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浅谈高校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施对策

  • 投稿不想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21次
  • 评分4
  • 96
  • 0

洪薇

[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书法之美源于生活,是生活之美的概括与集中反映,蕴藏着巨大的感染力。美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对“三观”的认识,而且具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的作用。要将书法的美育功能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大力引进专业师资队伍,加强书法教育阵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学书兴趣,创新书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通识基础课程的设置,建立书法教育长效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书法教育 美育功能

[作者简介]洪薇(1982-),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书法及篆刻艺术。(江苏镇江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116-03

美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美育可以涵养人们的情感,如春风化雨般对人的心灵起触动作用,继而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丰富自己的情感与道德情操。对美的不断追求的过程也是对自身的心理进行净化的过程。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天接触并使用的文字中也蕴藏着美的无限内涵,如果能发现并学会欣赏这一美的艺术形式,将会使美与你终身相伴。就书法本身的美学艺术来说,自甲骨文始,三千多年来,蕴含着勃勃生机的书法秉承儒家的沉稳、道家的飘逸、法家的严肃,用行云流水的笔墨在历史的长河中刻画出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展现出华夏审美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之一。

书法艺术是各种美的集合体,如诗的意境,画的章法,音乐的旋律以及蕴含文学、史学等内容,表现出中华文化最自由而又最深刻、最潇洒而又最沉稳的精神追求。具体来说,书法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线的结合、运笔的快慢、笔力的轻重、结构的疏密等表达作者的情感世界,它给予书法创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书法艺术借助汉字的形体,运用毛笔作点线的组合,从自然万象中净化出抽象的线条之美、布白之美的独特意味,抒情写意,拨人心弦,给人以美感。它具有点线美、造型美、章法美、意境美、神采美、气韵美、风神美、意境美、动静美等。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而书法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一、书法的美育功能探析

1.书法中吸收了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古往今来,一个大的书家必然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学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无论是甲骨文的古拙、金文的刚健、小篆的整肃、隶书的雄浑,还是楷书的秀丽、行书的优雅、草书的狂放,都蕴藏着儒、释、道等诸多思想精华,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具有东方特色艺术的根本原因之一。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学生能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在不知不觉中内心深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和情感,提高了审美情怀及道德情操。一个拥有正确审美情怀的人,在对事物的判断上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事物本质进行正确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学生对“三观”教育的兴趣普遍不高,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必须有震撼心灵、触及灵魂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三观”教育的核心是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而美育的教育目标也在于此,从这点上可以说书法的美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目标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书法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其具备的美育功能是以通过美使人的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使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洗礼,进而在润物无声中对青年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书法教育具有平和大学生心态的作用。近年来,受西方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在当代大学校园中流行起来。面对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出身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引发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而练习书法能有效舒缓这样的情绪。和修禅一样,书法练习前必须使人凝神静气,心平气和,摒弃身上的烦躁之气,逐渐进入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然之境,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领略到古人俯察万物的心胸与气魄,静心悠游于一个黑白相间、刚柔相济的艺术世界。因此,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书法艺术中笔画的浓淡、运笔的疾缓,能够释放情感、缓解疲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有效慰藉,益于身心健康,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人生情怀。由此,人的情绪得到了表露和宣泄,心情得到了调整,有利于学书者把这种性情、心态扩展到其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书法教育可以磨炼意志。一个大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传颂千古的名作,不在于他的天分有多好,艺术品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所具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循,必须亲力亲为,一步一个脚印,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练习。学书练字实际上是对个人意志多方面的锤炼,通过对章法的研习、碑帖临摹,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通过对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细微处的体察,可使人养成谨小慎微、严谨审慎的学习态度;通过日积月累的勤加练习,可使人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磨砺出兢兢业业、实事求是的精神。草圣张芝学书“池水尽墨”;智永登楼练字退笔成冢;怀素和尚在芭蕉上临帖挥毫;钟繇习字白日画地,夜眠画被。“笔成冢,墨成池”等故事都是非有志者不能为之。社会学家认为,长时间的坚持会养成一种习惯,长时间的习惯会形成一种性格,因此,性子急躁之人也可以通过练字变得有忍耐力,性格内向之人也会变得更趋成熟稳重。

