79):331-340.
[责任编辑 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