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文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但目前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不到位、保障乏力、内容缺乏科学性、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更新观念,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平台,加强组织与管理,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形成适合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文科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曾宪文(1973-),男,重庆人,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外国文学。(四川 达州 63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新建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JYX2 014811)和201 3年四川文理学院教改项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 013J2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97-0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技术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服务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本科人才,由过去注重理论研究转向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然而,由于文科专业一般理论性较强,与工科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如何实施实践教学,需要认真研究,锐意改革,探索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新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认识不到位,缺乏机制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某一具体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坏在就业中处于关键地位。但受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从管理者到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文科专业。一般而言,文科教师承担的理论课与其科研方向具有一致性,这使教师更看重理论课,而把实践课看作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往往将实践教学作为“质量工程”“教改项目”等来抓,而没有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运行管理以及对教师的考核中,使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难以获得良好效果。
(二)专业教师不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师资不足,导致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实训的精细化指导,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以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开展教学。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来源看,主要是各高校毕业的研究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需求的增大,新进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素养,但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文科专业师资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十分匮乏,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少。
(三)实践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强调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要求其学分不得低于一定的比例。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但在具体实施中,除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军训等在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考核等方面比较明确外,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训练、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甚至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不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四)缺少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和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实际的动手和操作,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然而,与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书面考核等即可实现质量监控不同,实践教学由于其环节多样,内容复杂,质量监控显得很有难度,如果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实践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从目前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看,除集中实习、毕业论文相对而言有较有效的质量监控外,其他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训练、社会调查、创新学习等的监控和考核往往随意性很大。有些与专业训练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由于没有纳入学分管理,导致管理者重在树“精品”,只有少量学生得到锻炼,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因此,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举措
(一)更新观念,从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
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文科专业也不例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不是没有用人单位来招聘,而是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经验的、能够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而很多大学生恰恰缺乏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这说明学校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即使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很多人连一些基本的应用文都不会写,甚至表达不清楚、错别字连篇。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所谓“能力导向”,即首先确定某一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方法、监控措施、考核方式等。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系统性、合理性,就要以能力为导向,确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必须立足于学校办学定位,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明确学生的素质要求和能力培养目标,系统规划,细化项目,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具体的改革实践,我们认为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平台。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平台是指从专业理论课的总学时中划出一定学时进行专业理论的实践实训,主要包括撰写读书笔记、课程论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师生辩驳答疑、学术小讲堂等。该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转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每次实践实训均记录相应的成绩,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部分。
2.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关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如汉语言文学、初等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的“三字两话(画)”(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训练、教学观摩活动、微格教学训练等;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训练;翻译专业的“翻译作坊式”实践训练等。二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课本剧大赛、摄影摄像、播音主持、书法、绘画比赛等,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完成后给予相应学分。三是以特色活动为引领,打造精品,形成实践教学的浓厚氛围,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缪斯文化活动月…‘话剧之夜”,广电新闻专业的“文化传媒月”,音乐专业的“音乐周”活动等。专业技能训练平台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实行项目式管理,根据能力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划分相应的项目类别,设置项目记录表,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完成某项具体的活动,做好过程记录并由指导教师评分,确保训练落到实处。
3.综合素质训练平台。综合素质训练平台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而设置的训练平台,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与调查、志愿者与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综合素质训练平台对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很好的作用。但除军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具有较成熟的实施办法、监控措施、考核标准外,其他活动往往依靠学生的自觉,导致有的学生并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对社会实践与调查、志愿者与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要完善具体训练内容、监控措施、考核手段,使训练惠及每个学生。
4.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重要平台,主要包括大学生科技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作品、发表专业作品、学科论文等。该平台需要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等形成合力,可以通过立项、成果奖励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围绕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主题,各高等学校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也有一些具体的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过程和考核等环节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评价和考核实践教学的效果,操作起来问题很多,这也是实践教学落不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科专业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除毕业论文环节有较明确的质量标准外,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与理工科相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往往是无形的,如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及相应的效果,在过程监控和质量考核方面难以做到客观化。上述实践教学平台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合理的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施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联动机制。同时,要保障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防止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被边缘化。二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人才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以能力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三是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实践教学“有法可依”,防止评价的随意性。四是将专家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建立一支由专家组成的评价队伍,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也要进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目的。五是注重信息反馈,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系统向良性发展。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要反思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人员要了解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适时调整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一)完善制度,健全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能否发挥其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作用,首先在于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从学校的顶层设计看,要将实践育人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举措,保障经费投入,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看,要将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纳入学分制管理;在过程监控上,要建立起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组织管理监控体系;在激励机制上,要将实践教学的好坏通过绩效考核、评教、职称评定等的奖惩联系起来。同时,要建立起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育人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共建实践育人平台,如实训基地、创业基地、文化产业孵化园等,为学生搭建起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
(二)多措并举,打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最终还要靠每位教师,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打造一支高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要使每位教师都树立实践育人观念,使实践教学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把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参加培训、挂职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培养一支既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三是将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纳入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在高校中,学生的绝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完成的,而且仅仅作为课外活动进行考核。实际上,“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将相关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后,就应该将学工教师队伍作为实践教学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团学一体,建立全员育人新模式。四是实行实践平台(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制,通过指导教师带动项目的有序开展,监控项目的实施,并考核项目的最终结果。五是加大校外实践导师的聘任力度。通过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指导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与相关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有效对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大军.论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曹祖耀,吉青,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