4.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是东方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但书法对于美的呈现,不像其他艺术那么明显,而是一种隐性的,具有模糊、抽象的特点。因此,欣赏书法作品较欣赏其他艺术更难一些,欣赏时要凝种静气,心无旁骜,气定神闲地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细细品味作品中点画的线条美、结构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由此形成的整幅作品的风格美。书法的线条变化规律、空间聚合法则、气韵生动的特性时时反映着书法对于天地万物总则和时空转换的本质特征,对书写者有极大的感染力。但高层次的书法欣赏绝非肤浅地寻找出书作的点画线条美,而是要深深地为其浑然一体的整体氛围所感动与陶醉,甚至与书家别具匠心的人生感悟在宇宙生生不息的律动中对话,在一片宁静中达到心灵间的默契,将自身融入意境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中。如果人们经常欣赏书法作品,艺术审美的通感能力就可不断得到提高。

5.书法教育可以锤炼品格。一幅书作受到人们的喜爱,书写者的人品是首要因素。高尚的人能孕育出高尚的书法,高尚的书法才能使书名远扬。人以德重,书以人贵,颜真卿一生不屈权势,其刚强不屈的秉性,赋予了他的楷书以“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傲气凛然”的美学风格,其名作《祭侄文稿》饱含着作者在失去亲人之后的无限悲愤与思念之情,读颜鲁公的作品,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的蘸满情感的笔墨,常使人动容,继而激发起学习书法的热情;柳公权一生不逢迎谄媚、正气浩然,史载唐穆宗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成为历史上盛传的“笔谏”美谈。他的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被后世尊为“柳骨”。我国历来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千百年来,颜、柳的书法几乎历代书家都曾临习过,临习的过程也是学习他们人品的过程。因此,学习名人的法贴墨迹,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笔法技艺,而且对提高自我的品格锤炼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书法美育的实施策略

1.大力引进专业师资队伍,加强书法教育阵地建设。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了解到,江苏大多数高校几乎都没有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教学只能由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兼任,其教育理念、知识储备很难适应当代书法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因此,选聘和培养优质教师队伍是提高书法教育教学的关键和基础,是建设学校书法教育阵地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学校的书法阵地建设,学校可以联合省、市各级书法协会等专门从事组织书法研究、创作、交流、比赛、展览等机构,合作开展书法比赛、书法讲座、书法笔会等,可以借用他们的书法专业优势来推进学校的书法阵地建设。

2.培养大学生学书兴趣,创新书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往书法教学比较重视课堂的讲授,受教者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需将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向互动式教育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书法教学中,将图像、声音等多种感性材料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从而激发起学习书法的兴趣和愿望。同时,在书法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法的传授,更应注重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要进一步挖掘其中塑造人格的作用,把书法技艺和高校的德育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如在讲傅山的书法时,不仅可以学习他精湛的笔法,更需要与其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教导大学生要“作字先做人”;在讲授宋四家“苏黄米蔡”时,可以指出“蔡”或许原指“蔡京”,其书法技艺别具一格,然其为人狡诈,谗害忠良,最终被后人唾弃,并且以蔡襄替代。

3.完善通识基础课程的设置,建立书法教育长效机制。多数高校都将通识教育基础课的建设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首要任务,书法作为人文类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应该纳入学校通识基础课建设的体系中,在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数及学分认定中,应给予必要的重视,保证书法教育的舞台,这是建立健全书法教育制度的基础。另外,还需调整完善高校书法教育管理机制,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共同协作,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书法的氛围。要注重书法教育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教育模式与特色相结合,教育效果与成绩相结合,形成各方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高校书法教育长盛不衰。

书法之美,有赖于作者长期刻苦的欣赏、练习,书法美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抵制文化快餐化、精神沙漠化、价值虚无化的侵袭,做到心平气和,甘于寂寞,勇于探索。因此,在书法教育中,既要抓普及也要抓内涵,采取完善课程设置、创新书法教育理念、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措施。教学实践证明,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思想道德说教实际效果要好,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真正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印华.略论书法美育[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9(1).

[2]随国旺.浅析书法的美育功能[J].衡水师专学报,2002(1).

[3]郭朝卿.书法美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艺术.2001(11)

[4]迟志鸿.多媒体时代高校书法教育教学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