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开妹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1)
摘 要:中高职衔接是地方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需要。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着培养目标断层、基础课程脱节、课程内容重复、实践教学雷同、教学模式差异等问题。这要求中高职学校通过设置新的人才培养规格、统编专业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模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衔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96-02
收稿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编号:B-a/2013/03/00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司开妹(1975-),女,江苏江阴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1.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为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坚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打造国际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做大新兴主导制造业,集聚培育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江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全面提升社会人力资源素质,并亟需大批高端技能人才作支撑。这对区域职业教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2.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标准提出了相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产业要求,也存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岗位技能升级的问题。中高职衔接以课程衔接为核心,涵盖了学制、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职业素质养成、学生心智发展、职业资格证等多方面衔接,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适应了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3.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进而转向知识密集型。中职毕业生已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和伤痛,低端的中高职衔接不畅,更缺乏向本科以上高端延伸的对接,形成了“断头”教育。《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中高职的衔接可以有效地拉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进而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困难
研究界多以“中高职衔接”为视角来研究中高职协调发展问题。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联接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内容。也即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相互承接、合理分工的有机结合状态。但综观三年中职和三年高职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造成课程衔接不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状况。
1.培养目标断层
中高职内涵衔接的基本原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然而,中国目前的职教体系在中职和高职的相近专业中,培养目标关联度小,高职教育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有很好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等问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手段限制,阻碍了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无法不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致使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达不到精确定位,出现断层。
2.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加之对文化基础课重视不够,要求偏低,导致学生进入到高职后,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非常吃力,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丧失学习自信心。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学校并未开设物理课,专业基础课学习内容也过于简单,升入高职后造成对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机构与传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的学习掌握有一定的障碍,限制了对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
3.课程内容重复
中职学校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提升,专业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而高职院的课程应突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强调知识的迁移和专业的贯通。在认真分析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后,发现课程侧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课程同质化严重。一是科目重复,即所开出的课程重复或雷同。如中高职数控专业教学中都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控编程》等课程,这就意味着中职学过的课程,到了高职还必须重修。二是内容重复,在对中高职数控专业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发现,课程内容重复率超过30%,造成严重的学习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
4.实践教学雷同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对比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实践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等雷同性较大。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无法体现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如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中高职阶段都有车钳短期训练、计算机应用操作、初级维修电工实习及数车技能训练等。
5.教学模式差异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课程改革上做出了很多尝试,在教学中多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而在我校因硬件受到限制,主要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现象也将影响“3+3”中职学生转段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
三、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对策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叠加或接续,其最终目标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屏障,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色,互相贯通、有机衔接融合的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是中高职衔接的灵魂。
1.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中高职培养目标全面接轨
要实现良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至关重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应准确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这是实现中高职无缝对接的前提条件。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技术水平,但缺乏专业基础,根据这些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遵循“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由校校、校企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经过企业调研,确定了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2.统编专业教学计划,中高职课程设置全面贯通
目前中高职衔接方面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复,中职阶段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技能训练重复的现象。在课程内容方面,中职学校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制定了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避免了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了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做到了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的课程专业针对性强,理论课以基础课程为主,高职阶段的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中高职教学模式的全面衔接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在整个课程衔接的全过程中应尽可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针对中职学生改变原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法,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讲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熟悉知识的应用过程,掌握知识应用的方法,最后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中高职有效的沟通,在教学模式上和高职进行对接,学生在转段进入高职阶段就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学,从而建立起以达到培养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中高职衔接的、融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的现代化课程体系。
为保证“3+3”分段培养课程的衔接,需要中高职学校、行业企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分段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分段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有效地进行分段培养,培养出合格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左希庆,吴国强.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邓桂萍,宋烨.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
[3]吴繁红.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时音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