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构建的探索与研究

  • 投稿猫喵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60
  • 0

方晨① FANG Chen;杨小永① YANG Xiao-yong;习羽① XI Yu;杨文浩② YANG Wen-hao;

于爽① YU Shuang;卯建仿① MAO Jian-fang

(①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 066100;②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秦皇岛 066004)

摘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之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机构是社会服务体制构建的首要环节,社会服务机制体系由制度安排、运行管理、激励措施和信息分享等基本要素组成,有效的社会服务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技术人才培养及扩大高职院校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20-02

基金项目: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2014年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4Y040。

作者简介:方晨(1976-),男,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

0 引言

2006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增强高职院校的的社会服务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社会服务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它的竞争力,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实力,应该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内容,目前我国共有100所国家高职教育示范校和100所国家骨干校参与建设计划,有效的促进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体制机制构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从多方面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构建进行探索和研究,比如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政策咨询等。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仅为社会输送着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对服务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现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经济周期缩短、金融危机频发,处于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构建

2.1 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建立专门社会服务管理和执行机构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社会服务体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与社会服务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服务体制的成功构建。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缺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观念意识,因此几乎没有高校成立专门的社会服务职能部门,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变成了一种形式,没有相应的、有效率的管理措施,很难真正的发挥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应该坚持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建立专门社会服务管理和执行机构。

2.2 社会服务机制构建 有资料显示,通常一个基本的社会服务机制至少应该包括“制度安排、实施运行、激励措施、信息分享”四个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进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2.1 制度安排 制度不仅是实现社会服务目标的工作规范,也是保护相关人员权益的基本措施,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地方政府应该主动联系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出关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构建的宏观指导意见,同时参考现阶段地方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台配套的社会服务政策宏观层面上的操作和评估方法,对社会服务的目的、参与形式、参与人员、范围、内容和程序等细节做出具体规定。

2.2.2 实施运行 在社会服务运行管理的实施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确保各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结合地方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社会服务短期和中期规划。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建立社会服务的沟通渠道,保证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的了解各方的需求和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其次,高职院校把部分社会服务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上去,充分的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增加社会服务的执行力,同时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高职院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使社会服务体现在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调动自身的专业和人才优势,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社会服务管理当中,建立一支社会服务骨干管理人员队伍,有效促进社会服务运行管理机制的良性互动。

2.2.3 激励措施 有效的激励措施是社会服务实现目标的动力源。从政府管理部门角度而言,有责任从外部创设激励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校企社会服务的协同合作制度,制定出台相应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式为社会服务提供必要保障。从高职院校角度而言,实现社会服务工作的具体承担和实施者是高职院校优秀的专家团队和教师群体,但是由于专家团队和教师群体平时的教学任务很重,真正投入到社会服务里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再加上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认为教师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就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根本不是真正的在进行社会服务,面对这种情况,使得很多教师即使在社会服务方面有了一些业绩,也不愿意分享出来。因此要想有效改善这种现状,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实践里,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给大家,必须制定出台社会服务激励措施。对于参加社会服务项目的教师,高职院校不仅要提供时间、信息、人员、经费和设施,也应该把社会服务业绩依照一定比例折合成工作量,纳入到绩效考核管理当中,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更多的教师自愿加入到社会服务项目中。另外,除了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外,还应该加大社会服务宣传力度,使教师意识到社会服务工作对于区域经济、高职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2.4 信息分享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处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是高效开展实施社会服务的资源保障之一,也是社会服务中各参与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决策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构建社会服务信息分享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准确提供和分享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构建社会服务信息分享机制应做到建设和完善信息数据库,此时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参与进入发挥作用。信息的不对称,注定了政府是信息分享机制和数据库建设的主体,社会服务信息的公开和分享机制是政府对社会服务进行支持与引导职能的重要体现。另外,如果政府行政职能有限,应该考虑让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和民间中介组织参与进入,如此有利于社会服务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分享机制,从一个新的角度加强社会服务的宣传引导工作,推广社会服务经验和做法,实现信息数据的合理共享,营造良好合作氛围,进而推进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3 结论

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构建为社会服务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不仅能够建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专门管理和执行机构,而且还能制订和完善一系列社会服务管理制度,明确社会服务实施机构的地位、职责义务、组织要求和服务流程,理顺企业、政府与学校社会服务实施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此建立起一个有章可循,管理有效,运行有序的社会服务运行环境。参与社会服务的专家成员及教师群体,不仅是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资源载体,其社会服务行为和职业素养对社会服务环境的规范起到了标杆和示范作用,同时,社会服务也给专家和教师群体提供了与行业社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理论联系实践、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社会服务能力。与企业社会之间社会服务的双向互动和合作,能够直接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长远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F. Gai.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service mechanism based on system science theory[J]. 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2012,21(1):23-26.

[2]S.Q. Zhou. Thought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J]. Higher Education Forum,2009(12):112-114.

[3]盖馥.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

[4]林胜,黄政艳.增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2(08).

[5]袁红萍,朱红.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07).

[6]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