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高职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dollar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86次
  • 评分4
  • 76
  • 0

何世松,贾颖莲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的高低。分析了我国轮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专业为例,重点阐述了实施“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并对实施该模式之后取得的成效及经验进行了总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轮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船交替;工学结合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STCW公约的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12-36-5)

作者简介:何世松,男,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贾颖莲,女,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类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06-0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保障,对处于招生危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来说,更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财力,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各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笔者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且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专业为例,重点阐述了实施“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指出了实施“校船交替”模式的注意事项,最后对实施该模式之后取得的成效及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高职轮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的《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检索得知:截至2014年6月,全国开设了专科层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普通高校(如广东海洋大学、渤海大学)及高职院校(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共53所。[2]这53所学校开办轮机专业的历史长短不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表1列举了几所开设有轮机专业的高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3-4]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高校,因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办学资源、办学特色等的不同,导致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大不相同,当然人才培养质量也千差万别。

二、学院轮机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教学系部均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实施了适应该专业办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始于1978年开设的轮机管理专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5]学院就读轮机专业的学生分两个方向培养:一是面向船舶建造企业工作岗位(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建造方向);二是面向从事水上运输的船舶轮机维修与管理岗位(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轮机管理方向)。本文主要讨论面向水上运输企业的轮机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国家海事部门对轮机维修与管理岗位有明确的持证上岗要求,毕业生必须考取专业证书及岗位适任证书才能上船实习及工作。为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及适岗能力,提升学生的持证率,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三轮“校船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基于行业标准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6],根据这一理念,结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学院轮机专业开发了基于校企合作生产性船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并实施了“校船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船交替”工学结合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形式为学校与上船交替,以“学校→生产性船舶(合作企业船舶)→学校→生产性船舶(合作企业船舶)→学校→生产性船舶(顶岗实习船舶)”三循环来实现轮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航运业人才的培养符合了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也符合了航运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提升了航运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和适岗能力,在全国同类院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校船交替”三循环工学结合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校船交替”循环主要培养学生对船舶结构及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第二轮“校船交替”循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岗位的技能,第三轮“校船交替”循环主要培养学生顶岗工作的能力。为了顺利有效地实施“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基于轮机管理工作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每一轮循环都为除公共基础课外的其他课程实施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从而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的体系、积累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每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都有轮机长等船上技术人员参与,否则,很难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与真实工作对接的“工作经验”。[7-8]“校船交替”三轮循环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一)第一轮“校船交替”循环

学生进校后,根据船上工作岗位对学生体质的特殊要求,安排半个月的专项军训,强化纪律及体质训练。军训结束后,在停港靠岸的合作企业所属船舶上完成“轮机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专业介绍、认识实习等环节。本轮循环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允许不感兴趣或随大流报考的学生在此轮循环后调换专业,保证后续教学安排都是面向有强烈求知欲望及明确学习态度的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第二轮“校船交替”循环

首轮“校船交替”结束后,学生首先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如轮机基础英语、轮机工程基础、机工业务等),然后进行基本安全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海上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精通急救等必须的航运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取得符合国际STCW公约要求的《海船船员专业培训合格证书》。

根据教学安排,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的船舶上进行学习。依托生产性船舶的真实工作环境,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对接的课程,在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轮机长)的带领下,学习“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课程中的设备构造、工作原理;“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电气)”课程中的基本元件、简单控制线路;“主推进动力装置(轮机维护与修理)”课程中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了解船舶机舱主辅机设备、控制系统、电力供应及拖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专业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熟悉掌握基本岗位的技能。

(三)第三轮“校船交替”循环

学生重新回到学校,按“模块化专业课程+仿真性技能实训”方式,在理论学习STCW 78/10公约要求的“五大证”:“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电气)”、“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轮机自动化)”、“船舶管理”、“轮机英语”等课程的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应用模拟机舱实训室的轮机模拟等设备理实结合,反复强化训练主机遥控系统操作、辅助设备操作、船舶电站操作等。在熟练操作仿真设备的基础上,再利用轮机自动化机舱实训室,开展虚实交替互动,将在仿真设备上所操作训练的内容在轮机自动化机舱中进行实物操作,训练发电设备的起动管理、船舶电站的供配电,船舶辅机操作管理、润滑与冷却水系统操作管理、机旁与集控室遥控起动主动力推进装置的训练等。这个阶段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机舱实物进行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轮循环以培养学生轮机工程技术岗位职业技能,以及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船员适任评估及考证为重点,再融合用人单位企业文化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已签约就业单位或订单培养的学生到企业生产性船舶上带薪顶岗实习,以提高其岗位工作能力。暂没有签约的学生由学院分批安排到合作企业船舶上进行岗位实习。

(四)实施“校船交替”模式的注意事项

三轮“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学校须有数量充足的校企合作单位,确保船公司定期有船舶靠岸供师生登船及随船实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同时,学院建设极具特色的“水运实训园”为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提供了保障条件。

在“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每一轮循环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教学任务或临时教学安排的实施,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赶上校企合作企业的船舶出现故障,此时,进行现场教学将会是一个难以重现的机会。课题组的做法是利用网络摄像头,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双向远程实时教学,如图2所示。对于没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学校,可利用网络摄像头供应商自身的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实时教学,也可实现音视频的同步传输、双向互动。船上故障排除的过程可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全程录像,不断积累教学资源,为后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视频素材。

四、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校企共同参与制订了“校船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收录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材料中。[9]通过近年的实施验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外语水平及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能够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过渡,学生的考证率及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岗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在升职、加薪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

(二)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实践的“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资助,“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经总结和提炼的“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项目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省发改委和省交通运输厅的专项资助。

课题组以本模式为基础申报的成果获批为江西省高校第十四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0],校企共建的优质核心课程“轮机维护与修理”课程获评为省级精品课程[5],校企合作制订了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并编写了4部任务驱动型教材,本专业校企共同研制的网络课件获全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期间,本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明显改善,聘请江西远洋运输公司、江西省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骨干年均8人。新增省交通运输厅水运工程评标专家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省高等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专家2名,校级教学团队1个。

(三)社会服务成效

该模式运行期间,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院已被国家海事局授予船员培训与考试资质,年均为各地方海事局及船公司船员升等升级培训超过2000人次;高标准配置的远程考场年均接纳船员远程考试1500人次。专业教师年均为船公司解决轮机故障等技术服务20余项(次)。

综上所述,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适应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培养的学生考证通过率逐年提高,毕业生成长较快,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普遍受到了船公司的认可。本模式经过不断完善,适于内河船舶及远洋船舶轮机维修与管理人才培养,也在船员升等升级等短期培训中运用,为轮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要确保“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其前提是学院须有充足的校企合作单位,确保船公司定期有船舶靠岸供师生登船及随船实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世松,贾颖莲.招生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困境与对策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1):8-12.

[2]教育部.关于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Z].教职成函[2014]5号.

[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专栏[EB/OL].[2014-3-28].http://ggys.ntsc.edu.cn.

[4]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专栏[EB/OL].[2014-6-12].http://ggjs.zjvtit.edu.cn.

[5]何世松.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轮机维护与修理”[Z].赣教高字[2011]74号.

[6]吴万敏.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8]贾颖莲,何世松.高职“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4):10-13.

[9]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3]36号.

[10]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第十四批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决定[Z].赣教高字[2014]69号.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