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教育

  • 投稿胡大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56次
  • 评分4
  • 95
  • 0

黄晓波

[摘要]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现代大工业生产需要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劳动者。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提出、倡导和发展是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以人文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需求,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文章提出完善大学生现代职业培养模式,以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武器,身心健康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条件,专业创新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黄晓波(1964-),女,浙江浦江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2111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SJB2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114-02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述

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性的本能和内在向往的自然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外在要求,是主观和客观的内在统一。首先,人在本能上喜欢追求挑战和尝试新鲜刺激,从人的生理学上,人在一般情况下普遍不喜欢单调乏味的工作和职业,本能上更加喜欢在变化中求发展,这是人类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主观上,人总是尽可能不断追求全面发展。其次,社会向前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推动人类全面发展最重要的外在动力。人类努力追求社会全面和完善发展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这就对人类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要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这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与生存,还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对前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提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承认人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必然规律。”他认为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成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脑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相联系,科学地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本条件和本质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以及自由发展。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完整发展”,人的各种最基础最基本的素质要得到完整的发展。人各方面发展在程度上可以有差异,但不可有缺失。个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所有能力,即创造社会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的能力。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要强调“和谐发展”,即人的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和谐感,有德、智、体或身心的整体和谐,也有局部的和谐。再次,人的发展还指人的各种素质中的各种要素和具体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各要素之间和各要素之间内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牵连和相互促进的,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方面性,所有个体必须根据社会活动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努力地追求个人在素质和能力上的多方面发展,尽可能避免出现单一化问题。多方面发展对个人来讲具有相对性,是个人的努力追求方向。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自由发展的本质是“个性发展”,核心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人不可能在基本素质内的各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是均衡的、进度都是同步的,总有偏移和不平衡。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学校的共同义务。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因此,由人类组成的国家和社会也不是抽象的存在物。全面发展是人类个体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社会应尊重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权。尊重是态度,保障是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都是国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国家应以兴办教育、兴办学校的方式来保障公民的全面发展权利,学校直接承担起保障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义务,尽其所能提供优质师资、制度条件、文化条件、物质条件等,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全面发展铺平道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之间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家庭、社会都应参与其中,为人的全面发展尽到义务。

二、现代职业素养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

1.现代职业素养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精神、智力、体魄、人格等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圆满的发展,指人的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它全部体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即“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给人的全面发展的落实提供了保障手段和具体的规定性与操作性。现代职业素养的主旨精髓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一是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二是从大学生个人的表面和潜在两个方面培养现代职业素养。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中的各素质要素,既是实施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归宿,是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根据每个受教育者原有的特点和素质,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最终达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我国正处于综合国力上升阶段,要实现培养“品德优良、信念执著、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是人的个性自由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育。

2.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体现。世界上所有能真正称之为理论的都大体含有三重内涵:首先,它向人们展示发展着的世界历史图景是用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体现,以此来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其次,它向人们提供历史发展着的思维方式是以概念框架与思维逻辑的形式来表现,用以规范人们去怎样把握和解释世界;最后,它为大家提供历史发展着的价值观是以理论所具有的规律性、普遍性和理想性来说明,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思想。理论不仅具有解释性,还具有规范性、超实践性。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丰富了全面发展的目的论。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中的全面和谐发展、身心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不同能力多方面发展等理论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内在统一,都适合作为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指导思想。高校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结合个体差异,优化发展个性,构建一套完整的现代职业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论,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3.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深化。高校要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人才从观念上看,是一种教育思想;从目的上看,是一种教育目标;从存在上看,是一种教育过程;从方法上看,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是全面发展的具体化,是体现了马克思全面发展思想的教育。从哲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模式,无论在构成因素上,还是在整体结构上,都和应试教育不同。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是全面发展,所有教育手段都应围绕该核心将各个构成要素与整体合力,确保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现代职业素养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它比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外延更加宽泛、更具体、更深刻。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是根据时代的向前发展不断更新的,具有动态性的发展概念。因此,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补充,并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完善大学生现代职业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全面发展

1.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的高低。对于即将成为现代职业人的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适应学生今后职业需要,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实践环节,夯实专业基础,着重能力培养。马克思提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这揭示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抓好第二课堂,引导和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聘请教授和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毕业设计重点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要加强技能训练和考试,职业证书已是职业人的准入标准,是劳动者职业素质的直接反映,高校应在这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

2.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将“德”排在首位,可见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作用,道德是立身之本,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社会的主人,他们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整个民族未来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心、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乐于进取、勇于担当,这些品质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现代职业素养培养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关注。

3.身心健康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条件。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同时保持良好状态才能称为身心健康。一般身体健康可以通过调养和锻炼达到,而心理健康则比较复杂。受学校、社会、家庭几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学生对自身没有很好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独生子女学生比例持续增高、就业压力增大、贫富差距加大等因素,高校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而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出现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使学生有意识地拓展自我能力、锻炼交际能力,培养自我接纳能力和感知实际现实的能力。这些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专业创新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马克思认为,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大规模集成化、信息化。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新生进校园,就要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创新知识竞赛和创新科研项目,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创新思路和创新观点,利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机会,与企业共同培养,提高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强化他们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最终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现代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

[2]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